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勿动与常啼菩萨

13. 勿动与常啼菩萨

00:00
17:00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上一讲已经简单地介绍了《大般若经》的背景和一些相关基础常识,这部《大般若经》,在古天竺就非常流行,尤其其中的第,繁简适中,流传更广。佛教主要分空有两宗,其中所谓的空宗――中观派创始人龙树,曾经疏释《大般若经》而撰成《大智度论》,阐述性空实相龙树和他的弟子提婆所撰写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也都是发挥此经义旨,并成为中国三论宗的根本经典。而《现观庄严论》,据说是有宗――瑜伽行派创始人弥勒为无著解释《般若经》而造此论。所以大乘唯识宗推崇的弥勒五部论书中,《现观庄严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藏地尤其受到推崇。

而依中国汉传密宗的观点,三藏法师玄奘奉诏所译的《大般若经》,开首就是“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峯山顶。”――既然以“薄伽梵”而言,自然也是密典,所以《大般若经》也是中国汉传密宗的根本经典之一。尤其是《大般若经》十六会中的第十会,阐述实相般若之甚深义理,本经之同本异译有菩提流志、金刚智、不空、施护,都曾有同本异译。他们都是密宗的大师。

由此可见,《大般若经》真正是显密共尊,诸家诸流都极为重视的佛经。

大家已经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实就是从六百卷《般若经》中提炼出来的精髓,言简义赅,深妙博大,高度概括了卷帙浩繁的《大般若经》的基本思想,甚至,作为“三世诸佛成佛心要”,我们也可以说,它实际上浓缩了佛教典藏《大藏经》的全部要义。我们介绍《大般若经》,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经》,以便大家在学习《心经》的时候,可以有更为广阔和深远的视野和思考。同时,在这样几讲以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翻译者玄奘大师,在我们的面前,他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可触可感了。

那么《大般若波罗蜜经》到底在讲什么呢?我想,其实现在不需要对这个问题马上就进行解答,因为我们这门课就是在讨论学习它的心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当我们理解了《心经》,再回头来看《大般若经》,就会一目了然。

比较而言,《大般若经》场面宏阔,人物繁多,语言形态也与《心经》大不相同,比如,往往会有很多的“重言”,也就是不断地反复强调。我现在随意地从其中撷取了一段讲“勿动”的文字,让大家感性地体会一下:

   “勿动于色。勿动受想行识。勿动眼处。勿动耳鼻舌身意处。勿动色处。勿动声香味触法处。勿动眼界。勿动耳鼻舌身意界。勿动色界。勿动声香味触法界。勿动眼识界。勿动耳鼻舌身意识界。勿动眼触。勿动耳鼻舌身意触。勿动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勿动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勿动地界。勿动水火风空识界。动因缘。勿动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后面,就不再念下去了,总之,这一小段文字中间,总共出现了五十九个“勿动”,我前面是念了十九个,也就是,我还有两倍的“勿动”没有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这五十九个“勿动”,可以说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然后,才总结了一句:“何以故。善男子。若于诸法有所动者则于佛法不能安住。若于佛法不能安住则于生死诸趣轮回。若于生死诸趣轮回则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这段话就是说,你要整个身心都如如不动,才能真正超越生死轮回,真正证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因为在《大般若经》中常常出现这种婆心切切的语言表达,有的人学习颂读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不耐,但其实,《大般若经》里也有一些非常好看的故事。

   比如说,经中有一个常啼菩萨的故事,非常有名。这个故事非常具有情节性,同时耐人寻味。很多高僧大德都在讲法的时候讲过这个故事,包括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大师,也曾经专门把这段故事写成诗歌。

   常啼菩萨的故事很感人。这是大圣佛祖在般若会上,为了回答须菩提的问题,告诉他“初业菩萨”――也就是初学的菩萨,应该怎么样求得般若法门,而讲给他听的。大圣佛祖对须菩提说,“常啼菩萨摩诃萨本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惜身命不顾珍财。不徇名誉不希恭敬。而求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这样虔诚,就感动了天人,因此空中就传来声音告诉他,“你要修学般若法门吗?从此向东方走去便可以满愿。”但是也提醒他,不过你要注意啊,你上路的时候,“莫辞疲倦。莫念睡眠。莫思饮食。莫想昼夜。莫怖寒热。于内外法心莫散乱(这个内外法就是身心内外的一切)。行时不得左右顾视。勿观前后上下四维。勿破威仪。勿坏身相。勿动于色……”后面呢,就是我刚才已经跟大家说过的五十九个“勿动”,要能够这样做到,你才可能真正求得般若法门。

