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14 | 六根不净,引诱众生心思向外

心经14 | 六根不净,引诱众生心思向外

00:00
16:14

17-心经14  六根不净,引诱众生心思向外


知识点



1、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2、六根:


《佛学大词典》:梵语s!ad! indriya^n!i。又作六情。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根,为认识器官之意。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种又称五根。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有二种之别,生理器官称为扶尘根,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扶助作用;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者称为胜义根,以四大所生净色为性。对此,意根则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无色根。据有部之说,前刹那之六识落谢于过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刹那六识之等无间缘。故六识之作用,须常以意根为所依(通依)。然前五识除依意根之外,另有特定之根为其所依(别依);意识则仅依意根,并无其他特定之根。瑜伽行派等则由唯识义上说六根,主张六根、六境均为内识所变。又六根可视为我人之身心全体,如法华经说读诵、书写经典,六根即可清净。




3、六尘:


《俱舍论》卷一记载,色境有二种:显色和形色。显色指显现的颜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形色指物体的形状,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瑜伽师地论》卷一,在显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即凡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称为表色




二、金句/精华笔记



    1、释迦牟尼经常告诫这个学佛者说,你如果要去修习波惹智慧,你就要时时关照。关照是指关照一切世间法,关照世间的万物,而且特别重要的恐怕是关照自己的内心。你不要迷于外界的这些东西,你一定要理解,一切存在的根本项是空,而这个空不是虚无,不是没有,而是相对,是依赖。




