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 | 穿越两千年,探寻神秘古滇国

云南省博物馆 | 穿越两千年,探寻神秘古滇国

00:00
16:42

-现在加入,有福利哦-【添加小助手*微*信*:xmlyjun,备注“博物馆”即可进入】你将获得独家分享的博物馆干货资料及展览信息、举行线上趣味活动,参加活动更有惊喜小礼物送出。注:不正确备注不予通过哦;由于人数较多,小助手将在48小时内处理申请消息,请耐心等候。


本集文物1:滇王金印



本集文物2: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本集文物3:西汉战争场面叠鼓贮贝器



本集文物4:杀人祭鼓铜贮贝器



本集文物5:战国牛虎铜案



之前,咱们已经沿着三条路线——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京杭大运河,介绍了沿途的博物馆和珍藏文物。今天,咱们来到了一条全新的大道——茶马古道。从这一集开始,咱们就来讲讲位于西南边陲的、茶马古道上的博物馆。要去的第一家,就是彩云之南、滇池之滨的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有老馆,有新馆。老馆修建于1951年,建筑有明显的苏联式风格,跟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啊、北京展览馆啊,是同一种类型的。2015年,新馆建成开放,占地面积达到了15亩,博物馆的内部空间非常的高大,去过的朋友,都说参观的体验非常好,特别有震撼力。



截止到2017年底,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了22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09件套。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博物馆是个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除了人文历史类的文物之外,还藏有4000多件珍贵的自然标本,包括大量的矿石、化石。其中,推荐您一定要看一看“澄江生物群”、“罗平生物群”化石,它们分别是寒武纪早期的古生物化石,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生态群的古生物化石。尤其是“罗平生物群”化石,对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地球生态系统怎样复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您感兴趣,可别错过。

不过,云南博物馆真正的镇馆之宝,还是反映云南本地文化的文物。咱们要说的第一批宝物,就是古滇国人的存钱罐——贮贝器。什么是古滇国?什么叫贮贝器?以往咱们介绍文物,都是论“件”称“套”,怎么这儿论“批”了?您别急,咱们慢慢介绍。

咱们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贮贝器”。贮,贮藏的贮。贝,就是贝壳。器,就是容器的器——顾名思义,贮贝器,就是收纳贝壳的容器。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从30多座古墓中,发现了近百件贮币器,仅1955年到1960年,从晋宁石寨山的战汉古墓群里,就发现了51件贮贝器。这些贮贝器,都是青铜器,分为铜鼓形贮贝器、叠鼓形贮贝器、桶形贮贝器等很多种类。其中,桶形的最多,其次就是铜鼓贮贝器。铜鼓,就是咱们在讲广西博物馆时说过的那种古代百越民族使用的铜鼓,把铜鼓翻过来,底儿朝上,直接往里塞贝壳,就成了贮贝器了。石寨山墓地第二次发掘出土了11件铜鼓,9件里面都装满了贝壳。

装贝壳干嘛呢?因为贝壳就是钱啊,就是那个时代古滇国人的货币。之前的节目里,咱们也说过,古代丝绸之路上,丝绸都相当于货币。其实,人类历史上充当过货币的东西太多了,石头、牲畜、贝壳、羽毛,都当过货币。一种东西要成为货币,要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数量不能太多,来源不能太容易,否则人人都成亿万富翁了。但同时呢,数量又不能过少,如果全国就一克金子,那也没法流通。最后,还必须有权威机构或者集体公信力为货币做信用背书。既然一个地方遍地有什么,决计不能拿来当货币。那么,贝壳能成为古滇国人的货币,这说明本地肯定贝壳不多。那这些贝壳都是哪儿来的呢?根据研究,这些贮贝器里贮藏的贝壳,不是一般的贝壳,而是一些“环纹货贝”,学名是“金环宝螺”——贝壳上必须带有一个黄褐色的圈,那才能当货币使呢。这种贝壳,云南本地没有,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这说明,当时的古滇国地区,跟外界已经有非常密切的往来了。

那么古滇国又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今天,在国博收藏着一枚重要的古滇国文物——滇王金印,原来也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是西汉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给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重90克。上面清清楚楚刻着四个字:“滇王之印”,证明了古滇国确实存在。实际上,古代滇国的创始人,是楚庄王的后裔,楚国将领庄蹻(qiāo)。楚顷襄王在位的时候,他带兵沿着长江向上游开疆拓土,一直打到了今天滇池的附近。公元前227年,由于秦国进攻楚国,远在云南的庄蹻,与楚国的联系被秦军切断,庄蹻回不去了,于是顺从当地人的习俗,在滇地称王,建立古滇国。您可别因为地处偏远就以为古滇国是野蛮落后的,这个国家,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很高,畜牧业很发达,战士的军事素养也高。这些从贮贝器的样式和制造上,都能看得出来。

