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抵巇之道与捭阖之道的配合方式

28.抵巇之道与捭阖之道的配合方式

00:00
15:46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兰彦岭。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两个方法“抵而塞之”和“抵而得之”,这一讲我们接着继续来学习其他几种抵巇的原理和方法——抵而却之,抵而息之和抵而匿之。


那么,既然罅隙和矛盾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能不能把它彻底消除呢?


鬼谷子说:“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万物有合有离,也有开始和终结,这其中必定有罅隙和矛盾的存在。


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可不加以明察。在这里,鬼谷子的观点很明确,罅隙和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伴随着天地万物而生,根本不可能消除殆尽。


矛盾是世界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万事万物的起源,也将是万事万物的终结。就像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这个世界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有矛盾,就有罅隙和纠纷。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认识到的客观事实。


关于罅隙和矛盾,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面对世间的罅隙和矛盾,我们该如何才能做到明察呢?


鬼谷子开出的药方是:“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意思是: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要运用捭阖之道。能够用捭阖之道来研究处理事物的人,便是圣人。


什么是捭阖之道呢?我们前面讲过,捭阖是鬼谷子根据阴阳法则处理事务的方法,就是根据事务的阴阳属性,决定我们是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还是关闭隠藏的做法。如此,我们以捭阖之道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分析事物的动静、阴阳、利弊、好坏、轻重、粗细、宏微,分清主次表里,把握本质,从而决定是取是舍,是弥补还是利用。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该收手的时候就收手,做到开关自如、进退有时。所以,抵巇之理和捭阖之道要综合运用。


作为领导,我们不能总是看到好的方面,而看不到坏的方面。古往今来,下属最喜欢报喜不报忧,这是人性弱点所导致。其实,这样最不利于明察组织内部的罅隙和矛盾。真正英明的领导不会如此自欺欺人,他们懂得给自己打一剂清凉剂。我们不仅要看到成绩和前景,也要看到问题和陷阱。团队治理的怎么样?项目能不能做?这个人能不能用?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捭阖之道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明察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很多时候,罅隙和矛盾的状态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盛世产庸吏。”为什么会这样?乱世年代,社会矛盾激化,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要冒险闯荡,生命的潜能完全爆发,从而英雄辈出;而太平盛世,社会矛盾缓和,人们满足于稳定的小康生活,冒险精神少很多,宁愿苟安平庸,也不愿创新折腾。


如果生逢太平盛世或乱世,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该何时隐居江湖,何时重整河山?对此,鬼谷子的观点是这样的:


鬼谷子说:“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意思是:圣人便是体现天地自然之道的使者。世上没有什么裂缝可处理,他们就隐居以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代发生裂缝,他们挺身而出,为之出谋划策,来发挥作用。上可与君主合作使天下大治;下可以查缺补漏,收拾局面。他们能够遵循自然规律而行之以抵巇之道,成为天地的守护神。


在这里,鬼谷子告诉我们圣人是天地的使者,能够洞察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之道和社会趋势。从大的局势上看,鬼谷子总结出两种情况:一是“世无可抵”的太平盛世年代,圣人应该隐居等待天命时机的到来;二是“时有可抵”的乱世,圣人应该抓住罅隙和矛盾,谋划是修复改良还是推翻重建,来发挥作用。


在历史上,张良在秦末乱世挺身而出,辅佐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等刘邦荣登大宝、一统天下,社会没有大的罅隙和矛盾的时候,张良就果断地放弃高官厚禄隐居江湖。上合下检、能因能循,这种行为不正是鬼谷子所推崇的圣人之道吗?




明朝时候,也有这样一个深谙圣人之道的“抵巇”高手,那就是姚广孝。他是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1348年,年仅14岁的姚广孝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后来又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其人才华横溢,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机缘巧合,他成了朱棣的主要谋士。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传位孙子朱允炆,即建文帝。建文帝采纳大臣他们的建议,开始削藩。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接连获罪,眼看就要轮到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了。


此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人心惶惶。燕王朱棣坐守待毙,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姚广孝挺身而出,密劝他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起兵。在他的谋划下,朱棣攻陷南京,以一己之力抵抗全国兵力,竟能顺利取得成功,绝对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1402年,朱棣荣登皇位,号称明成祖。姚广孝功劳最大,被授予僧录司左善世职务,同时增授太子少师。每次上朝,朱棣都尊称他为少师,不直呼其名。后来姚广孝又主张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并亲手负责规划北京城,今日北京之布局就是在那时奠定的。当有“神童”之称的解缙编撰《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失败以后,也是姚广孝来收拾残局,担任主编顺利完工。


1418年,姚广孝病逝于庆寿寺,终年84岁。朱棣感念他的功德,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而且让他以文臣身份入列皇家祖庙,这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姚广孝是一个深谙鬼谷子抵巇之道的人。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天下太平,文臣武将人才济济,这个时候社会上该填补的罅隙和矛盾都有人去做了,他怎么办?出家隐居是最好的办法,正所谓“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隐居的时候他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潜心钻研儒释道的学问,内修自己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等到大罅隙和大矛盾的爆发——建文帝听信几个书呆子大臣的建言采取粗暴削藩政策,搞得上层动荡不安、天怒人怨。正所谓“时有可抵,则为之谋”,他于是挺身而出,为领导出谋划策,定国安邦。至于规划北京城和编撰典籍,更是做到了查缺补漏、收拾残局,功莫大焉。


在他做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世间的大罅隙和大矛盾都填补完毕之后,他仍然隐于寺庙,金钱美女皆不能动其心。他的确做到了“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的化境。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做到上合君意、下安黎民、中保己身,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


摆脱腐朽的成见,我们才能对其有一番客观的评价。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意思就是,姚广孝的才华不亚于王阳明。之所以影响力不如王阳明,是因为他所生活的年代儒家垄断独大,王阳明则生活在新思潮风行的时代。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他认为姚广孝能够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饱暖安定,这是最大的功德。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用结果衡量。对于姚广孝,他的才华和见识都值得我们敬佩。鬼谷子的抵巇之道,在这里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堪称经典范例。


作为领导,我们也要遵循鬼谷子的抵巇之道。当你看到市场上出现某个罅隙和空白,就要果断抓住商机,雷厉风行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一方面满足人们新兴的需要,另一方面让自己获得巨大的财富和利润,这就是所谓的“一箭双雕”。


由此可见,谁能找到可抵的罅隙,就能够在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市场空白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有时候我们找不到可以投资的好项目,几乎所有的市场空白都被人捷足先登,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地跟风冲动去投资,否则就会损失惨重、后悔莫及。怎么办呢?


鬼谷先生说:“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你要管好自己的资金,隐藏起来等待时机的到来,不投则已,一投即赚。这正是鬼谷子推崇的圣人之道。做到了这些,你就能“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就是说遵循商道规律经营企业,才能让自己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成为天地之间新一代的“商神”。


好了,通过这几讲对鬼谷子《抵巇》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洞察事物出现的裂痕、矛盾、漏洞的征兆,以及同时采取果断措施来加以弥补和利用的方法。下一讲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到《鬼谷子》的第五篇《飞箝》篇的学习之中。

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彦岭工作室

    各位学友:大家好,感谢大家收听兰老师鬼谷子音频内容,可以加助理微信:lyl18911559579 收听更多内容哦

  • 明禅君策

    是我网络的问题还是音频的问题,这一集一卡一卡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是二一 回复 @明禅君策: 我这边听是正常的,应该是你网络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