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成教育

爱的教育《助教师》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1 17:34
这段时间,我看了《爱的教育》一书。“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看到这句话,我深深陷入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思考。我不由想起了前几年去家访时见到的痛心一幕。
在杜鹃花开的季节,一路上满山灿烂的杜鹃花,但今天我却无心欣赏,我有满心的困惑不解要从这次家访中得到答案,于是我加紧了步伐,暂且将那满山的灿烂留在葱郁的大山深处。
不久,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山村,偶尔会看见水泥的楼房,大部分是单间的瓦房。在一片灰瓦之中,我们远远地看见一家茅草屋,分外的刺眼,我正感慨怎么还有人家住这样的屋子时,去年来过的同事却说我们要家访的正是那家,我不由得内心“咯噔”了一下。
看什么心理学的书帮助教育孩子
1个回答2024-01-26 02:12
要看看你的孩子年龄啊。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
能有这个想法,说明你是一个比较负责的家长。总的来说,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那么首先要得到他们的肯定。
例如他们犯错了,不要首先想到的是批评。耐心点,给他说“没什么,想当年我在你这个年龄也这样做过,可能比你还调皮呢。以后改掉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语言也要根据不同的家庭、人物而调整。 总之要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一伙儿的。那么有什么事他就会选择给你说了。
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

多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是孩子那个年龄的时候会不会也这么做?
我没小孩,连女朋友都还没有呢。呵呵,大学时候看过些关于教育的书籍。也就随便说说。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我也是孩子过来的。
怎样教育孩子喜欢帮助人呢
1个回答2024-03-09 21:48
没有人喜欢自私自利的人,所以,更要警惕自己的孩子变成这种人,而学校是最容易培养互助合作的环境,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如何帮助别人,才能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上加分。

1.父母以身作则 在生活中,父母的行动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培养乐于助人的核子,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即使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孩子也不会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邻里之间互相关照;帮助孤寡老人的生活;心系灾区灾民,为灾区捐款捐物;单位同事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关照;哪怕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个座,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将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布置有用的任务 让孩子在房屋四周或是校园里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做饭,照料宠物,给不幸的孩子制作玩具,或者教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做游戏,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自发地做这些事,必须有人教他们,鼓励他们,甚至有时强迫他们,但只能是温和地强制,否则会适得其反。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要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习惯,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伙伴、培养广泛的兴趣,并在集体活动中和同学们互相帮助。家长要善于在集体活动后与孩子谈心,有意识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关心集体,为集体办好事。当孩子有为集体办事的愿望时,家长要积极鼓励,切实帮助,若有物有钱可适当赞助。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交往中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别人信得过的人。要让孩子懂得,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会关心帮助你。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他们会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追求交往合作的意向。
爱的教育助教老师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16 18:46

爱的教育是指发生在身边的感人的故事,助教老师可以收集身边发生的爱的内容,需要感人的,接近生活的

怎样教育孩子帮助别人?
1个回答2024-02-04 18:47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确,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父母要培养孩子埋塌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明白,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仁爱与怜悯之心。教孩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怜悯之心,要让孩子懂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的品德.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在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同时父母应该时刻提醒孩子有很多不幸的人,他们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被关注,饥饿、贫穷、灾难、战争等让很多人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但不仅仅只是一种美德。家长需要教孩子懂得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的人格塑造与培养的完成过程,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享受到一份快乐。
其次,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种榜样的力量。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面镜子,对孩子以后的言行举止人格性情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会让小孩子产生模仿的行为.别弯罩圆人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啊,我们让他们坐到这里来吧。一邻居阿婆年老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侯,帮阿婆做事。新闻报道有人做手术缺钱,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再次,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移情”。父母应该经常引导孩子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闷旁的体验加以对比,让孩子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他们学会理解别人,这就是“移情”。例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说:“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罩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冷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灾区的人吧!”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最后,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伸出援手的机会。许多父母只是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爱也是相互的,没有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提供孩子实施帮助的机会,也是家长需要去做的。帮助别人,小到借别人一块橡皮,大到捐助灾区,都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善良,学会感恩。
学前期孩子的思维认知能力和行为表达能力都很有限,父母对孩子爱心的表现行为不应该禁止,而应该鼓励、帮助他们奉献爱心,这样在孩子长大之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其自我的价值。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爱的教育中助教师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8 11:07
教师读爱的教育有感