2、按照佛法来讲,六境就有引诱众生心死向外的可能性。人就由此而忽略了自己对内在的关照,忽略了对自己本性的铁刃六进,引诱众生心思向外,那么它当然具有污染性,有遮蔽性,它容易遮蔽你,容易污染你,所以又称为六尘。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为您讲述佛教十三经之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在前面几讲当中,我一直为您讲述到了舍利子是诸法空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能您会觉得哈,我在前面的讲述太细致了,太繁复了,但是请您一定要理解,因为心经实在太重要,它是佛教十三经里边排列第一的经典,我们只有扎扎实实的,尽量好的去理解它,才能为以后我们理解另外 12 部佛经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所以我尽量详细的为您进行讲述。
     我们可以看到舍利子是诸法空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连用了 6 个不字,可见语气的重要,因为非常强调这个事,而接下来又是一大串的污渍事故,空中无色无兽响,形式无掩耳鼻舌生意无色声香味出法等等。经常阅读佛经的朋友会发现,在佛经当中用类似于不、类似于无、类似于非这样的否定句式来进行表述,进行描述的情况非常非常多。从佛教学说的整体上看,他非常警惕这一点就什么呢?让我们产生一种病见,让我们产生一种执着,让我们产生一种极端的这种想法,这是佛学或者我们说佛教学术尽力要避免的。所以相对于别的宗教或者相对于别的学说来讲,佛教学说里边一般或者说很少用肯定的表述,就它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这种表述方法不太多,而往往是用一层层的排除,一层层的否定,这种不无非这样的句式,或者用这样的结构来进行表述。
    所以在讲述完了是诸法空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后,接着就是事故,空中无色无兽想行识、无眼耳鼻舌生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等等等等一长串,我把它称之为无字句。我们先来看事故,空中无色无兽响行驶事故,那就是因此,所以根据上述,那么空中无色无受降形式这个话是完整的一句,也就是空中无色兽想行时。这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真空实象,也有人叫真实空相,这有两种说法,这个两个字颠倒下,如果我们真的了解了真空实想,或者说真实空想,我们在这样一种思维的背景当中去关照五运,也就是射速响行时,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所谓的五运,他们都是因缘和合,彼此依赖,以彼此为条件,以彼此为姻缘,这样产生的射兽想刑时本胜,不能说它是真实的,它只不过是关系的因缘和合,所以我们不能用生灭构尽增减这种角度去认识它,也不能用生灭构尽增减这种态度去休息。他那么彻底了解了这种真空时像或者也叫真实空相这两个概念我们就用的比较随意点了。我们如果彻底了悟了这一点,我们甚至也会认识到姻缘本身也是空。当然千万注意姻缘是空,并不是说姻缘不存在,或者说姻缘没有,一定要注意佛教这一点跟别的不一样的。那么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那么我们也就了解了五蕴空,我们就不会有挂碍,我们才能无暗不存,就所有我们的淤暗,我们的这种暗美,我们的淤池才能消除。
    释迦牟尼经常告诫这个学佛者说,你如果要去修习波惹智慧,你就要时时关照。关照是指关照一切世间法,关照世间的万物,而且特别重要的恐怕是关照自己的内心。你不要迷于外界的这些东西,你一定要理解,一切存在的根本项是空,而这个空不是虚无,不是没有,而是相对,是依赖。所以才说事故空中无色无兽相形式,那么五蕴你理解了它的真空实相,或者说真实空相以后,你用这样的一种关照去理解了他的这种空性以后,接下来心经紧接着又是物无言。
    而鼻舌生意,眼耳鼻舌生意在佛教当中称为六根,梵文叫 Shird indllava。六根从字面上来看是六种器官,六种功能,也称为六情,也就是感情的情,它是十二处里边的那六处,这个我们后面还会讲,也是十八界里边的六根界,这个六根眼耳鼻舌生意六种官能,或者说六种官能系统,它能够摄取或者对应于六境,六境就是境界的境,外境能够对应 6 种外部的东西,那是什么呢?涉生香味触法,所以你无掩耳鼻舌生意,你这个都是没有的,不是实在的,是空的,那么它所对应的射生香味处罚当然也是没有的,也是空的。
    眼睛对应的是四,这里的色是种各种样态、颜色、形状、外貌等等。耳对应的是声,因为耳朵是个官能,它的功能就是去摄取,去听取,或者说和声音对应,对不对?那么鼻对应的是相,这个相是各种气味,也就是说各种嗅舌,舌头的舌对应的是胃,那么你嘴要去品尝各种味道,那么身就是你的身体,你的手脚,那么你会有一种跟外界的接触,会有一种感触,对应的是处,眼耳鼻舌声以后是意,意是一个意识系统,认识系统,那么它对应的是法,就比较复杂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各种各样的反应,各种各样的学说,各种各样的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理的动态。所以这个 6 根,它对应 6 茎根和茎器官和官能之间如果产生关联,彼此依赖,彼此和而生以后就产生了 64 逆势的势掩饰。
     耳饰、鼻是蛇,是声、是意识。而这六根因此就有一种倾向。什么倾向?它是你自身的官能,他又向外去寻找一种东西,眼睛要寻找色,耳朵要寻找声,鼻子要寻找香,舌头要寻找胃,身体要寻找处,意识系统要寻找法,它天然的具有一种向外的摄取的这种倾向,当然很容易导致执着,对吧?你理解吗?就是说我的眼睛看到色,我眼睛它的官能就是要去寻找色,找到了以后我就会执着于它。
    这个是美,这个是丑,这个是如此真实不虚,就会产生这种倾向吗?那么耳鼻舌生意都是如此,这样的话,因为他身体的官能就是这样,所以他容易不知所归,弥途忘返,起惑造业。因为它产生执着性了,就会被迷惑掉,本心被迷惑掉,它就会造业。那么当然你本来有的佛性和心性就被遮蔽,而舍生香味触法就是我们前面讲的 6 禁。它是六根作用的时候绝不可少的外在境界,六境包含了一切可认知的对象。按照佛法来讲,六境就有引诱众生心死向外的可能性。人就由此而忽略了自己对内在的关照,忽略了对自己本性的铁刃六进,引诱众生心思向外,那么它当然具有污染性,有遮蔽性,它容易遮蔽你,容易污染你,所以又称为六尘。
    尘就是尘埃的尘,六更与六进,也就是六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众生产生出了种种虚妄心,种种分别性,造作种种夜莺。然后你就不得不在类似的轮回当中领受种种业报,或者将果报。我们前面讲过这个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吾言,耳鼻舌身逆无色声香味触发,那么就是要告诉你,六根六成都是虚妄的,本身并非石油。如果你能了解这一点,那你完全就明白六根对待诸城的这种对应关系,相待关系本身就告诉你他们不是实在的,那么这样你就会避免受到污染,最后你就会坐着,唉,你眼睛看到了事也不知足,而是平等,一如你不会起分别心,耳朵听到的声音同样如是,你也不会起分辨性。无论你听到的是赞誉,是诋毁,你也不会因听到赞誉而欣喜,你也不会因听到诋毁而愤怒或者不满。那你鼻子闻到了香,那你如果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香带,没有真实性,那你也不会做分别。当然这个比喻我个人觉得是有点极端。有人讲,那你到了厕所里,你就会闻到香味,那这个,嗯,这个比喻有问题,但是我想他可能告诉你的是,你就会在某种困难的,或者说在某种境地里,你会安于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心拥有重大的一种调节作用,那么舌头对于味觉也是如此。你不会太宅矣,太执着于甘苦,深于处亦能法。都是这样,你心中自有定力,当然这个定不是执着,因为你认识到了空相,你有这样的境界,那么慢慢的你的真心本性上的尘埃遮蔽就会被驱除掉,于是你的真心本性就会显现出来。今天这一讲,我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为您讲述佛教十三经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前面几讲当中,我一直为您讲述到了“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能您会觉得,我在前面的讲述太细致了,太繁复了。但是请您一定要理解,因为《心经》实在太重要,它是佛教十三经里边排列第一的经典。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尽量好地去理解它,才能为以后我们理解另外十二部佛经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所以我尽量详细地为您进行讲述。


