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们的最高学府

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们的最高学府

00:00
19:04

课程金句(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音频文稿


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们的最高学府


法家的目光 

前面几天我在诸子百家当中,举出了三位走在路上的大师,大家一定留下深刻印象了吧。


文化的精彩,粗粗一看,是那些句子、那些笔墨、那些唱腔,其实更精彩的是那些步伐、那些声音、那些生命。这三位伟大的行走者,创建了中国文化最高的精神等级,却又彻底地融入大地。因此我在他们的两千多年之后,把大半生命也投入行走的时候,总觉得脚下的土地无比珍贵。因为那里曾经留下过他们深深的脚印。


讲了老子、孔子、墨子,其实也就是讲到了道家、儒家、墨家。除了这三家之外,还有一家必须注意,那就是法家。法家是另一番目光。请注意,我讲的是目光。如果说道家的目光是超越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法家的目光则是冷峻的,冷得让人产生一阵寒意。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积极地走在路上,而路边的草丛早已有几副冷冷的目光在看着——那就是法家。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者,他们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只相信对实际利益的严格管理,并且把这种管理组织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术、势这三种力量。法是法令如山,赏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势是集中权势,治服天下。这是法家的三个看家本领,法、术、势。


猛然一听,法家让人不太愉快,但仔细一想,社会历史还真的少不了法家。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墨子,其实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是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的社会政治,老子主张尽量少管、听其自然;孔子主张道德领先、苦口婆心;墨子主张一腔热血、行侠江湖。这三条路其实都很难有效地把整个社会管理起来。


法家强硬地追求有效、追求力量,结果大家知道,真正让秦国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中国的就是法家。但是法家在通向效果的道路上,用了太多的残忍和阴谋,结果他们自己的生命也被残忍和阴谋缠住了,缠死了。早在韩非子出生前五十几年,那个法家思想的早期实践者商鞅,已经死于车裂的酷刑。韩非死于他的同学李斯之手,李斯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法家宗旨家,最后也被腰斩灭族。


可以说,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最硬又最惨。他们以强力推动了社会改造,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早早统一的中国,这个贡献实在太大了。但是从文化上说,人之为人还必须有温馨、柔和、仗义的一面。就人性而言,除了铁拳人生,更需要慈爱人生、诗化人生。因此,法家思想家们其实是以自己的声音和生命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人们容易忘记他们的贡献,喜欢转过身去欣赏那个白发行走者、那个棕衣行走者和那个黑衣行走者。简单说来,这些行走者更有诗画魅力。


魅力是一种不公平的吸引力。法家学者即使集中了他们最看重的全部的法术势,也形不成魅力,反而还会走到魅力的反面。我刚刚说到法家的韩非和李斯是同学,他们的共同老师是谁?是荀子。对,“荀”就是草头底下加上中旬、下旬的旬。就是你们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边读过的,《劝学》一文的作者荀子。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这我就不多讲了。我只讲他后来很长时间主持着一个学术机构,这个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它被这个学宫说成是老师中的老师。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在山东临淄的稷门附近,临淄是当时齐国的首都。这个“稷”字就是天下社稷的稷。为了稷下学宫,我请大家记一记这个“稷”字,即使不是山东籍的朋友,也最好能够记一记。


齐国精彩的人物和事情非常多,如果细细讲来,怎么也讲不完,我只能跳过它们直奔那个稷下学宫。为此我曾经写过这么一段文字,我现在朗读一下:


我不得不装成铁石心肠,故意不看姜子牙那长长的钓竿,不看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的隆重仪式,不看能言善辩的晏婴矫捷的身影,不看军事家孙武告别齐国,去吴国的那个清晨,也不看神医扁鹊一直是让人起死回生的奇迹!暂且全部都不看,全部都放弃,只跟着我来到临淄的稷门之下,因为那里是一个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所在。


这是我很多年前写的一段散文。为什么我对稷下学宫如此激动,可以放弃齐国的其他精彩,专门去找它?因为中国文化在那里获得了一种聚集和整合,蔚为壮观。不管以历史的眼光,还是世界的眼光,都会让人振奋。中国文化在人类精神的奠基时代,能够涌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本来已经叹为观止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当时的信息传播条件下,所谓的“争鸣”,也可能是后人把不同的学说拼合在一起,当时很难真的争起来,因为不在一个地方。出乎意料,他们真的拥有了一个近距离 汇合的场所,百家争鸣成了事实。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叶,延续了大概130多年。据史料记载,稷下学宫所在地是齐国都城临淄的西门,叫稷门。从各种文献来看,当时稷门附近实在是气魄非凡:那里铺了宽阔的道路,建了高门大屋,成了四面八方学者们的向往之地。


