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 | 战国云雷鸟兽纹铜棺:古滇国“不差铜”

云南省博物馆 | 战国云雷鸟兽纹铜棺:古滇国“不差铜”

00:00
16:54

-现在加入,有福利哦-【添加小助手*微*信*:xmlyjun,备注“博物馆”即可进入】你将获得独家分享的博物馆干货资料及展览信息、举行线上趣味活动,参加活动更有惊喜小礼物送出。注:不正确备注不予通过哦;由于人数较多,小助手将在48小时内处理申请消息,请耐心等候。


本集文物1:战国云雷鸟兽纹铜棺




本集文物2: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本集文物3: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本集文物4:纳西族铜顶靴老爷像




如果您还有印象,咱们在讲古代中山国的时候说过,中山王造个大鼎,还要从燕国抢来铜才铸得起。相比之下,古滇国怎么就那么不差铜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里铜矿多。如果您上网搜一搜“中国铜矿分布图”,就能看出来,在云贵高原,直到川藏交界这一带,铜矿分布得密密麻麻。事实上,一直到清朝,云南都是全国最重要的产铜基地。清代,滇铜的年产量就已经超过千万斤,最多的时候能占到清帝国全国铜年产量的95%。


这个地带盛产铜——这一点很重要,茶马古道上很多的文明谜题,都跟这一点有关。


人类最早用的铜,就是自然铜,简单理解就是红铜。它的熔点在1000摄氏度以上。《天工开物》里说,红铜加上炉甘石,就变成黄铜;加砒霜,就变成白铜;加上矾、硝炼制,就是青铜。


会炼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先迈进铜器时代门槛的那些古文明,都追随着矿脉而建立起了聚居地——云贵、川藏一带就是如此,定居在这里的人,可以说是“家里有矿”了。


古代云南铜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连棺材都用铜做——今天在云南博物馆,专门有一个厅,展出著名文物——“战国云雷鸟兽纹铜棺”。据说,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具保存完整的中国青铜时代铜棺,1961年,这具铜棺,发现于大理州祥云县的一座战国古墓,长整整两米,宽0.62米,侧壁高0.45米,顶高0.64米,脚高0.11米。棺材的顶盖,仿古代干栏式房屋,做的好像屋脊一样,棺身由7块铜板组成。在顶部和四壁,有大量图案和纹饰,有人字形带纹、云雷纹、虎、豹、猪、鹿、马、鹰、水禽等等。根据2007年所做的碳十四测定,这具铜棺的年代为公元前475年左右,前后误差约55年,也就是说,这棺材可有年头了。


从工艺上讲,这具铜棺采用了多注口同时浇铸的方式,这说明战国时代洱海地区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就已经非常高了。铜棺出土的时候,棺内还随葬了一根豹头铜杖,再看椁内的随葬品,也是大量青铜器。专家推测,墓主人很可能是当时“古白子国”的重要人物。


古白子国,被认为是今天白族同胞的祖源。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很多人都认为“白子国”子虚乌有,是不存在的国度。直到1944年,《南诏图传》流传开来,其中发现了白子国存在的证据,人们才知道这是个确实存在过的国家。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白子国并不仅仅是白族同胞的祖源,和今天纳西族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关系。准确地讲,白子国是包括了当时云南境内各民族在内的一个部落联盟。这里面,既有当年楚国庄蹻的后人,也有在贮贝器装饰场面里,跟古滇国打过仗的昆明族后裔,成分非常复杂。


到了隋唐,写史书的人也已经分不清云南地区到底有哪些民族成分,由于这些民族集中在西洱河一带,就笼统地称他们为“河蛮”。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被当时的人称为“白蛮”,文明程度较低的,被称为“乌蛮”——乌鸦的乌。


公元650年,吐蕃跟唐帝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敌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唐和吐蕃的大对垒,把夹在中间的云南各民族挤压得够呛,结果就是,白子国,迅速被南诏给取代了。南诏,就是蒙舍诏。诏,在当地语言里是“王”的意思。当时,云南形成了所谓的“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其中,蒙舍诏最亲唐,实力壮大得很快。公元七世纪末年,南诏取代了曾经的白子国,成为了云南地区的霸主。


南诏前几任统治者,一直跟唐朝关系很密切。但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的南诏王阁逻凤去到姚州,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阁逻凤的妻子女儿,引得阁逻凤勃然大怒,直接发兵叛唐。此后将近200年,南诏跟唐朝、吐蕃三方之间,就是一场小型的“三国演义”,你来我往,直到公元897年,南诏的清平官郑买嗣杀死南诏王隆舜,南诏的历史才算告一段落。


