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众您好,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军。
美国南北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内战之一,南北方伤亡总数高达130余万,超过了包含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美国所有对外战争伤亡的总和。当时美国的总人口仅 3,100 余万,若按人口比例,相当于如今 3 亿人口的美国损兵折将 1300 万。这场战争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代。比如,在内战之前,南方密西西比州在全美各州富裕榜上名列第五。战争期间,该州 60% 的白人青壮年阵亡,90% 的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焦土灰烬。战后,该州不但沦落为美国第一贫困州,而且这种贫困落后的状况一直持续到 21 世纪的今天。
在传统的教科书里,内战前,美国南方经济是建立棉花种植产业上的。由于大量使用缺乏劳动积极性的黑奴,种植园经济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而这场代价空前的内战解放了黑奴,使得美国北方高效率的现代工商业获得了足够的劳动力。所以,南北战争彻底摧毁了妨碍美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为美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强权奠定了基础。
问题是,这种说法是事实吗?19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威廉·福格尔调查和搜集了浩如烟海的南方种植园档案和家庭帐本、商业记录等原始经济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和数理统计方法,使用大型计算机分析数据,重新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
福格尔发现,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奴隶制并未行将就木,恰恰相反,奴隶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强大,并出现持续巩固的趋势。南方种植园主的经营管理以及对奴隶和其它资产的定价能力,与北方任何一位资本家相比毫不逊色。由于规模经济、有效管理以及对劳动与资本的密集使用,南方奴隶制农业比北方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高出 35%。福格尔的发现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由于在计量史学和美国经济史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他荣获了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数据显示,典型的黑奴并非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懒散、无能和低效。实际上,黑奴比自由的白人农业工人更加勤奋和高效。这是因为,南方种植园主也认识到,受到良好照顾、得到激励、心情愉快的奴隶往往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根据福格尔教授的计量史学研究,平均而言,南方奴隶主对待自己的奴隶要比北方的工厂主对待自己的工人好得多。在南方黑奴日常饮食中,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统计,在 1860 年,黑奴年度人均肉类消费量高达 179 磅,同期意大利产业工人的年度人均肉类消费量仅为 9 磅。实际上,黑奴的营养水平甚至高于美国人在 1964 年的平均水平。除了饮食,奴隶往往享有终生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障。
从经济学原理来思考,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你的车是自己家买的,那你就更不倾向于粗暴驾驶,还会定期去保养,发现有毛病还会迅速去修理。但如果是租来的,就没有积极性善待这辆车,车子即使发现有毛病,只要不影响当前的驾驶,就不会多管。所以买来的车的车况通常要比租来的好一些。如果用买来的车类比奴隶,用租来的车类比工人,福格尔的结论并没有那么令人惊讶。
除了良好的待遇和福利,奴隶主还灵活使用奖金,休假和年终奖等激励机制。比如,亚拉巴马州一位种植园主与他的奴隶达成的一个奖励和利润分享协议显示,奴隶将拥有这个种植园生产的三分之二的玉米和棉花以及同样多的小麦作为奖励。奴隶主获得三分之一的产出并承担奴隶房屋装修以及衣物费用、农场的税和医疗费。
可能有人纳闷,南方奴隶主为奴隶提供了如此良好的生活待遇和福利,还有“联产承包”奖励和利润分享协议,他们为何不顺应历史潮流,改弦更张,采取自由雇佣制经营种植园呢?如果采取北方的“血汗工资制”或“工资奴隶制”,那就是契约自由,冠冕堂皇,愿打愿挨,完全可以避免北方义愤填膺,干涉反对,最终导致南北分裂,兵戎相见。
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佩特拉·瑞沃利(PietraRivoli)认为,当年美国南方如果依靠劳动市场自由雇佣农业工人,种植园的棉花生产将难以为继。这是因为棉花的生长环境独特,气温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水多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经不起冰雹摧残,也受不了狂风呼啸和暴雨突袭;棉苗很容易被杂草侵害,有数十种害虫可以置棉花于死地,棉花价格波动很大。棉花生产的劳动时间和艰苦程度均受天气制约,事先很难准确预料劳动力投入。
