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讲分享了禅宗的公案,我们会发现,禅,无处不在,般若波罗蜜多,也是无处不在,所以,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真是非常好用,只是有时候换了一个语言名相出现而已。所以,我们顺便也了解一本佛经,名字叫作《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是宋朝北印度来的高僧施护所译,他有很多头衔,所以全称叫“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
其实佛经本身很短。
最开篇就是一首礼赞文:
“归命最胜诸佛母 般若波罗蜜多法
过去未来及现在 一切诸佛从是生
善生诸佛为佛母 无性自性我清净
佛为须菩提广说 如其所说今畧集”
意思是一切佛都从般若波罗蜜而生,现在,把佛为须菩提广说――我们现在应该都明白什么叫广说了――就是佛为须菩提广说的般若波罗蜜多作一个简略的荟集。
然后经文就说到:“般若波罗蜜多有一百八名。一者最胜般若波罗蜜多。二一切智。三一切相智。四实际。五真如。……”在经文罗列了这些名字以后,就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若常持诵者销灭一切罪。一切诸佛所共称赞。一切菩萨及诸贤圣。于长时中常所卫护。”然后就是像《心经》最后一样的陀罗尼咒语,以及简单的劝持。
经中的关要,是这些般若波罗蜜多的一百零八个名字,它们都是以肯定的表述,或者否定的表述,传递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方面面。从这些名字,我们可以学习到般若的性、体、用、相、因、果等等,我就挑几个已经容易理解的:
三十六一切佛母:说明“般若波罗蜜多”是产生一切佛的母亲,一切佛一定是有了般若波罗蜜多,才最终成就佛道。
三十九长养摄持一切世间:其实就是前面说过的般若波罗蜜多把世间法提升而为出世法
二十六非语言。二十七非语言道。二十八离心意识:这都是说明般若波罗蜜多是超越了六识的语言相,超越了六识的思维。
还有比如种种的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等等,空也是般若波罗蜜多;还有不生、不灭、不断、不常;还有圆满的禅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有运用智慧、神通,作净天眼、作净天耳、作他心智、作宿命智、作漏尽智,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说的神通,就是一些超越于一般常人能力的潜能的开发,但是当它成为一个般若波罗蜜多的异称,肯定不是一般意义的神变,而是智慧觉悟基础上产生的。在这一点,我个人是更为赞同中国汉传密宗,把这样的神通,专门地称之为“圣通”,也就不容易混淆了。这些圣称,说明佛法并不排斥般若的妙用。
这些般若波罗蜜多的圣名,等于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三世诸佛心要法门作了一个清晰的阐发。
这时候我们再思考一下,如果把“般若波罗蜜多”直接翻译成中文的“智慧”,你觉得合适吗?
显然,常识概念上的“智慧”,太不能涵盖所有这些“般若波罗蜜多”的内涵了!真是感觉不翻译反而比翻译更能含蕴般若波罗蜜多内涵的丰富性。如果一定要强译,可能反而会流失很多宝贵的义理,甚至令教法因为这个狭隘化的义译而产生偏差。
所以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许多有修有证的翻译家们,都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鸠摩罗什对“般若波罗蜜”就用了音译,玄奘大师也是。
而且玄奘大师译经中这种类似的不翻译的情况,后来还总结成了 “五不翻”,说明为什么会用音译,这五个原则是:
“一秘密的原故。这里举了陀罗尼的例子,说明就好像我们《心经》最后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二含多义故。比如“”具有六大意义,每一意义又有六义,三十六无法通过直译全部包涵。
三此无故。如阎净树。在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树,不如不翻译。
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不是不可以翻译,而是自古以来都这样保留梵音,那么也就继续保留。
五生善故。所举的一例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般若”,说“般若尊重,智慧轻浅。”我的理解就是般若这个词里有非常多深奥玄妙,直显法性的圣义,而智慧这个词语却远远不能表达其中的义理,太过肤浅,所以,肯定是不能用智慧来翻译般若的。
所以,我们《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音译,虽然我们平时可能也蛮习惯说这就是智慧,到达彼岸的智慧。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其实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内涵,其丰富性实在是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的智慧!