篡权上位的郑氏,政权也没延续多久,27年以后,郑买嗣当年建立的大长和国,被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又过了8年,段思平又推翻了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云南才算是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凡看过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大理国。在金庸先生笔下,大理国创始人段思平自创枯荣禅功、一阳指、六脉神剑,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真实的段思平当然没这么神,他的先祖,早年是南诏的大姓。段思平上台后,认为要想长治久安,关键是解决云南各民族之间的冲突。所以,段思平治国采取了分封和崇佛这两大政策——段氏大规模宣扬佛教,将“推崇佛教”定为大理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代代相传。根据记载,大理国的民族复杂,共有“三十七部”,也就是说,大的部族就有三十七个,可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大理国境内不管是什么民族,家家有佛堂,人人手不释珠。佛教,把云南地区各民族从精神上统一了起来,消除了人们的一些纷争和戾气,不得不说,这是段氏的一项贡献。




今天在云南博物馆,大理国时期的文物非常多,和之前各时期的文物相比,风格明显更加柔和。其中,崇圣寺千寻塔里出土的“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就是其中一件典型的代表。


这尊观音立像,通高29.5厘米,重 1135 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一件宋代以纯金铸造的佛教造像。观音的前额正中生有白毫,高发髻、双辫垂肩,手结妙音天印;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足下有方柱形榫头。在菩萨的身后,还装饰有银质的长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


据说,这件造像的面容,是按照当时云南人的长相塑造的,也被看作是最早传入云南的观音造像,地方特色鲜明,被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博士称为“云南福星”。类似形制的观音像,不止这一尊。大理州、大理市博物馆都收藏有非常类似的阿嵯耶观音立像。1925年,千寻塔遭遇地震,塔顶坠落了十件阿嵯耶观音像,今天分别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弗雷尔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九家博物馆。


那么,大理人为什么会这么尊崇阿嵯耶观音呢?阿嵯耶,是梵文音译,也可以翻译成“阿措耶千诺”,或者“阿吒力”。本意是“知道”、“明鉴”,引申为“导师”、“正行”,白族同胞一般念成“阿吒力轰”。阿嵯耶观音,被视为是观音的化身之一,俗称“细腰观音”。


阿嵯耶观音崇拜,带有典型的密宗特色,强调口诵真言的“语密”、手接契印的“身密”和心作观想的“意密”。早在南诏时代,印度摩揭陀国僧人赞陀崛多就应邀来到云南地区传法,也就是今天的“白族密宗阿吒力教派”,后世称这种云南特色的佛教信仰为“滇密”。


这种修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比较世俗化——僧人也可以婚娶,后代还可以世代为僧。咱们看《天龙八部》,就知道大理国皇帝祖祖辈辈为僧出家。事实上,从大理的开国君主段思平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云南段氏共传了42代,代代都是阿吒力。大理皇室推崇阿吒力,一方面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对维护皇室的血亲统治有很大的帮助,弘扬以阿嵯耶观音信仰为核心的滇密,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当年大理国崇佛,还有哪些文物证据呢?云南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也是大理国时代重要的佛教宝物之一——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比阿嵯耶观音还能说明问题。


这件金翅鸟, 是1978年文物工作者维修三塔时,在塔顶发现的,高18.5厘米,重125克,通体鎏金。它双翅展开,似乎马上就要起飞,头部有美丽的羽冠,尾羽上则镶嵌5颗水晶珠。整件造像立于莲座上,鸟的头还歪向一边,具体制作时,是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锤刻,再焊接为一个整体,工艺非常高超。


所谓的“大鹏”也好、“金翅鸟”也好,这都是咱们后来起的俗称。佛教里它叫做“迦楼罗”,据说经常盘旋在佛陀头顶上,长年以“龙”,也就是大蛇为食。其实,这个形象,咱们以前也接触过——讲南京博物馆的时候,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上,就有一只大鹏金翅鸟的形象,当时咱们说过,那是“六拏具”之一,叫伽噌拏。那么伽噌拏,是不是就是迦楼罗呢?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一点微妙差异的。“伽噌拏”,是藏密的一种称呼,指的是一种法相。拏,有“断烦恼”的意思。而迦楼罗,最早是引自印度教的形象——半人半鸟,有手有脚的,只不过还有鹰头、利爪和翅膀而已。大家可以看看泰国的国徽,那就是一位迦楼罗。


据说,崇圣寺三塔,最早塔顶上就是有迦楼罗形象的。因为过去洱海经常泛滥,按照佛经的说法,这就是水中有龙妖作祟,那么龙族最怕谁呢?最怕迦楼罗,于是就在塔顶摆上一位迦楼罗的尊影,水中龙族一看就不敢再胡闹了。可见,大理国时代,崇佛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形式,佛教已经深入了大理人的日常生活。大理历史上,多代君王都出家为僧,咱们刚才多次提到的崇圣寺,就前后容纳过9位出家的大理国君主。