在云南省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贮贝器。包括著名的西汉“鎏金骑士四牛”铜贮贝器、西汉“战争场面”铜贮贝器、“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等等。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都极为精良、复杂,单件器物都需要多次制范、焊接,有的零件多达几十个。今天云南博物馆收藏的这些贮贝器上,有大量的镂铸花纹、立体饰件,甚至有的立体饰件还是群像,形成了场面铸像,就如同给咱们留下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样,使得咱们能穿越两千年,看到古滇国的真面目。

比如,西汉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属于典型的“桶形贮贝器”。这件文物,也是所有贮贝器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件。这件器物高50厘米,盖径25.3厘米。在器物的盖子上,四头健壮的牛,围绕着一个圆柱底托盘逆时针奔跑。托盘上,一名骑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骑士本人通体鎏金,金光闪闪。而在器物的腰身两侧,有两只猛虎,正向上攀爬,看起来对牛群是虎视眈眈。这两只虎,也构成了器物的两只耳。这件文物,给咱们留下了一个精彩的瞬间——放牛的骑士,正驱赶着紧张的牛群,随时准备应对威胁牛群的猛虎。放牧的骑士通体鎏金,说明这位骑士的身份,很可能是很高贵的。

一提起“畜牧业”,咱们总是习惯性地想到内蒙古地区。其实,云贵高原畜牧业也很发达。有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省畜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云南光是“牛肉干巴”,就有几百种之多。云南曲靖地区自己培养出来的“云岭牛”,能提供最高标准的雪花牛肉。从文物证据来看,云南地区的畜牧传统,可上溯到几千年前。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云南各地就发现过各个时代的牛骨化石,基本都是黄牛。《华阳国志》记载,今天云南的晋宁县,在汉武帝的时候,就能向朝廷进献牛、马、羊合计三十万头。“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上这四头牛,每一头也都是体格健硕,膘满肉肥,有很明显的肩峰,那夸张的牛角,说明当时云南地区的牛,很可能还有印度野牛的血统。


不但牛多,马也多。马多,骑士就多。骑士多了呢,在战争中就很有优势了。在云南博物馆收藏的贮贝器上,能看到大量的骑士形象。另一件贮贝器——西汉战争场面叠鼓贮贝器,器盖上装饰有一组一共13个立体人物,反映的是当时古滇国战士和昆明族战士作战的场景。滇国的战士都是椎髻,和当时中原民族更接近,昆明族人则都是辫发。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素养,昆明族都不是滇族的对手,只好落荒而逃。这件贮贝器上,只有一位人物骑着马,看样子应该是滇族的主将。这位主将所骑的马,是具装的战马,也就是说,马是披着马甲的,可见这位骑士是一位重装骑兵,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并不多见。

而且,不仅是这一件,云南地区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其他贮贝器盖上,也出现过大量的骑马作战、骑马狩猎的场面,有的骑士,马脖子下面还悬挂着敌人的头颅。看得出来,古滇国的骑兵作战能力已经非常强。另外,从骑士形象看,甚至还发现有绳圈式马镫出现的迹象。这些骑兵,不仅骑术精良,武器更精良。国博收藏有一件西汉古滇国的“吊人铜矛”,矛锋边缘,用链子吊着两个小人,小人双手反剪被链子吊起来,拴在矛身上,应该是当时的战俘——那场面,看着是既残忍,又诡异。军事素养高,再加上畜牧业又发达,所以从古滇国时代开始,云南地区的历任统治者,都能获得大量的兵源补给、物资补给。比如说诸葛亮,他能够代表蜀国,与魏、吴抗衡,就与从云南获得大量的战马、耕牛、金银补给有关。

古滇国的兴盛,与外来文化的传入和本地民族的构成都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曾给滇国带来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云南本地民族,自身也十分强悍。据专家考证,古代滇国人中,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僰(bó)人”,也就是古滇族,同时,还有青藏高原来的羌人,百越之地的越人,以及濮人、叟人、汉人等等等等。今天,在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大量贮贝器的立体饰件上,能清晰地看到当时各民族人们的服饰、生活习惯、建筑样式等等。凭借这些贮贝器,我们完全可以遥想当年古滇国的生活场景。

其中有一件贮贝器,饰纹比较特殊——它展现的画面有点血腥,这就是著名的“杀人祭鼓铜贮贝器”。这件器物通高38厘米,直径30厘米,器作铜鼓形。在它的腰部,有线刻的狩猎图案,一共八人,手中各持兵器作追逐野猪兽状。器物器盖正中有一个铜柱,柱的中段,盘绕着两条蛇,顶端立着一只老虎,底座还横卧着一条鳄鱼。在柱子的右侧,一个男子被双臂反绑在木牌上,发辫系在牌后。木牌的右前方还坐着一个人,左脚锁在木枷中,旁边另一个人反绑双手,跪于地上。铜柱的后方,坐着几排妇女,旁边摆着刚收获的农作物。整个场面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坐在肩舆上的女性,她的旁边跟着几个人,拿着祭品。而绑着的那几位,一会儿就要被处以极刑,杀死祭天了。

