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梅蘭尼克萊恩(全书完)
 6473

品讀-梅蘭尼克萊恩(全书完)

鞍山梁策鞍山梁策

已经播放6473次

节目(121)

切换顺序
第十三章 后记(全书完)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5-1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5-1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4-2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4-1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3-2 工会的作用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3-1贾科的社会化理论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2-3 伦理上的两难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2-2 精神分析是理清而不是判断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2-1 本能是原初关系的基础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1-3 内在黑帮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1-2 犯罪行为与累犯的心理动因第十二章 克莱恩与社会 1-1 反设会 行为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5-2建筑的象征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5-1 精神分析核心观念与美学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4-4原初欲力直接指向原初客体的扭曲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4-3象征等同和象征系统形成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4-2 丑反身即为美empathy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4-1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3-3克莱恩说俄狄浦斯美学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3-2一个小孩的文学分析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2-6理查德的透色分析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2-5反移情的出现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2-4两个例子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2-3投射认同与美学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2-2哀悼与美学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2-1两个心位态与美学的关联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1-3 生死本能之外加上了求知本能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1-2 游戏 梦 过渡空间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1-1 精神分析于美学的借鉴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5-3 人性的希望与黑暗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 5-2 超越功利与理性主义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 5-1惩罚性超我的不幸哲学合理性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4-3哲学体系下的道德观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 4-2 若无感恩何来道德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4-1 精神分析实务以及道德能力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3-4两种心位态下的躁狂防御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3-3自我理解观察省思来源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3-2心位态与超我能力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3-1超我及其功能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2-3 empathy来自干恩怀德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2-2投射与内摄认同的魔性改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2-1 人格与认同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1-4 未来可期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1-3 关系与驱力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1-2常怀戚戚默念感恩第十章 克莱恩学派的伦理观:爱与恨的道德寓意1-1第九章 第二部简介:伦理观、美学论、社会与克莱恩的工作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6(下)此心光明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6(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6(上)感恩的阻碍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5(下)具体案例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5 (中)嫉羡的防御机制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4(下)创造力的两种感觉,嫉羡与感恩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4(中)嫉羡如何能嫉妒?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4(上)嫉妒是对嫉羡的一种修通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3(下)走进光明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3(中)自我控制力量的获得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3(上)早期自我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2(下)婴儿期的嫉羡与感恩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2(中)移情嫉羡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2(上)嫉羡、嫉妒与贪婪三种经验的区分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1(下)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1(中)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3(下)在在春风此处新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3(中)且度曲径可通幽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3(上)此心戚戚语詳嫣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2(下)细雨如斯润早生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2(中)檐前听雨到天明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2(上)每与无声听惊雷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1(下)枯枝摇曳待春风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1(中)不读书谈自己体会第七章 《儿童分析的故事》的独到价值 1(上)危机时刻独怅然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2(下)继往开来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2(中)客体存活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2(上)平缓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1(补)边缘自恋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1(下)投射为何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1(中)致死不离第六章 分裂、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及投射性认同 1(上)至暗时刻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4(下)旁引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4(中)双性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4(上)误杀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3(下)创新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3(上)修正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2(下)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2(上)第五章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1(下)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1(中)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3(下)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3(上)儿童分析技术规则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2(下)青春期分析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2(上)潜伏期儿童的分析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1(下)潜伏期的分析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1(中)开山之作第四章 儿童分析技术 1(上)开山之作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3(下)接受死亡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3(中)对外限制宽对内限制深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3(上)焦虑的作用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2(下)抑制的解除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2(上)象征乃是升华的基础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1(下)第三章 求知欲:热好理解及其抑制 1(上)焦虑罪疚与挫折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儿童分析2(下)儿童分析的诠释之路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儿童分析4(中)学术既现实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儿童分析4(上)非言语的宰覆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儿童分析2(下)经症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及儿童分析2(中)潜抑与焦虑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儿童分析3(上)发展赖于抑制转换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教育及儿童分析2(下)走向现实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撫养、教育及儿童精神分析1(下)辛勤工作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撫养、教育及儿童精神分析1(中)一線曙光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撫養、教育及儿童精神分析1(上)早期至暗第一章 本书与主角——克莱恩 1(下)第一章 本书与主角——克莱恩 1(上)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抚养、教育及儿童分析2(上)与原欲工作第二章 早期作品:儿童教养、教育及儿童分析出5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1(上)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1(上)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5 (上)分析工作如何缓和嫉羡第十一章 克莱恩学派的美学 3-1一个自恋的个案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