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下面就具体地介绍下般若。
般若,其实是佛法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堪称浩大的命题,它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通过《心经》也可以有所了知,《心经》全题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本身就是在讲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在讲般若,正如前面几讲里面说到的,它是“三世诸佛心要法门”,所谓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一切的佛,他们的成佛法门,虽然无量诸佛有无量法门,所以讲“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无量的法门,其心要、最关要的,都是般若。因此,在佛经里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诸佛要集经》里说:“一切诸佛,由般若生。”《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里讲:“佛从般若波罗蜜生,诸佛世尊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佛说造像度量经解》里也讲:“众生卧无明,诸佛破无明而为般若。”我们的寺院里有很多的佛菩萨,每一尊佛菩萨,虽然都是佛菩萨,但是,也都各自突出地表示了宇宙中的生命的某种特性,其中有一位曼殊师利佛,我们中国人经常把他简称为文殊,文殊菩萨,其实他早就是佛,而且,是七佛之师,就是我们这个劫,我们这个时空的过去七佛: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他们共同的老师。而曼殊师利佛,他是智慧的象征,所谓“三世觉母妙吉祥。”就是直观地表示他的特别的宗教地位,也就是智慧在佛法修行中的特殊的重要性。
也因为是这样,佛教中有不少关于般若的论述。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非常多的相关翻译,《心经》自然是其中之一,而其它的,我们在前面其实也已经有所涉猎,就是曾经略略地讲到了鸠摩罗什曾经翻译二十七卷本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但其实,这本经还不完备,真正集大成的是唐朝时玄奘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经》,人称“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赞颂它是千古难遇的大圣宝经,无论真俗俱在其中,天人受益,能深入生命之灵性,也能够护祐国土平安。《大般若经》总共有二十万颂,六百卷,十六会,分别是佛在四个地方说的法:一是王舍城鹫峰山。二是给孤独园。三是他化自在天王宫。四是王舍城竹林精舍。用玄奘所带回来的三个梵文本认真审慎周详的相互校订,从660正月一日到663年十月,整整翻译了将近四年才大功告成。鸠摩罗什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只是其中的第。其它还有比如鸠摩罗什的十卷本《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支谦的《大明度经》,另外还有《摩诃般若钞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等等,包括脍炙人口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都是《大般若经》中某一会的内容。
这些般若经在中国佛教徒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像我们曾经提到的中国第一位僧人朱士行,他就是因为感觉当时的《小品般若》――也就是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的《般若道行品经》,义理不够完备,又听说西域有完整的大品经,所以西行求法,在于阗国得到共九十章,六十万言的梵本。于是派遣弟子弗如檀从于阗送还洛阳。后来由于阗僧无罗叉竺叔兰等,一起在仓恒水南寺翻译出来。关于这本般若经,《历代三宝记》中还有一个曲折而神奇的故事。
说是当时大小乘之争在于阗也非常激烈,朱士行求到《般若经》要回国的时候,小乘圣者们都向于阗王建言,认为如果不禁止朱士行回国,让这样的大乘经典传入中国,“将断大法聋盲汉地”,令中国佛法断绝,中国人都变成聋子和瞎子一样了。如果这样,那实在是大王您允许他携经出关的罪过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于阗王当然就不准朱士行把《般若经》带回来了。朱士行本来就是为求经而来,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的难过,所以就请求“烧经为证”,说真正的佛经,有龙天护法,自然不会被火烧坏,于阗王就同意了。后来就在大殿前准备了柴火,准备烧这部经,当时朱士行跪大火堆前,非常虔诚地祈请:“若当大法应流汉地。经当不然。如其不护命也如何。”意思就是如果般若的教法理应在汉地流传的,那么,火就不能烧经书,如果诸天诸佛、龙天护法都不护持这个愿望,这也是宇宙的安排,那我也没有办法了!说完,经书就投向了火堆,没想到大火立即就熄灭了,而且投到火里的经书完好无损,甚至显得更加光鲜,所以大家这下子都非常震惊,也很佩服,感觉真是有佛力加持。这样,朱士行求得的《般若经》才得以来到汉地弘传。
而玄奘对于《大般若波罗蜜经》的翻译,也是非常的慎重,据说因为这部佛经实在太过广大,所以学徒们经常建议加以删略,本来玄奘法师也准备就按这个意思,效法早先的大译师鸠摩罗什,“除繁去重。”
但是,据说他马上晚上就做恶梦了,所以他决定还是就按照原来的广本翻译,结果,晚上就梦见佛菩萨放光加持自己,自己在梦中供养佛菩萨,还升座讲法,有人为他供养名果,等等,这样以后,他就不敢再删减了,而是梵本怎么样,他就怎么翻译。所以史书上说,玄奘当时翻译此经,“审慎之心古来无比”。而且,据说翻译时时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或文乖旨奥意有踌蹰。必觉异境似若有人授以明决。”包括寺院里的僧人也时时在译经过程中有祥瑞之梦,好像经中的景象来到了人间;比如寺院里的花,也会像当时所翻译的内容一样,不按正常时节、不像平常模样地开放;译经结束,“迎经时《般若》放光诸天雨花。并闻空中音乐非常香气。”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本《大般若经》,实在是“诸佛冥加龙天拥佑。此乃镇国之典。人天大宝。”
这部《大般若经》译完以后,玄奘法师就觉得自己已经气力衰竭了,所以也没有再应请翻译《大宝积经》,之后,伴随着陆续出现的各种异兆,第二年,也就是664年二月,玄奘大师在对弥勒佛的祈请和《般若》经句的忆诵中,圆寂了,呈现了诸多令人感怀的异象。
综其一生,所翻经论,总共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那么像玄奘大师翻译佛经,他是非常忠实于梵文原典,追求精准,类似直译;而前面我们讲到,玄奘准备用鸠摩罗什的翻译方法,“除繁去重”,结果就要做恶梦了,那是不是鸠摩罗什的译经有问题呢?
我们前面就说过,鸠摩罗什的翻译,跟玄奘确实很不相同。但是鸠摩罗什的译经,也是有一个不可思议的证明。就是,鸠摩罗什涅槃前发了一个愿,说如果我翻译的佛经,是符合佛说的,那么,我的舌头就不会坏。结果,不可思议的是,荼毗以后,他真留下了舌头的舍利。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大译师,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们的译经也都是符合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义理,是有证明的。只是,佛法是讲因缘、讲缘起,所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因缘、不同的受众,他们翻译佛经的形式,就不尽相同。但其宗旨,都是符合佛祖的本怀。
――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就是摩诃读成maha听起来很别扭
师红长老 回复 @王慧敏081: 这个音本来就是这样念的
我相信鸠摩罗什的译本,文字太优美了,而且鸠摩罗什是七佛翻译师
师红长老 回复 @仙女的许愿池听暖意: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别人对你尊敬;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慈悲待人的心态会让自己处处祥和,拥有你的贵人缘。
师傅讲得非常精彩
师红长老 回复 @烟霞旧友: 谢谢鼓励
老师讲个故事是真是假,经书没有被火烧!
课程助理之一 回复 @微微一笑万事顺: 是真的,大藏经里有记载
希望背景音乐调小一些音量
人生祸福无常,生命就在呼吸中。珍惜人生,用佛法来改变命运,学佛修心,离苦得乐。
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于能够理解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于尊重别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于慈悲别人的心。
原来心经是这样的。
原来心经是密宗经咒。所以不可读出声了?
师红长老 回复 @ears2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