同类型的杀人祭祀贮贝器,发现了数件,场面都大同小异——一群女性,围观男性战俘或人牲,被杀了祭神。这说明,古代的滇国,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思想观念,很多方面都和中原地区差异非常大——其实,西汉时代,中原也还存有人殉的习俗,比如汉景帝,就有为他殉葬的万人坑。咱们讲南越王墓,也提到有殉葬的夫人、下人等等。但是,这种公开的“人牲”,当时已经很少见了,而在滇国的贮贝器上,这种活人祭祀的场景,还看得清清楚楚。

那么,要用杀人来祭祀的对象,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云南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战国牛虎铜案”,就明白了。

战国牛虎铜案,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土。案,古代又称“俎”——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什么意思?就是人家是菜刀和案板,咱们是案板上的鱼和肉,任人宰割。所以,俎就是案板,不过不是用来切菜的,而是用来放祭品的——这种东西,中原也有,一般“俎、豆”连称,说白了就是献祭品用的托盘、碗盘什么的。您去天坛、孔庙,都能看到这种东西。一头高大健壮的大牛,构成了铜案的主体。它的背后,一头猛虎狠狠地扑上牛后胯部,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身体的中部被镂空出一个立方体的空间,里面一头小牛呆萌地躲着——寓意很明显,大牛牺牲自己,以身饲虎,让虎吃掉自己,保护自己的幼崽。

古人特别塑造了大牛保护小牛的形象,在祭祀的时候,把牛肉放到案板上,祭祀虎神。在古代滇国,不止是虎神,什么神都要祭祀一下,即“万物有灵”。其中,作为东南亚、南亚最常见的猛兽,老虎是最受崇拜的对象之一。而且,崇拜虎的,也不止是古滇族,汉藏语系民族,很多都崇拜老虎——直到今天,土家族还崇拜白虎神。其他如白族、怒族、德昂族、哈尼族、普米族、纳西族、彝族等等——这些民族,都还有某个自称“虎族”的支系。比如普米族信仰的虎神,名为巴丁剌木,普米族甚至认为巴丁剌木是他们的始祖。哀牢山区的“罗罗”彝族,要供奉“母虎祖灵”神像。西南很多地名也跟老虎有关,比如说哀牢山,彝语里就是“大虎山”;乌蒙山,意思是“虎族的祖先山”。

随着古代西南地区虎神形象的逐渐东移,汉族也受了影响,开始崇拜起虎神。《山海经》里说,当初黄帝和嫘祖,在岷江一带生下西方天帝少昊,少昊的儿子,叫蓐( rù)收,就是一只白虎。这形象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干脆就把二十八宿里代表西方天象的七宿称为“白虎”了。

那么,古代滇国人也好、西南先民也好,干嘛要崇拜老虎呢?其实非常简单——老虎很勇猛,但它们会伤害牲畜,甚至要伤人,人们对老虎又敬又畏。在云南博物馆,收藏着西汉滇国虎牛搏斗铜扣饰——长14厘米,高9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头公牛不甘心被虎擒住,在虎咬住自己前肢的同时,猛顶老虎的腹部,虎的肠子都被牛角挑了出来。另外还有一件同样很有名的藏品——战国滇国四人猎虎铜扣饰,其中三个猎人伸手制服老虎,老虎却咬翻了一名猎人。牛虎搏斗、人虎搏斗,在古滇国的青铜器里屡见不鲜。可见,人们把老虎既视为威猛、强壮的象征,想象成自己的祖先,希望自己能像虎那样厉害;同时呢,又害怕老虎、畏惧老虎。

不过,老虎也好、牛也好,铸造这些形象的青铜器,都不是很容易的,越逼真、越栩栩如生,对青铜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些场面复杂的贮贝器也好、铜器也好,制造起来都要用到大量的铜,除此之外,滇国还不乏铜制的装饰器、实用器,以及大量武器、盔甲——那么,这古滇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铜呢?这么宝贵的金属是从何而来的?

您别急,咱们的云南博物馆之旅,这才刚开了个头,这个问题,咱们下一集再慢慢讨论。《了不起的博物馆》第二季,带您神游中华古文明,我是河森堡,咱们下一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穆嘵涩

    啊……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想去

  • 布布挂着你

    嗯 终于讲到云博了

  • 1373320eolm

    河森堡 是云南晋宁石寨山不是康宁啦

  • 西岭牧云天

    这次春节去国博看到了,处决场面和长矛上吊死俩战俘隔壁摆着,让人对西南凶悍之风印象深刻

  • 止于至善CN

    真是太漂亮了

  • 盈盈090909

    杀人祭鼓青铜贮贝器

  • qquser_w85

    之前部分古滇国展品来广州展出,有幸去看了,真的很精美

  • 黄果冻_果冻君

    好看

  • 绵绵_hz

    今年十月底去旅游,草草路过⋯

  • 潇子墨V

    云博志愿者路过 真是熟悉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