26. 造成饥荒的原因从来不是食物不够
 9103

试听18026. 造成饥荒的原因从来不是食物不够

00:00
17:36

精华笔记 

喜马拉雅的听众你好,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军。


说到饥荒,大家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些十分悲惨的画面——瘦骨嶙峋、饿殍遍野、举家迁逃、哭声震天……的确,长期非自愿的饥饿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威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果腹位于最低的“生存需求”的核心层,是一切生命活动最根本的保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稍微有点沉重的话题。


直观来讲,饥荒、饥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吃不饱、无法摄入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说得学究一点,饥荒的根源在于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这便是对饥荒原因的“食物可得性下降”(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FAD)解释。照这个逻辑下去,解除饥荒、避免饥饿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食物产量、增加食物供应。


回溯历史,的确也是这样,人口大幅增长的时期必然是食物产量大幅提高的时期,而人口大幅减少也常常伴随着食物产量的急剧下降。1798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论》,指出人口增长需要基本的生活资料做为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保障便是食物充足,否则便会遭受饥荒、疾病、战争等多种苦难,这为“食物可得性下降”假说提供了相当坚实的注解;工业革命以后,包括育种、化肥、灌溉、大棚在内的各项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食物供给大大提高,在这一福音下,饥荒数量减少、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也就顺理成章。可见,食物数量不够这种直观的、简单的饥荒解释的确具有一定说服力。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上面这种解释仅仅关注了饥荒发生时食物不够这样一种总量特征,而没有涉及饥荒时期究竟哪些人食物不够这样一种结构特征——历史告诉我们,在饥荒肆虐的年代,一部分人腹内空空甚至最后失去生命,另一部分人则几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说得严重一点,“食物可得性下降”假说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即使在食物供给总量没有减少甚至有所上升的时候,饥荒还是发生过,对此又作何解释?这就引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从“权利关系”(entitlement relation)的视角对饥荒进行的解释。


阿玛蒂亚·森对饥荒的解读集中体现在《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这部著作之中。他在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对“食物可得性下降”假说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饥饿只是一部分人没有获得足够的食物,但这不必然意味着整个社会都缺少食物——换句话讲,食物分配所造成的部分人群没有食物才是饥饿和饥荒的根本原因。


在他看来,食物供给只涉及了可供使用的食物数量本身;而饥饿反映的是人与食物之间的一种紧张关系,肚皮挨饿的人丧失了对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物的所有权,这种对食物的所有权又间接地来源于他对其它东西的所有权。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拥有食物,要么从父母那里直接继承——这时他必须拥有对父母遗产的合法继承权;要么自己种田种地从事农业劳动——这时他必须拥有对土地、种子和农具的自由使用权;要么参加工作获得收入进而到市场上购买粮食——这时他必须拥有对自我劳动的收益权以及对粮食的自由交换权;要么奢望社会保障部门大发善心——这时他必须拥有索取救济粮或救济金的公民权……这些情况数不胜数,但它们都指向了一点,饥荒饥饿问题的本质不在于食物绝对数量的下降,而在于不幸的人们在食物获取的各种权利上的缺失。


如此一来,饥荒年代一部分人挨饿致死(我们不妨将这部分人笼统地称为“穷人”)而另一部分人生活依然如常(同样,我们将这部分人笼统地称为“特权者”)就可以这样来解释:与“特权者”相比,“穷人”在食物存量、经济收入、社会关系和地位等诸多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既没有足够的食物储备,又没有可以用于换取食物的其它有价值的“权利”,只能任由饥荒吞噬自己和家人。与之相对,“特权者”在诸多权利上的优势给予了他们从容应对饥荒的能力。


同时,食物供给充足时饥荒仍有可能发生也可以从“权利关系”的角度进行解释:如果将总的食物平均分配给所有人,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生活必需的口粮,饥饿饥荒也就不会发生——但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食物分配的依据涵盖收入、身份、地位等诸多权利因素,由此导致最终每个人获得的食物数量差距很大。这样一来,获得食物少得可怜的那一部分人就处于悲惨的饥饿状态,如果这时再发生一场天灾,而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又没有及时赶到,专属于这部分人的饥荒很大程度上就无法避免。


我们已经对饥荒的两种解释进行了介绍,“食物可得性下降”假说认为食物不够是罪魁祸首,而“权利关系”假说则将其归咎于受害者与食物获取相关的权利丧失。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也知道,食物的总量固然重要,但食物的分配才是决定每一个人是否挨饿的关键所在——如果说食物供给本身对饥饿现象有什么影响的话,它也是通过食物分配才产生作用的。


在此基础之上,理解饥饿和饥荒现象的重点便转向了与食物分配相关的权利关系这一层。你凭借什么获得了食物?这一点非常琐碎也非常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其一,你直接拥有了各种所有权,比如你拥有了物品、收入、身份、地位和关系;其二,你间接拥有了用上述所有权交换食物的权利,比如你可以在集市上使用人民币“交换”米面粮油、或者你可以凭借困难户的资格获得政府的救济。


其实,饥饿和饥荒(抑或其他现象)可以发生在这两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比如,天灾人祸可能让你失去收入,你便无法买到食物来填饱肚子,直接所有权的丧失会让你饥肠辘辘;又比如,经济危机爆发使你手中的钞票一文不值,间接交换权的丧失也会让你遭受厄运的折磨甚至危及你的基本生存。


你也许会说,这些至关重要的权利关系背后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这当然是一个好问题,坦白来讲,我们现在无法也无力给出详实的、具体的、肯定的回答,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苏格拉底式的无穷追问——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难道不正是无时不刻都在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话题以饥荒为切入点,向大家呈现了两种假说对饥荒成因的解释,我们更倾向于依据权利关系进行的食物分配导致某些人群面临饥荒威胁的逻辑,它其实可以将另一种解释包括进来。这其中凸显了经济学对总量和结构的并重,也含蓄地透露了经济学以行为人作为分析起点的基本思路。当然,我们也在最后承认,在浩瀚无边的现实问题面前,经济学研究和思维能准确回答的问题还很有限,但这也正是我们努力和前行的方向。


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用户评论
  • 淡泊宁静淡然

    讲的很清楚赞👍赞

  • 南华法耀

    很清楚

  • 始开心从

    农场依靠技求条件在相同面和土地上可以获得更高产量,但是在大农场形成条件具备,以及技术成长达到一定程度前,将农民诱、驱离土地将使食物产量下降。过份依赖进口,饥荒风险增加。

  • Lo大米ve

    就像马云说的,钱是世界上最容易得到的事情。问题还是财富的分配。

  • h53tb8or74rie1ad0toa

    饥荒因无食物的支配的特殊权利。推而衍之幸福是由你可以支配感觉的能力和支配相关物质特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