期末的时候,小昕向我推荐了她刚读完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尽管这本书我已读过,但还是欣然接受。因为我们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孩子们都喜欢把自己的看过的好书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小昕把书推荐给我,看来她是把我当好朋友的。
《爱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读本,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还是为人父母者读之,都能荡涤心灵,净化灵魂。书中那些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兄弟之爱……无不诉说着人世间最朴实、最纯挚的阳光之美。
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安利柯四年级一学年的日记形式向我们叙述了他以及他的父母、同学、老师的这一年来的100个故事。读完这本书,我又一次被故事及故事中的人深深感动、震憾……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在《女老师的再次来访》中安利柯一年级时的老师特意来看他,从安利柯的介绍中我感觉到这位老师每年都会去看忘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甚至于每逢月考,她都会到校长那儿打听她曾教过的学生的成绩,有时还会站在校门口等着,检查他们的作业,看看是否做得认真,是否学习进步。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具有怎样的博大胸怀女老师,但我相信,这位一年级的老师一定是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她真正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爱护着。然而这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初学者来说又是多么幸运,他们从这位真诚的博爱的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怪不得那么多已经上了中学、大学,乃至成家立业了的人都忘不了她,常常回校来看望她。这也使我明白了:为什么安利柯以及他身边的那群好朋友那么爱护老师:当老师生病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去探望老师;当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是那么诚恳地接受。
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这么一幕:安利柯的姐姐雪尔维亚,听到了父母的一些谈话,隐约感受到家里有困难了,便和安利柯商量着要为父母分忧:把原定说好要买的东西都不要了,并提出勤俭过日,还后悔自己平日的大手大脚,主动提出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减少麻烦。我不知别人看了这一段会有怎样的感受,我却被两个善良的孩子深深感动,尽管这两个孩子平日里也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可一旦获悉父母有忧愁的时候,能主动担当,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欣慰,当我在为这两上孩子喝彩的时候,我更要为这对父母喝彩,正是这对父母平时身体立行的教育:写信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老师、带孩子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贫困者、带孩子去拜访自己小学的老师……才熏陶出了这么一对出色的子女!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多向这两位智慧的父母学一学呢?
最让我感动的还有这样一个孩子——泼来可西,他是铁匠的儿子,刻苦勤奋、文明礼貌、心地高尚,不幸的是,他有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一个酒鬼、交上了一帮地痞流氓,经常在外闹市,又贫困地经常让孩子饿着、打孩子。可泼来可西却一直维护着自己的家庭、受再大的委屈、吃再大的苦头都不会吐露一声,他拼命学习,获得了全班二等奖学金的荣誉,并最终感动了父亲,获得了父亲的爱,还改变了父亲的行为,使父亲也成为一个向善的人。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真爱无敌!
这本书中还有10篇是老师给孩子讲的“每月故事”,这些故事同样深深地感动了、震憾了我——那个懂事的《小抄写员》,为了帮助父亲,每晚半夜起来抄写资料贴补家用,宁愿受到不明原因的父亲的批评责备;那个身无分文的《爱国少年》,为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扔回了辱谩自己国家的三位外国人施舍给他的钱币;那个13岁男孩《艰难的寻母历程》,让我看到了一个13岁孩子因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而生发出来的勇敢、坚强、善良、无畏……
品读着,回味着,感动着,反思着,一本好书就有这样一种魅力,她能给人无穷的精神力量,让人变得勇敢、善良、强大起来。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是情感的一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对之于学生的爱,能给学生内心一种幸福的满足的体验,它能够引起学生产生生理变化,表现出愿意趋近教师的意愿和行动来。所以,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奋发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之对于学生爱的本质是什么?一般地,人们把情感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种,教师对学生的爱,依本人之见,应当类似于亲情和友情,或者介乎于二者之间,即既把学生当朋友,又把学生当亲人。
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国学经典教育!国学教育对孩子有些什么帮助!
1个回答2024-05-21 00:50
•在古香古色的环境中,多媒体现代化教学,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汉字故事、动画故事、游戏互动、角色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  我们科学地引导孩子,希望孩子在生活物升丛中秉承孔子的仁义精神,学会谦和待人、谨慎待己、勤学好问等优良品行。我们从积极正面的方向来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不是机械地恢复旧学,而是希罩樱望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刚笑滚健人格,使他们成为内外兼修的中国儿童、未来精英
求助教育专家帮帮我家孩子。
1个回答2024-01-27 09:15
李开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1、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我有两个女儿,十六岁的大女儿李德宁擅长文学诗歌,十二岁的小女儿李德亭自信活泼、擅长创作。她们都是我的骄傲。我常对她们说的是,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我不认为孩子只是乖、听话就是好事。