这些人皇帝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出家呢?首先,大理以佛立国、政教合一,皇帝带头出家,以示崇佛,这样能够团结各个民族。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大理采用了“二元统治”,从公元10世纪起,大理国实际上的掌权者是高氏家族。段氏皇族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高氏祖先,也是当年的“六诏”之一,高氏一直是云南地区的大部族。有人说高氏是权臣弄权,其实也没那么邪恶——段氏和高氏,一个有国无权,一个有权无国,日子过得相安无事。《天龙八部》里,有一个打酱油的角色——高升泰。历史上,这位就是高氏权臣。十一世纪初期,他曾经短暂把段氏赶下台,做过几天皇帝,可两年以后,就主动把政权又还给段氏了。


高升泰交还政权的对象,就是《天龙八部》里有名的花花公子段正淳。其实,历史上的段正淳,哪里敢花心。高升泰之所以放心交还给他政权,就是因为段正淳娶了他的妹妹高升洁。今天有记载,段正淳当年还给妻子写过 “赞妻文”,说“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态度谦卑得很。


段正淳晚年出家,让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段正严。这位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就是《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原型。段正严算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统治大理国的时间是历代最长的,不过,高氏仍把持实权。段正严晚年,高氏门下的几个儿子,分别拿段正严的几个儿子当傀儡,各执一人,争得是一塌糊涂。段正严无奈,最后也退位出家了。


就这样,大理的国祚又传了几代,到了13世纪中叶,大理末代君主段兴智,被南下的蒙古大军吊打,最终只能投降。不过,段氏在云南的统治并没有结束,蒙古的蒙哥汗,对段氏很不错,让段兴智继续管理大理国。此后,整个蒙古帝国存在的时间里,段氏都总管云南,直到明朝,这种统治才结束。


总结一下,从古至今,外界民族给云南带来的影响,一直是巨大的。从楚将庄蹻入滇,到唐、吐蕃争霸,再到蒙古和明朝势力的进入,除保留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吐蕃、印度和中原汉族对这里轮番施加的文化影响也清晰可见。


比如,明朝占领云南后,中原文明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大。当年,朱元璋派后来成为了“云南王”的沐英率领30万大军入滇,在战争过程中,也为当地带来了制瓷技术。云南出土的、当地制造的瓷器底部,书写有陈、王、元、子等窑工姓氏记号,根据文献记载可知,这些窑工是被明大军带来的景德镇人。目前发现的云南古瓷窑址,有30余处,包括建水窑、玉溪窑等等。今天在云南博物馆,能看到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大盘、清康熙青花花卉人物凤尾尊、明青花开光花卉纹八方罐等一系列瓷器精品。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大盘



清康熙青花花卉人物凤尾尊


相比之下,无论宗教信仰,还是社会生活习惯,西藏给云南带来的影响也很明显。今天在云南博物馆,有一件纳西族的铸铜像,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这尊铸铜像全高23.2厘米,是一位纳西族的“老爷”,正在跳舞,老爷的头顶,顶着一只靴子,身后背着葫芦,俩眼睛睁得很大,面容诙谐可爱。这件铜像,据说是清道光年间,被丽江文峰寺大喇嘛偶然发现的。根据记载,这位“老爷”应该是纳西族的一位大“东巴”,也就是智者的意思,名叫格取格巴。之所以头上顶个靴子,是因为做法求雨时,用力过猛,靴子飞上了头顶。这尊大“东巴”铜像,1956年入藏云南博物馆,原来供奉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祥云村的靴顶寺内。纳西族人民,把大“东巴”格取格巴,奉为能带来风调雨顺的神灵,一直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还在用它祈雨。根据专家介绍,这种“靴顶老爷”跳舞的姿势,其实来源于藏族特有的锅庄舞。不但如此,纳西民族信奉的东巴教,很多法器和藏传佛教也都是通用的,足以看到古代西藏对云南地区的影响。上到宗教、下到政权交替,西藏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云南。其实,古代西藏对外的辐射能力是非常巨大的,影响的也远不止云南。那么,历史上的西藏又是什么样呢?咱们沿着茶马古道继续走,下一站,咱们就去西藏的自治区级博物馆——西藏博物馆看一看,为您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好了,我是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第二季,带您神游中华古文明,下一站,我将带您继续茶马古道上的神秘旅行,咱们下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露幽兰

    大神,可不可以在每个博物馆最后留下一份参考书目列表,这样方便大家对感兴趣的博物馆进行深入了解,加在评论或者文稿里就行。除了每个博物馆的藏品书籍,往往还涉及到历史文化类书籍,这类书籍多且杂,希望能得到大神指点。万分感谢!🙏🙏🙏

  • 1398312htjx

    为什么没有贵阳

  • 钟晴_mj

    每集追着听,多讲几集关于云南的博物馆,便于逐个探秘

  • 潇子墨V

    哈哈哈 我负责讲三楼这个厅 太熟悉了

  • _我爱学习_

  • 1341236bfru

    没人就说吗。

  • 叫我刀拉

    打卡

  • 弥笃

  • 1869071nurr

  • 木瓜大人

    彩云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