我们可以看到“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连用了六个不字,可见语气的重要,因为非常强调这个事。而接下来,又是一大串的无字,“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等等等等。


经常阅读佛经的朋友会发现,在佛经当中用类似于不,类似于无,类似于非,这样的否定句式,来进行表述、进行描述的情况非常多。从佛教学说的整体上看,它非常警惕这一点,什么呢?让我们产生一种定见,让我们产生一种执着,让我们产生一种极端的这种想法。这是佛学或者我们说佛教学说尽力要避免的。


所以相对于别的宗教或者相对于别的学说来讲,佛教学说里边一般、或者说很少,用肯定的表述,就它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这种表述方法不太多。而往往是用一层层地排除,一层层地否定,这种不、无、非,这样的句式,或者用这样的结构来进行表述。所以在讲述完了“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后,接着就是“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等等等等,一长串,我把它称之为无字句。


我们先来看“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故,那就是因此、所以、根据上述,那么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个话是完整的一句。也就是空中无色、受、想、行、识。这讲的什么呢?讲的是,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真空实相,也有人叫真实空相,这有两种说法,两个字颠倒下。如果我们真的了解了真空实相或者说真实空想,我们在这样一种思维的背景当中去观照五蕴,也就是色受想行识嘛,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所谓的五蕴,他们都是因缘和合,彼此依赖,以彼此为条件,以彼此为因缘,这样产生的。


色受想行识,本身不能说它是真实的,它只不过是关系的因缘和合。所以我们不能用生灭、垢净、增减这种角度去认识它,也不能用生灭、垢净、增减这种态度去修习它。那么彻底了解了这种真空实相,或者也叫真实空相,这两个概念我们就用的比较随意点。


我们如果彻底了悟了这一点,我们甚至也会认识到因缘本身也是空,当然,千万注意因缘是空,并不是说因缘不存在,或者说因缘没有,一定要注意,佛教这一点跟别的不一样的。那么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那么我们也就了解了五蕴空,我们就不会有挂碍,我们才能无暗不除。就所有我们的愚暗,我们的这种暗昧,我们的愚痴才能消除。


释迦牟尼经常告诫学佛者说,你如果要去修习般若智慧,你就要时时观照。观照是指观照一切世 间 法,观照世间的万物,而且特别重要的恐怕是观照自己的内心,你不要迷于外界的这些东西。你一定要理解,一切存在的根本相是空,而这个空不是虚无,不是没有,而是相对的,是依赖。所以才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那么五蕴,你理解了它的真空实相,或者说真实空相以后,你用一种这样的一种观照去理解了它的这种空性以后,接下来《心经》紧接着又是“无无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在佛教当中称为六根,梵文叫(梵音)。六根,从字面上来看是六种器官,六种功能,也称为六情,也就是感情的情。它是十二处里边的内六处,我们后面还会讲,也是十八界里边的六根界。


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官能,或者说六种官能系统,它能够摄取或者对应于六境,六境就是境界的境,外境,能够对应六种外部的东西。那是什么呢?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你无眼耳鼻舌声意,你这个都是没有的,不是实在的,是空的,那么它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当然也是没有的,也是空的。


眼睛,对应的是色,这里的色是指各种样态,颜色形状外貌等等。耳对应的是声,因为耳朵是个官能嘛。它的功能就是去摄取,去听取,或者说和声音对应,对吧?那么鼻对应的是香,这个香是各种气味,各种气味,也就是说各种嗅对应的。舌,舌头的舌对应的是味,那么你嘴嘛,要去品尝各种味道。