  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其他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往往会觉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会习惯性地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是要读书,要实践学习如何找工作、找兴趣,其他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当你有了积极性之后,就可以自己设计了。

  虽然我们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护一辈子,但培养他们积极独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辅导,但是父母亲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的,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我培养小孩的目标。但如果乖是善解人意、懂礼貌,这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不听我们的话,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利来跟我们讨论一些事情。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她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2、孩子愈大规矩要愈少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一、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二、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三、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

  四、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诉他原因,孩子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无法学习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会把父母亲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定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不是认为你不好,就是会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这些规矩,如果你把它定得像是监狱般的死硬,如果孩子违背了,我就要来处罚,孩子听话就会变成一个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规矩恰恰就会让孩子变成消极被动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变成积极主动。

  我觉得孩子愈小的时候,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可能父母要学着信任孩子。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我们家到底有多少规矩?其实我都想不出太多的规矩,可能不会超过三四件事。比如说,她们出门的话,我们会定一个时间,希望她们能够在那之前回来;计算机上、网络上不能与陌生人聊天;还有重视礼貌,见到长辈尤其要站起来;还有,就是负责任,自己的房间要收拾干净,吃完饭要把碗拿到厨房。这些可能是我们会去要求的。

  很严重的像是喝酒、吸毒、打人,我觉得不用立规矩了,这是非常清楚不可以做的。她们也理解这是不可以做的,所以我们不用去重复。

  但另外,我们也不会因为她们违反了规矩,就马上处罚她们,偶尔忘一次就处罚也太严厉了。所以前提要讲清楚,违背规矩之后先提醒,可能是多次提醒没用之后才会考虑处罚。

  其实孩子学父母亲并不是只是听规矩,她们会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会跟她大叫,甚至说出不好听的话,她们当然会认为,原来这样子,生气时就应该这么说话。她们慢慢地就会耳濡目染,学会了这些坏习惯。所以做父母的注意自己要以身作则。

  3、创造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

  父母对我们的管教既开明又严格,但我自小就顽皮,因为是幺儿也得到母亲特别的慈爱,从不曾因为我顽皮犯的小错而处罚过我,但却有一次,在我向长辈夸口自己考试总是满分,“连九十九分都没有考过”之后,为了要我戒骄,在我一次考不到满分时,不惜以家法狠打我一顿。这件事让我记得特别深刻。

  在我为人父之后,觉得任何的惩罚应该都尽量地不要做。我会宁愿让她没有犯错的机会,而不是让她犯错、被发现……然后受到惩罚。

  不过,处罚还是会有的。我大女儿比较小的时候,可能是六七岁的时候,在计算机上与陌生人讲话。我们那时与她约定,如果你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讲话,还是上了一些比较不好的网站,被我们发现,就可能……比如说,两天不可以用计算机。这是她们比较小的时候,现在已经不管那么多了(笑)。

  每一次孩子违背规矩受到惩罚,其实对她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孩子违背规矩的话,可能都有理由。也许她是抱着侥幸的心态;也许认为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许她说,你定的规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孩子违规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被捉到或没被捉到,对她都是负面打击。

