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1(上)

第五章 忧郁心理位置与其对伊底帕斯发展理论的影响 1(上)

00:00
11:44
在妄想症来说,典型的防卫主要目标是在消灭「迫害者」,然而由自我而来的焦虑是很显著的。当自我变得更加组织化的时候,内化的意象会更接近现实,自我将能更充分地认同「好的」客体。最初自我所感受到对迫害者的恐惧,现在也和好的客体发生关联,从此开始,保存好客体被认为与自我的生存是具有相同意义的。
与此发展同时并进的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改变,也就是从「部分客体」关系进展到与完整客体的关系。经由这一步,自我到达了一个新的位置,这个位置是所谓失去所爱客体处境的基础。只有在客体被当作整体来爱的时候,才能整体地失去它。(《爱、罪疚与修复》第十七章〈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1935))
克莱恩继续说明关切客体的安全,除了会如亚伯拉罕所提的,影响到内摄机制之外,也会影响自体对其想象中内摄客体遭遇的感觉。那要怎么保存并维护内摄客体呢?克莱恩将渴望内在好客体存在连结到「恢复」(restoration)历程,她后来的用词是「修复」(reparation)或「补偿」(restitution)。透过努力修复,个体会觉得在破坏冲动下,自体和客体都比较安全了,不过有好客体的不断支持,是最重要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