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今日文稿
今天继续讲魏晋名士的重要代表——阮籍。阮籍这么一位有才华的名人当然会引起官场的注意,每一个新上任的统治者都会对他发出邀请。他对官场的态度很有趣,不是像历代文人那样,或者垂涎官场,或者躲避官场,或者利用官场,或者对抗官场。他都不是,他的态度是:游戏官场。
有一次,他与司马昭闲聊,说自己曾经到过山东东平,风土人情很不错。司马昭就顺水推舟,让他出任东平太守。他也没有怎么推脱,就骑上一头驴,到东平去上任了。他到了东平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官衙里边的重重叠叠的墙壁全部拆掉,改成了开放式的办公。这一来官员们可以互相监督,沟通也便利,效率大大提高,顺便他又精简了法令,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做完了这一点事,他就回来了。一算,只花了十几天。后来历史学家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上班,也就是这十几天。为了这次短促的上班,500年后,大诗人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李白写到: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李白一生很少佩服什么人,但显然阮籍让他真正佩服了。为的是骑驴上班,十几天解决全部问题。顺便我还想说一句,这才是李白的诗,一听就明白。干净得像被水洗过一样。请记住真正的文化大手笔,第一特征就是干净。就像阮籍做官,就像李白写诗。
我们又可以顺着李白佩服的目光,去追赶那个骑驴的男人了。当时阮籍所处的环境礼教森严,尤其对男女之间的接触,百般防范。叔、嫂不能对话,邻里的女子不能直视,等等。对此,阮籍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
有一位兵家的女孩即有才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人,也不认识这个女孩,但听到消息后就去吊唁,还在灵堂上大哭一场,把四方邻居都吓坏了。对于这次莫名其妙地大哭,我在二十几年前发表的《遥远的绝响》这篇文章当中,曾经写下过这么一段话:
阮籍不会装假,毫无表演意识,他那天的滂沱大雨全是真诚的。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短促的生命。 这世界为什么不把珍贵的美好多留一些日子呢?他由此产生联想,因此痛哭。这场痛哭非常荒唐,又非常高贵,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太自私了。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哭得那么抽象又那么淋漓尽致。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
打铁的美男子
比男女之防更严厉的礼教是孝道。孝道主要表现在父母去世后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无欢,甚至三年守墓。这一个个漫长时间,其实与子女对父母的实际感情已经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做给别人看。正是在这种气氛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规矩,在吊唁的灵堂,只要有人来吊唁,亡者的亲属必须先哭拜,然后客人在跟着一起哭拜,一次又一次。但是人们发现,阮籍作为亡者的儿子只是披头散发的坐着,看到别人进来,他既不站起来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漠然。这引起了很多前来吊唁的人的不满,觉得太不礼貌了!
这种不满一一传开,被一个年轻人听到了。这个年轻人知道阮籍,听了以后,细细一想,便起身捧了一坛酒,拿了一把琴,向灵堂走去。酒和琴与吊唁的灵堂多么矛盾呐,但阮籍一看见,就站起身来迎上前去,他在心里说:你来了吧,与我一样不顾礼法的朋友。你是想用美酒和音乐来送别我操劳一生的母亲吧,谢谢你朋友。这位带着酒和琴来灵堂的年轻人叫嵇康。
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嵇,禾苗的禾字边,上面一个尤其的“尤”下面是一个大山的“山”,康是健康的“康”。他比阮籍小13岁,我前面提到过,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那我就要讲讲嵇康了,他比阮籍更精彩。
他那天捧着一把琴到阮籍的母亲灵堂是对的,因为他本身是一位大音乐家,而且不仅是音乐实践家,而且是音乐理论家。嵇康有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叫《声无哀乐论》,我认为是中国全部音乐理论史上的扛鼎之作。
他说一般人认为音乐有哀有乐,因此就会频频用来表达什么情绪,张罗什么仪式。其实真正的大音乐是天地之音,自然之音,缘起之音。他说,音乐如酒,谁说酒一定是制造欢乐,还是制造悲哀的呢?音乐又像是树,柳树被风一吹,弯下身来的时候,像含情脉脉地与谁在告别,其实树就是树。自然之物,与悲哀和快乐无关。
几年前,我所指导的博士生石天然先生在准备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建议他以嵇康的这篇论文作为研究目标,结果论文经由北京诸位资深的音乐史家和艺术史家的严格的评审,答辩以最高分获得通过。我记得在论文答辩的现场,各位专家在发言中仍然频频对这位1700多年前的大音乐家表示钦佩。
但是当时这位大音乐家的日常事务,居然是打铁。他常年隐居在山阳,后来在洛阳的郊外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拿点酒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立刻在铁匠铺里边,拉着别人开怀痛饮。既然开了个铁匠铺,他打铁就属于专业行为了,他光着膀子,流着大汗,在闪闪的火光下,一锤锤抡下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铁匠!