同时,在《心经》的题目中间,“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语,其中,般若是体,波罗蜜多是到达彼岸的意思,是用,“般若波罗蜜多”中间有体有用,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和“经”,则是,“经”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能诠,般若波罗蜜多心是所诠。而其中的“心”,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比喻,是在讲其中所讲都是般若诸教中最为尊贵者,是具有统摄性的终极性的、又能够涵盖精要的根本。
在进一步地诠解经题以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玄奘的一位高足,这位窥基大师其实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一次了。他非常有名,有一个三车和尚的故事就是讲他的,讲他前世是玄奘取经路上遇见的一位入定老僧,跟玄奘约好了投胎到大唐出家帮助玄奘弘法的,后来他果然投到了当时大唐国防部长尉迟恭的家里,但是可惜啊,已经迷了心性,皇帝恩准玄奘的请求让他出家的时候,他居然要求进寺院的时候带着一车美女、一车美酒、一车财宝,没想到玄奘呢,也同意了。结果这么三大车,还有一个年青的和尚,如此招摇过市往寺院走。幸好,奇迹发生了,车才进寺院大门,钟声敲响,就惊醒了老和尚沉睡的修行记忆,所以立即脱胎换骨,什么都不要了,安心做了玄奘的弟子。这个故事是非常有名啦,人家只要讲到他都会想到三车和尚,但是,实际上这个故事不是真的。据窥基大师自己说,自己九岁丧母,平时常常倍感孤单,所以也渐渐地疏远了浮俗,早就有出家的想法了。但是我这里把这个分享了这个故事是为什么呢?一则我也觉得未必说这个故事的人就是想要贬低窥基,反而可能是为了渲染他不凡的宿世,另外,我觉得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故事里的他一听到钟声,立即就觉悟了,这里其实就牵涉到唯识学所说的深部意识,也就是我们心理说上讲的潜意识,很显然,玄奘大师是唯识高手,也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一口答应,三车就三车吧。这个故事是有很多道理在里面的,所以我们说一下。
当然,在历史的记录中,窥基大师有好几个名字,还有比如灵基、大乘基,也有的研究唯识学的老师是跟我说过,他是反对把基师叫作“窥基”的,认为“窥”这个字似乎带了贬义,所以我们不妨也了解下,玄奘大师当时的弟子,他们的名字前面经常都冠以“大乘”,比如“大乘基”也就是基师,“大乘光”,是写了《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说他是在玄奘大师跟前“亲承密诲。”《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笔受十之七八都是他做的,为奘门四哲之一。还有一起参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笔受的大乘钦,还有一位“大乘灯”,在他的传里说他是“于慈恩寺三藏法师玄奘处进受具戒”。大乘X,这个叫法应该是很正式的,像大乘光,也有人叫他嘉光、普光,但是,向皇帝上表的时候,来来往往,都是叫大乘光。所以,大乘基应该是一个很正式的法名。似乎,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很认真地研究过,但是我想我们讨论过中国法师们“释”姓的由来,还是应该能够猜出点其中的因由。
玄奘大师当时去古印度取经,在整个五印,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名冠全印,所以古印度的小乘圣者把他尊作“解脱天”,大乘圣者把他尊为“大乘天”,他回到中国以后,也是很受尊重。但是从一些史传来看,他和当时的中国佛教界也并不是一点都没有意见分歧,而且,有的分歧还非常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玄奘保留了古天竺的习惯。
那么,基师到底是怎么对《心经》的心做诠解的?我们下一次再一次来讨论。
初学者需要随时有这样的钟声吗?
师红长老 回复 @渢云: 这本来是为了配下音乐不单调,但是你如果愿意把它当做警醒人生的钟声,也很好。
感恩師紅長老的詳細講解!🙏🏻🙏🏻🙏🏻🌹🌹🌹
师红长老 回复 @梵风懿圆: 谢谢鼓励。
讲的非常好语言表达非常美妙!
师红长老 回复 @金光遍照纯圆独妙:
心经说了这么多集,你一点也没有按照经文去讲,只是说了心经不同的版本,佛教的一些佛学知识,禅宗公案等等,真正的公案有几个人能参透,还不如参一参佛是谁
师红长老 回复 @大道自然_c0: 耐心点听下去。
我要立地成佛了,哈哈哈哈哈。说出这句话是不是就露馅了,还没参透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192847848:
听不懂
师红长老 回复 @宋泉桦: 慢慢来,不要着急。
谢谢老师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376839446:
很多时候,感觉觉知当下,可是一会又被记忆和念想拉走,那么能不能说觉知当下也是一种空呢?
师红长老 回复 @渢云: 当下觉知已经比乱打妄想好,但是觉知的时候还是有能觉和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