  所以什么是我们在乎的?宁愿营造一个环境,让她没有机会犯错。比如说,我们会把计算机放在家庭厅里,位置就在厨房、餐厅、客厅中间,每天我跟我太太,总有一个人会在这三个地方走来走去。这并不是监视她,我们也不会走到她跟前,看她正在做什么事,但她知道我们在她旁边。

  4、气愤下先叫停,发怒处罚伤害大

  不是光立规矩的问题,还有互相体谅的问题。假如说,她脾气不好,对我们大叫之类的,我们也会去考虑是不是因为青春期荷尔蒙,而不会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她讲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也是一样的,你在气头上,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一个叛逆期的青少年发脾气,你打他一顿,骂他一顿,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叫停,当时你就不要理他,等双方气消之后再来讲道理。

  我有些时候也会脾气不好,我也会希望对方可以叫停,两个脾气不好的人在一起辩论,不会有好下场。

  教养孩子和与他人相处是一样的,无论我是在公司里面对同事,还是对我太太、兄姐等等,任何时候当一方开始发脾气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学会叫停,这是我从人生历程慢慢学到的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

  对呀,我也承认我打过小孩。大概是在她们十岁以下,各挨过一次打。过去几次,当我比较不理性的时候,对孩子太凶了也好、打她们也好,事后都蛮后悔的。并不是说她们没有做错,不该得到惩罚,而是觉得这样对父女关系,对她们的成长过程,都有负面的影响。

  身体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复愈的,但如果伤了她的心,你对她这样粗暴,她会想,“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或者亲子的关系会变得有点隔阂,“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打我?”让她们觉得无助;或者做父母亲的会觉得,“我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些情况会造成我,或者其他(有相同情况)父母的后悔。这时就应该下一个决心,就是以后不要动手。

  5、百分之三的时间想管教,百分之九十七的时间做孩子的朋友

  其实,考虑孩子的时候,我最多百分之三的时间在考虑纪律与处罚,百分之九十七的时间,与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觉得我们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帮助他,帮他出主意,做他的军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如果把管教当做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比如说,我大女儿会喜欢写些爱情小说与诗歌,然后我就会想办法帮她去修改啦、出版啦,鼓励她哪一篇写得好啦,会跟她开玩笑啦,说这篇是不是在讲你自己的故事啦?

  小女儿比较顽皮,她喜欢拍一些好笑的照片,我也会跟她录一些好笑的音啦,拍一些Video(影片),写一些自传啦,她年龄小还不会打字,都是我帮她打……

  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恶意的同学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之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到处给人看,还放到了我的网站上的“个人背景”里。(笑)

  以前我大女儿比较害羞,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也不发问。我和她制订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所以她就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得的问题问懂,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来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除了发问,她上课不参加讨论。在下一个目标,她就订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举手参加讨论。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6、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没有被惩罚的威胁

  我两个女儿喜欢逛街,我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她们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我也跟着听呀!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计算机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当做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你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其实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朋友,定义就是无话不说。你要让他对你无话不说,前提是他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说了以后你不能骂我,不能批评我,不能认为我很坏,很不好”,最多你是听我倾诉,或帮我开导,而不是一听就要处罚。

  我的为人处世很多是学自我的父亲母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没有和我很亲近。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通过我的母亲、兄姐来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我感觉到,父亲是很了不起的人,但没有机会更多认识他,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她是否成功、我的教育是否成功,我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把我当做朋友。
心理学讲座对教育孩子有什么帮助
1个回答2024-02-27 06:39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什么什么的其实这都不想扯那么远。主要是现在的孩子一般而言在城市里没什么玩伴,父母又忙。其实现在的孩子很孤独的,各种新闻或者各种报道上也屡见不鲜,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患自闭症,没那么严重也是有很多孩子从小就比较孤僻。所以有条件还是可以让孩子听听类似的讲座。最关键的其实还是经常和孩子沟通,作为父母,其实现在想起来,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还是觉得父严母慈是比较科学的育子观念。爸爸扮演的角色一定是可以帮孩子在未来立足社会的,当然严厉不是打不是骂,而是语重心长引导式的,爸爸也可以和孩子做游戏开玩笑。
看动画片对儿童智力发育有帮助吗?
1个回答2024-03-04 00:06
当然有帮助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