齐国朝廷做事总是大手笔,他们给各路学者很高的待遇。因此,诸子百家当中几乎所有的代表人物都来过。他们像平时一样,身后总是跟着很多学生。我前面讲过,过去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带着一批学生,像是一个流亡大学。现在呢一个个的流亡大学在这里集中了,这也就成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人数常常是数百上千。


稷下学宫还解决了天下所有的高等学府都会遇到的两大难题,哪两大难题呢?第一个难题,这个学宫是由齐国朝廷出资的,具有政府智库的职能。那又如何保持对朝廷的独立性呢?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的方法是这样的,学宫里边的诸子都不任官职,也就是说只问政不参政。正因为这样,他们也不必对自己的观点担负任何行政责任。朝廷所需要的,就是他们这种身处行政体制之外的独立思维。


体制之内也会有很多聪明的头脑,比如管仲、晏婴这样的人,但是那只是内循环,而稷下学宫要提供的是循环圈之外的声音。对于这种声音,朝廷听过之后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这叫做两相自便。譬如孟子就对时政发表过很多意见,朝廷觉得不切实际没有接受,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孟子在稷下学宫中的崇高地位。


稷下学宫还解决了第二个难题。第二个难题是稷下学宫主张百家争鸣,那又怎么不要让这种争鸣变成众生喧哗,一片嘈杂呢?当时,稷下学宫除了欢迎各路来的学者之外,还会隆重聘请一些真正重量级的大师来压舱,保持着清晰的学术等级评估。同时根据各路学者的学问资历和成就,稷下学宫还分别授予客卿、上大夫、列大夫以及稷下先生、稷下学士等不同的称号,而且已经有了博士和学士的区别,这就避免了在百家争鸣、言论自由的幌子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纷纷扰扰。好,这是第二个难题,稷下学宫也解决了。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园 

每次说到稷下学宫,我心中总会出现一个比较对象,那就是希腊的雅典学院。我计算了一下,柏拉图创建雅典学院的时间,大概比稷下学宫建立早了20年,这在历史上应该算是同时。说起雅典学院,我首先想到的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为了复兴希腊文化所重新建立的模拟性的柏拉图学院。大家如果到佛罗伦萨去旅游的话,一定会频频地接触到“美第奇家族”这个称号(MEDICI),在佛罗伦萨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非常羡慕古希腊的学院。这是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印象。


想到的第二个印象就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大画家拉斐尔,他曾经画过一幅名画,题目就叫雅典学院。把美第奇家族所向往的图景作了形象的展现,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并不是一副写实的画,而是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先后创立的好几家学院全都画进去了,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学者共聚一堂。


拉斐尔甚至把自己也画进去了,把文艺复兴时代的其他代表也画进去了。这种穿越是想表明,自己在精神上也是雅典学院的一员。


雅典学院的传统,后来在欧洲中断了。在漫长的中世纪,谁也不知道雅典学院的存在,所以拉斐尔和美第奇家族有一种重新发现宝藏的巨大兴奋。


中国缺少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兴奋,这是缺点;但是中国也没有出现过欧洲中世纪时的那种中断,因此也说不上重新发现。中国每一代都知道诸子百家,只不过常常有一点遗忘。对,中国出现的麻烦不是中断,而是遗忘。


我们也不妨学学拉斐尔,他把自己画进了古代的雅典学院,我们也应该把自己植入稷下学宫,至少所有的中国文人都应该领悟,我们每个人都与山东临淄那个老城门下的废墟有关。这是在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又在为中国恢复身份。我把稷下学宫与雅典学院进行对比,也就更看清了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


我可以断定,稷下学宫一定比雅典学院更漂亮、更壮丽、更热闹,原因是当时中国有诸子百家,希腊没那么多;当时稷下汇集了东西南北的广阔地域,希腊没那么大。


说起稷下学宫,汇集了东南西北的广大地域,我突然想起一个南方人,他也来过稷下学宫,那就是屈原。我在给北京大学各系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的时候,特别提到屈原到稷下这件事,还特地给了一个标题,叫做“长江推举他出场”。


不错,集中在稷下学宫里的各种学者,细算起来,主要都来自于黄河流域。为什么会这样?这就牵涉到我特别关注的另外一门学问,也就是生态文化学了。由于种种地理、气候、政治、军事的原因,中国文化的高层形态,有很长时间较多地集中在黄河流域。这种情况后来渐渐会发生变化,但在当时集中还是明显的。这个“子”那个“子”,说来说去都是黄河中下游,尤其是山东这一带的人物。