如果赶上春季多雨,棉田除草将高达六次,比正常年景增加一倍。收获期则更难预料。棉花不能在雨天或潮湿天气摘采,棉絮需要三到四个晴日才能完全干燥。如果赶上多下了几天雨,农业工人可能会一个星期无所事事。一旦放晴,棉花晾晒干了,必须赶快摘采。否则柔软蓬松的棉絮会被风吹走或掉到地上,淋了雨的棉花会出现污损,失去韧性,完全丧失商业价值。因此,如果没有黑奴,种植园主必须雇佣大量季节性农业工人才能迅速将棉花采收完毕。
显然,这种非常苛刻、不可预期、地区性和季节性都很强的劳动力弹性需求极度依赖于高效率的劳动市场,而当年的美国南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和传播不佳,种植园和农场分散各地,全年农业劳动需求极不均衡。既使存在某种劳动市场,也没有良好运作的空间。由于田野辽阔,地价低廉,南方自由白人或黑人可以轻易拥有自家农场,种植园主若想凭借工薪吸引自由人成为价廉物美的季节性农业工人,堪称难如上青天。
换句话说,如果单纯依赖自由市场满足劳动力需求,南方种植园主可能付出任何代价都无法及时采摘棉花或其它农作物。南方农业之所以采用奴隶制,不仅在于缺乏农业工人和工薪成本很高,而且在于缺少自由雇工与种植园主进行有效交易、健全运作、便捷及时的劳动市场。换言之,假如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到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数量的农业工人,奴隶劳动在南方就会慢慢变得无利可图,而奴隶制度就会走向灭亡。
当然,福格尔并不是在为南方的奴隶制度辩护。他的研究只是让我们重新思考,如果只是为了提升经济效率,打一场代价空前的内战是否值得?如果林肯总统穿越到现在,看了福格尔的研究,也许会重新考虑是否打这场战争。如果他得知,南方种植园经济并不是美国国家实力提升的障碍,并且,总有一天,南方的劳动市场会成熟起来,以至于南方种植园主发现雇佣一个短期劳动工人收棉桃要比包养一个奴隶一辈子更划算,奴隶制度终将在经济的力量下自行消失,那么,很多年轻人就不会死,他自己也不会死。而一个研究具有阻止战争,拯救几十万个生命的潜力,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
思考问题:从理论上讲,只要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超过了奴隶主从奴隶身上获得的净收益,奴隶制度就会瓦解。因为只要奴隶主给奴隶自由,让他进入劳动市场,他从奴隶那里获得工资补偿就有可能比直接使用奴隶更划算。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古罗马的奴隶最终都成为了自由民。不过,美国修正史学派学者认为,与古罗马的奴隶制相比,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在相当程度上其实只是文字表述的问题,称其为“家长统治长工制”或“奴隶劳工福利制度”可能更为妥贴准确。在现代社会,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与之类似,并被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法宝之一。通过本课的介绍,你觉得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会不会最终也走向消失呢?
如果林肯穿越至1970年代,这场内战就免了。啧啧!这个研究很有意思啊。这么说南北战争并不是那么高大上为了解决农奴,给农奴自由,而是为了大资本家获得劳动力
这个理论太伟大了,毛塞顿开啊!
这个理论太伟大了,毛塞顿开啊!
另提一下林肯总统的话:从没有见过,有哪个主张奴隶制的人,自己主动去当奴隶。(大意)这里引用,不是要反讽什么,而是要提醒一下,人的福祉是多元的,经济类的固然重要,但其他的也不容低估,这些东西,就包括自由、人权等。
我们都生活在制度中。
不太同意本讲关于南北战争的观点。除了经济效率及福利,人类还有其他,甚至更重要的价值要捍卫。而且,南方奴隶经济之所以有效率,很大程度上与它对世界和北方的自由经济的自主创新和消费市场的依赖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南方的低人权优势,是建立在高人权地区的创新能力上的。没有这个基础,奴隶经济根本就是无效率的。
来福小宝 回复 @牧野之鹰: 感觉张军教授的观点并不是觉得奴隶制好,而是觉得有可能有更和平的方法摒弃奴隶制,比如让拥有奴隶的奴隶主无利可图,他们可能顺水推舟的就自愿废掉奴隶制了。
“有的企业表示‘终身雇佣制’已经不需要。其原因,为如下几点:1.终身雇佣制导致人才流动受阻,企业缺乏活力。一些人即使很有才华,但却因为进入到企业的时间不长,资历不够,就很难得到重用,从而影响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一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逐步被磨损,受到打击。2.终身雇佣制有悖于现代人的就业观念,很多年轻人不能接受。终身雇佣制的崩溃,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所要管理的人变了’,现代人在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条件下,思想逐渐开放。有些人会崇尚西方的自由的享受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些人很有才华很有开拓性的年轻人却被终身雇佣制牵制着,他们就会选择脱离终身雇佣制的企业选 择到国外去或者去外企。”
谷睿Maggie 回复 @谷睿Maggie: “3.对于一些企业,终身雇佣制带来了沉重的劳动力成本。当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众多成熟的企业需要和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大萧条搏斗。企业如果不能裁员,将要定期发工资。不管工资是高是低,都是企业的一项需要固定支出的成本。有的公司不堪重负,就决定不再实行终身雇佣制。”
为什么实行效率工资那么少? 这个问题你永远没有讲清楚。
讲的口感舌燥 您辛苦啦老师
关于奴隶制的介绍对比明显有问题!美国学者明显无视奴隶制的残酷性,却拿来和现代日本个中国对比!主播要注意不要太公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