因为他光着膀子,肌肉毕现,我又不能不补充一个事实了,他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魏晋名仕,大多都相貌堂堂,除了那位永远的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岳之外,连那些严肃的史书像《晋书》,在写到阮籍、嵇康的时候,都要在他们的容颜上花不少笔墨,可见他们都长得十分像样。比较起来一定是嵇康更帅,因为那些书说到他的时候,已经用到了“龙章凤姿”这样的词汇,这在中国古语当中是形容男子外表的最高等级了。
嵇康有一位朋友山涛,曾经在文章当中这样描述过他的身材,我翻译一下是:他在平日像一棵孤松高高独立,一旦醉了,像一座玉山即将倾倒,你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了不起的形象?但是现在这种高高的孤松、这座巍巍的玉山正在打铁,谁也无法想象,这位帅到了极点的铁匠,居然是一位千年难遇的大音乐家、大艺术家、大哲学家。
从容赴死
这天他正在打铁,一支豪华的车队来到铁匠铺前,一车队的主人叫钟会,是一位受朝廷宠幸的年轻学者,一直崇拜嵇康,就带了一大批也想见嵇康的都市友人前来拜访。但嵇康实在不喜欢这么豪华的排场,认为这个车队破坏了他返璞归真的乡间生活,就只是扫了他们一眼,继续打铁。
钟会一下子就尴尬了,等了一会还是无法交流,只得上车驱马准备回去。这时候传来嵇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来了?又看到了什么走了? ”钟会的回答也很聪明,说,“我听到了一点什么,来了。又看到了一点什么,走了。”
这以后嵇康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生气的案子,一个哥哥企图占有弟弟的妻子,就向官府反告弟弟不孝。不孝在当时是死罪。嵇康认识这两兄弟,知道事情的原委,便写信怒斥那个哥哥,并宣布和他绝交。但这样一来,他这封信成了罪证,他成为不孝罪的同党被捕。
统治者司马昭要杀害嵇康这么一个名人,毕竟有点犹豫,但是有一句小话递到了他的耳边,说的是:您现在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担忧了,只需稍稍提防嵇康这样的傲世名士。递小话的,就是那个被嵇康冷落在铁匠铺边上的钟会。于是司马昭下令,判嵇康死刑,立即执行。对于嵇康之死,我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散文,朗读一下: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押赴刑场。突然,嵇康听到了喧闹声,原来是3000名太学生前来请愿,希望朝廷赦免嵇康,让他到太学里边担任导师。但很快一个官员冲过来说,维持原判!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起眼睛,看了看太阳,然后对身边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
不等官员回答,他便对前来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的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3000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曲广陵散,这是很多年前一个自称古人的人在半夜里教给我的,嘱咐我千万不要传给别人。后来有个叫袁孝尼的人不知从哪里到了这个消息,几次来求我传授给他,我都没有答应。今天在这里,广陵散与我一样结束生命。”刑场上一片寂静。很快,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完琴,嵇康从容赴死。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39岁。
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没有抒情,但大家一定听出来了,我十分动情。
余老师二零零一年新版《山居笔记》中的一段自述:现在回想起来,写作这本书的最大困难,不在立论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粹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我们现在能够听到如此平易可感的文化课,不能不感恩余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艰辛。
qzuser_0pda 回复 @百事无避: 你的评论有余老师的语言风格!也同时写出了所有作文的人的共同感受,资料,素材,都好说,语言的组织逻辑和语言风格对读者最大的语言理解程度是最难把握和实现的!你说的很好!
随着嵇康从容赴死,广陵散成为一曲千古绝唱,我已泪流满面。
Brian777 回复 @zsynm: 听书很久,说到嵇康,竟然想哭!真的之前从未有过!
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必修课,无论他用什么样的文字,或抒情,或直白,都能让我们感到他发至内心深处的动情和感动。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个人类思维巅峰的大师和名士鲜活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敬仰,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感恩!
欧之洲 回复 @妮可NICOLE: 有时候会陶醉
‘’秋雨书院‘’现在是上高一的女儿和我每天清晨的必修课程。她上学路上的惺忪睡眼,会因秋雨老师的声音变得渐渐明亮;满脑子死记硬背的古文、以及历史片段,被秋雨老师梳理的脉络清晰。女儿叹道:妈妈,像稷下学宫、魏晋名士等这么多精彩的历史过往,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里从未听老师讲过?对此我只能说:所以你是幸运儿,在十六岁的花季年华,可以遇到秋雨老师的文化盛宴。
Laby_rinth 回复 @田园_pz: 感谢喜马拉雅的推送,感谢我自己的无意点入。我马上高二,这个暑假真的收获了很多,历史很有趣,活到这么大第一次这么亲密的接触这些文明。感谢命运。
听余老师讲课是在品成年的美酒,是在听智者的美言,是在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音!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出格的事有时是那么的真,那么的善,那么的美。真所谓知音难觅。秋雨老师深情地讲述,使我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我是在上班路上听的,听到嵇康之死时,竟然默默的流了泪
这一课不太懂,难道文化史值得著名的都是这些惊世骇俗只懂空谈享乐的才能延续中华文脉。这一课提到钟会,以现有史实,钟会的一生对比嵇康而言,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大的多。唱歌剧的不见得就比唱地方戏剧演员高尚和高贵;表面说要经天纬地的世族子弟也不见得比只爱作秀的才子佳人低贱和卑微。想起余老师前几课提过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刚好又看到新闻,台湾出了一部连续剧是讲一位台湾富家女为所谓天皇奉献的故事。不由得很迷茫,文化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微酷小帅 回复 @老熊孩子: 这一课不懂很正常,因为余老师想表达的意思你没有领悟到,不是说钟会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比嵇康多多少,而是二者所体现的思想境界的不同!前者可能是对历史的推进有很大作用,而嵇康所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思想观念!嵇康的出生和社会地位并不低,但是看到世间种种丑恶宁可选择隐居打铁也不与为伍!当看到别人兄长因觊觎弟弟的妻子而诬告其弟弟不孝时,嵇康立即写信怒斥其兄长并与其绝交而遭致杀生之祸,这其实就是体现出中国古代的君子气概!
真正的文化大手笔,第一特征就是干净。就像阮籍做官,就像李白写诗,就想余老师的声音。❤❤❤
百事无避 回复 @萌萌的黎明爱听书: 也像小丝熬葱油。 中国饮食的大义:至简至素,而成至香至味。迷倒了远近,却还只是一束葱、一勺油、一粒火。没有任何荤腥,没有任何加添。(详见余老师小说《空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