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6(上)感恩的阻碍

第八章 嫉羡和感恩 6(上)感恩的阻碍

00:00
12:36
克莱恩将以下这些连结到感恩的问题:虽然个案在心灵中的某些部分了解到这个诠释是有帮助的,他还是无法带着感恩接受诠释,这便是负向治疗反应的一个层面。同样的主题之下,有很多其他的困难,我现在要提及其中的一些。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会发现,无论何时,当个案在整合上有进步时,也就是当人格之嫉羡、怨恨和被怨恨的部分,已经更紧密地和自体某些其他的部分结合时,强烈的焦虑可能就会浮上台面,并且增加个案对其爱之冲动的不信任。我曾把「爱的遏止」形容为一种在忧郁心理位置期间的躁症防卫,它根源于破坏冲动和迫害焦虑的威胁危险中。以一个成人而言,对所爱之人的依赖,唤醒了婴儿期的无助感,这会被感觉为一种羞辱。但是关于依赖这点,还有比婴儿期无助感更多的东西:如果孩童担心自己的破坏冲动会使母亲转变成一个迫害的或受伤害的客体,当这样的焦虑太大时,孩童可能会过度地依赖母亲,而这种过度依赖在移情的情境中会被唤醒。担心万一屈服于爱,贪婪将会摧毁客体的焦虑,是遏止爱之冲动的另一个原因;也害怕爱会导致太多的责任、客体将会提出太多的要求。潜意识地知道恨和破坏冲动正在运作着,这会使个案更诚心地不承认对他自己和他人的爱。
她也提到无可避免会出现的种种防卫,如分裂、潜抑、依附于强烈正向的移情、与增加全能与狂妄的潜意识幻想,但是做出了这番结论:在分析那些天生体质上嫉羡就很强烈的个案时,我强调了在特定关键点出现的困难。然而,在很多案例中,分析那些深度、严重的障碍,对于过度嫉羡和全能态度所造成的精神病潜在危险,是一种安全的防护,但是重要的是不要企图催促这些整合的步骤,因为如果对个案人格中之区隔的认知来得太突然,个案在适应上会有很大的困难。嫉羡和破坏冲动被愈强烈地分裂开来,当个案意识到它们时,会觉得它们愈危险,在分析中,个案对洞识自体中区隔部分会感到痛苦,因此我们应该缓慢而渐进地进行。这意味着破坏的一边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分裂开来和重新获得,直到产生了更大的整合,结果是责任感变得更强烈,罪恶感和忧郁被更充分地经验。当这样的状况发生时,自我被强化了,破坏冲动的全能感连同嫉羡一起被减弱,在分裂过程中被遏止的爱和感恩的能力也被释放了。因此,分裂开来的层面逐渐变得更能被接受,个案也较能潜抑对爱之客体的破坏冲动,而不是分裂自体,这点意味着对分析师的投射(将其转变成危险和报复的形象)也减弱了。接着,分析师会发现,帮助个案朝向进一步的整合变得容易多了,也就是说,负向治疗反应正在失去强度。
克莱恩将她的技术与另一取向比较差异,另一取向强调增强正向移情、避免负向移情,并尝试成为好客体的角色。她提出她多次在其他场合强调的观点:以再保证(reassurance)为本的技巧是无法有持久成效的。不过她也强调开始觉知破坏性嫉羡所衍生的痛苦之强,因此个体会不断尝试去逃避觉知。这连结到日后欧湘娜希(1981a,1992)、史坦纳(Steiner,1993)对病态人格结构的作品,以及罗森费尔德探究破坏性自恋之作(1964,1971,1987),其中罗氏的作品更扩展了对分析僵局的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