那么身就是你的身体,你的手脚,那么你会有一种跟外界的接触,会有一种感触,对应的是触。眼耳鼻舌身以后是意,意是一个意识系统,认识系统,那么它对应的是法,法就比较复杂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各种各样的反应,各种各样的学说,各种各样的理解,各种各样的这种心理的动态。


所以这个六根它对应六境,根和境,器官和官能之间如果产生关联,彼此依赖,彼此和合而生以后,就产生了六识,意识的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这六根就因此就有一种倾向,什么倾向呢?它是你自身的官能,它要向外去寻找一种东西,眼睛要寻找色,耳朵要寻找声,鼻子要寻找香,舌头要寻找味,身体要寻找触,意识系统要寻找法。它天然地具有一种向外的、摄取的这种倾向,这种倾向当然很容易导致执着。


对吧?你理解吗?就是说我的眼睛看到色,眼睛嘛,它的官能就是要去寻找色,找到了以后我就会执着于它,这个色美啊,这个色丑啊,这个色如此真实不虚啊,就会产生这种倾向。那么耳鼻舌身意都是如此,这样的话,因为他身体的官能就是这样,所以他容易不知所归,迷途忘返,起惑造业,因为他产生执着性了,就会被迷惑掉,本心被迷惑掉,他就会造业。那么当然你本来有的佛性和心性就被遮蔽。


而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六境,它是六根作用的时候,绝不可少的外在境界。六境,包含了一切可认知的对象。按照佛法来讲,六境就有引诱众生,心思向外的可能性。人就由此而忽略了自己对内在的观照,忽略了对自己本性的体认。


六境,引诱众生心思向外,那么它当然具有污染性,有遮蔽性,它容易遮蔽你,容易污染你,所以又称为六尘,尘就是尘埃的尘。六根,与六境也就是六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使众生产生出了种种虚妄性,种种分别性,造作种种业因,然后你就不得不在累世的轮回当中领受种种业报,或者叫果报。


我们可以前面讲过“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那么就是要告诉你,六根、六尘都是虚妄的,本身并非实有。如果你能了解这一点,你完全就明白六根对待诸尘的这种对应关系、相待关系,本身就告诉你它们不是实在的,那么这样你就会避免受到污染。


最后你就会做到,你眼睛看到了色也不执着,而是平等,你不会起分别心,耳朵听到的声音,同样如是,你也不会起分别心,无论你听到的是赞誉,是诋毁,你也不会因听到赞誉而欣喜,你也不会因听到诋毁而愤怒或者不满。


你鼻子闻到了香,那你如果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相待,没有真实性,那你也不会做分别。当然这个比喻我个人觉得是有点极端,有人讲,那你到了厕所里你就会闻到香味,这个比喻有问题。但是我想它可能告诉你的是,你就会在某种困难的,或者说在某种境地里,你会安于自己内心,你的内心拥有重大的一种调节作用。


那么舌,舌头对味觉也是如此。你不会太在意,太执着于甘苦。身与触,意同法,都是这样,你心中自有定力。当然这个定不是执着,因为你认识到了空性,你有这样的境界,那么慢慢的你的真心本性上的尘埃、遮蔽就会被去除,于是你的真心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今天这一讲,我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欢迎加入《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官方社区,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回复“学佛”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亮子二哥

    谢谢老师,很棒,六根生六识,六识生六境,六境生六尘,六尘遮佛心,起惑乱造业,诸法空相,勿受迷惑,五蕴皆空,关照内心,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 1381387ajyg

    讲得太啰嗦,废话太多。水分太大,干货不足

    凌霄花8863 回复 @1381387ajyg: 你别听呀!真没礼貌!

  • 疏_雨_滴_梧桐

    谢谢钱老师,您对文化的孜孜以求,给我们送来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使生活更美好,谢谢

    思维命运 回复 @疏_雨_滴_梧桐: 一经典老歌

  • 大可1963

    收获多多,净化心性

  • yogu

    听过于晓非老师的,读过南怀瑾,现在听钱文忠教授的,都好!感恩诸位老师!

  • 听友212405359

    讲的太透彻了,不愧为实力派的大师👍

  • 醒醒吧台

    留于表面,没有干货

  • 夜航舟

    口水多过茶,废话套话太多

  • 葵葵不吃蔡

    讲的很好,但还是解读的不是很准,只停留在学术层面

    世界尽头_0u 回复 @葵葵不吃蔡: 不好讲的,要是佛学这么好明白,谁都成佛了!!

  • 北铭友鱼

    老师太谦虚了,我们能听到您的讲解真的太难得了,怎可是垂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