伟大的长江,似乎有一种默默的不平。从它身边也有不少文人北行,但是分量都不够。终于,长江派出了一个人,一个从长江最重要也最险要的部位,三峡,走出的人,他的文化分量也非同小可。因此,屈原此行具有隆重的代表性。尽管当时,不管是他还是稷下学宫,都不知道有这种代表性。


我感兴趣的是那天屈原出现在北方各路学者眼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想他一定引起了分外的注意。他非常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因为他自己在《离骚》里边说,他长得很正,那么身材也应该很好,瘦瘦的高个子,玉树临风。他的方言,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听起来有点费劲,但他的嗓音动听,表情有点矜持,却又是通体高贵。他在稷下学宫里显然不合群,因此很快又回到了楚国。


他走了。在以后我在讲中国文脉的时候,还会追上他。谢谢大家。 


添加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加入余秋雨老师官方社群,与余秋雨老师近距离互动,更有线下交流会等你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余秋雨

    欢迎加入余秋雨的官方社群,一起分享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与余秋雨老师近距离互动。【添加课程小助手xmlyfm2018,即可入群】

    妮可NICOLE 回复 @余秋雨: 我是看青歌赛喜欢上余秋雨老师的,那时看青歌赛就只为听秋雨老师的文化点评,老师在喜马拉雅开了秋雨学院,喜出望外,一定要每期不拉地听下去,感谢喜马拉雅,感谢余秋雨老师,让我们听到真正的文化思想大师的声音。

  • 归航的世界

    喜欢先生的文笔和历史视野!91年带着先生的书在去海南的路上,开始了自己一生的行走……到今天我依然在路上,没有什么大的情怀,只是在诠释自己生命的意义,希望在卑微而短促的人生里,懂得独善其身,善待自己,也被这个世界善待!

    DeepCyberCat 回复 @司音向南: 其实达不到高度的我们最好不要刻意去暴露自己那点可怜兮兮的行走,没有情怀动机目的没那么纯粹的刻意行走,真的没必要。我不知道我这番话会被多少无知无聊的人喷,懂得人自然看得懂,不懂得,继续炫耀着键盘侠的无知,无知到一定的程度,人也定然快乐无比——刻薄如此,你的话还给你特别合适

  • 翩翩来巧

    文化是什么?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就来自文化,文化最终沉淀于人格。大概是18年前,高考后郁闷的我,不怎么看书的我,在书摊前买了一本盗版《余秋雨文集》,也许这就是我与书的缘分契点,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让我走进了书,让我真正知道了文字的传播力量,记得我把《借我一生》读完后,对比自己的家族,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家族文化贯通的力量,今天余老师在喜马拉雅,有了音频节目,内心有一股幸福的喜悦,余老师说:我不是重出江湖,我是从远方回来。我想说:您归来,我们一直都在……

    廖妹儿 回复 @翩翩来巧: 我是那些迂腐的老师不再重视我,而且不闻不问,因为我换了班级,去了更好的班级,那些老师认为我不配他们教,觉得我是一个不被看重的班级提上去的,我为什么被提上去,我不懂就问,我勤学苦读所恩师器重 善于谅解 那时乐趣就是我读书我快乐 所以科科满分 结果换了班级反而噩梦不止,还停止前行,

  • 水木荷塘

    余秋雨老师的讲述,当然是最好的。余老师所有出版了的书,我都买过,读过,已有二十多年了。余秋雨老师是我的精神导师。感谢!

  • 听友107847705

    老师的著作读过很多,聆听著者的讲解收获很大,为您打call

    1506589htac 回复 @听友107847705: 33

  • 潇潜_

    中国从不缺乏优秀的世界顶级的文化矿藏,缺乏的是好的发现者和传承者,正如余秋雨前辈说的,中国出现的麻烦不是中断,而是遗忘,在我有生之年能遇见人生中的这样一场“秋雨”,感觉自己很幸运,谢谢余秋雨前辈。

  • 仗义的团团

    黄鸭蛋000 回复 @仗义的团团: 好棒呀

  •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稷下学宫,如今已经是物是人非,只剩下一小小的石碑!

    梅山周文道 回复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稷下学宫遗址已经找到了,去年刚刚找到的,我看到那个消息还挺兴奋的。

  • 尚海029

    秋雨老师,中国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等等,女人都地男人一等,难道就没有一种文明,一开始就是男女平等……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文明,男女平等

    如上上 回复 @尚海029: 从男女个体差异上来看,想要形成真正的男女平等除非在两性基因、身体结构与素质、以及思考方式的转变上有确实和完全的转化。这些也是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的原因所在,不知道这样说你是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