   常啼菩萨听到以后真是惊喜交加,就说:“我当从教”,我会依教奉行。为了众生而求诸佛法。然后空中的声音又对他千叮万嘱,告诉他应该如何看待一个善知识,一个引导自己的导师,要知恩感恩,要善自省察,避免着相的分别,要恭敬常随。其实这一部分是蛮重要的一个重点。

   后来,十方诸佛都向他证明,确实应该向东到妙香国向善说般若的法涌菩萨求法。

   一路上,他立志以卖身的形式求得供养善知识的资粮,剖骨出髓,终于感动了一位长者女和她的亲人眷属,他们带上所有财富,追随常啼菩萨一起求法,并且在见到法涌菩萨以后,把所有的资财都供养了法涌菩萨,以及法涌菩萨七宝台上安置供养的《般若波罗蜜经》。

   之后,常啼菩萨向法涌菩萨汇报了自己的修行经历,并请教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我以前所见到的十方诸佛,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请为我解说,让我明白,以便生生世世常能见到佛!”

   法涌菩萨摩诃萨就为常啼菩萨作了周详细致的诠解,告诉他“为因缘故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佛身灭时于十方面亦无所去。但由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诸佛无来无去。”这个道理大家一时可能不很明白,但没有关系,现在只需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和我们的《心经》所说是一样的,就可以了。

   之后,在法涌菩萨入定七年。常啼菩萨一直没有离开,不坐不卧,唯愿得法,长者女他们也如此,一直到法涌菩萨出定宣说正法。他们马上为法涌菩萨用清净妙衣敷设法座,洒扫坛场,但是,魔障最不喜欢别人成佛,所以不让他们找到水,他们毅然刺血净地。天帝释再次被感动了,就用神通力把常啼菩萨他们流出来的血变成旃檀香水,一时间妙香弥布……

   法涌菩萨从三昧定中安祥而起,升座演说般若波罗蜜:

   一切法平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

   一切法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

   一切法不动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动。

   一切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念。

   ……

   常啼菩萨听法以后,不离本座,即时证得诸法不可思议三摩地,当下亲见三千大千世界无量诸佛演说般若波罗蜜多,也是如此。常啼菩萨“从是已后,多闻智慧不可思议。犹如大海。”

   常啼菩萨的故事就是这样。应该说是蛮感人、蛮曲折的。

   我们下一次呢,一起来讨论讨论这个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水林木

    请问老师,诵读心经要祈请吗?怎么祈请,似乎见人还祈请佛陀 另外念经回向不是必须吧? 谢谢您,我现正每天念心经。

    师红长老 回复 @水水林木: 正确的理解佛是什么,你就明白什么叫祈请佛了。另外,回向可以把自己的心放大。

  • 骗过上帝

    听了13集还没到观自在菩萨

    师红长老 回复 @骗过上帝: 不要着急,前面在讲缘起,实际上就是序分,这个缘起里句句其实都隐含关联着观自在菩萨。

  • 好运来jha

    听到这一节时毛骨悚然!这个所谓追求佛法的人对生命的冷漠,高高在上的佛菩萨们和天神对人类的暴力血腥感觉欢愉,真是令人作呕!

    师红长老 回复 @好运来jha: 你要注意到,佛菩萨加持了以后,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如果是喜欢残暴行为,就会让残疾成为事实。佛经是一个事件的记录。

  • 大幺五

    心经有这么多故事,我虽还没有全部听懂,仍然为先哲赞叹

    师红长老 回复 @大幺五:

  • 觉照znqlyfjy

    适当的时候说话,那叫智慧;沉默得恰当,那也是一种智慧。知道怎么说话、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话、不乱说话,那也是一种软实力,那也是一种智慧。

  • fnhx

    心经浓缩了佛教典藏巜大藏经》的全部要义

  • 自知之明CQ

    常啼菩萨求法、学法的心行很感人!顶礼!

  • 星星点点噢

    莫辞疲倦。莫念睡眠。莫思饮食。莫想昼夜。莫怖寒热。

  • X娟123

    常谛菩萨的故事非常感人,非常虔诚!

    师红长老 回复 @X娟123:

  • 欢颜欢语

    背景音乐喧宾夺主,太吵了

    师红长老 回复 @欢颜欢语: 好像还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