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牛歌古诗的解释

带牛的成语及解释
1个回答2023-03-26 16:55
上面的成语就很好呀
目无全牛怎么解释?
1个回答2024-03-01 22:39
【词目】目无全牛   

【发音】mù wú quán niú   

【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气冲如牛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3-14 02:50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斗宿,南斗七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求“瓜牛”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7 20:28
基本解释

即蜗牛。 宋 陆游 《幽兴》诗:“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瓜牛仅有庐。”按,《骈雅·释虫鱼》:“蜗牛、螔蝓,瓜牛也。”参见“ 瓜牛庐 ”。

求“菜牛”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29 07:49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专供宰杀后食用的牛。
[构成]
偏正式:菜(牛
[例句]
春节期间;许多菜牛被杀来供应市场需求。(作主语)

英文翻译

1.cattle raised for beef; beef cattle; steer

详细解释

◎ 菜牛 càiniú
[beef cattle] 肉用牛
指专供食用的牛。

木牛流马的释义出处
1个回答2024-03-02 14:01

【名称】木牛流马 【拼音】mù niú liú mǎ
【出处】1、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2、晋·陈寿《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解释】木制的带有货箱的人力步行或者轮行或者步行轮行结合式运输器具。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运输工具。
【示例】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只不过是运运粮草,你如今造冰轮是攻打桐柏城。

气如斗牛的释义?
1个回答2024-03-11 11:21

释义: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出处: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有关牛年的春联七字带解释?
1个回答2024-01-21 06:10

1.

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2.

上联:鹊送喜报风送爽下联:莺传佳音梅传春。

3.

朱红春帖千门瑞;翠绿柳风万户新。

4.

上联:喜鹊登枝盈门喜下联:春花烂漫大地春。

求“气壮如牛”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23 06:32
qì zhuàng rú niú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典故出处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近义词

色厉内荏、装腔作势

反义词

胆小如鼠、死气沉沉

英文翻译

be swollen with arrogance but lack mental or spiritual balla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成语举例:他那气壮如牛的样子,简直像要吃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壮,不能读作“zuànɡ”。
成语辨形:壮,不能写作“状”。

[谚语解释〕风马牛不相及
1个回答2024-03-12 12:21
风马牛不相及”本是一个成语,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风马牛不相及”这句成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被人们所引用。其典源是:据《左传。僖公四年》载:春秋时著名霸主齐桓公在这一年的春天出兵侵蔡。齐国纠合了鲁、宋、陈、卫、郑、许、曹,连同本国共8个诸侯国家的兵力,南下攻打小小的蔡国,一举而将之击垮。然后,齐桓公命令联军继续南进,讨代楚国。部队进入楚国的陉(在今河南郾城县境)时,楚成王派出代表,到前线去向齐桓公责问道:“君居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我地也,何故?”这段责问的话,大意是说:“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没有料到你们竟然兴师侵入我国领土,不知你们师出何名?“这就是成语”风马牛“的出处。当时,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出来回答楚国的责问。当然,侵略的真正原因是说不出口的,便强词夺理,说了一通。楚国见对方人多势大,真打起来,未必能胜;齐国也只不过争个面子,并不想打败楚国。于是,双方便表示愿意结盟和好,事情就算这样结束了。

这件事发生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如汤显祖《南柯记》有文曰:“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别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刘知几《史通。断限》:“其与曹氏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慎茫茫,风牛南偃”。对于这种取喻,后世已无争议,至于“不相及”(即两者毫不相干),为什么叫做“风马牛”,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不相及”的含义,后人却有不同的说法,分歧是:1、细微说。《书经。费誓》说:“马牛其风”。后汉贾逵注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公的和母的牛马,在一起互相引诱,叫做“风”。因为国家和地域不同,所以连双方的马牛都不可能发生关系。孔颖达注:“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此取喻不相干”。意思是:齐与楚,即使在像马牛雌雄相诱这类“末界微事”一样的细小之处也都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形容一切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彼此完全无关,就是这么引申而来的。1985年出版的《常用典故词典》“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义也认为:“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牧马和牛,牧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2、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1985年出版的《成语典故》在“风马牛”条目中也认为:“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3、方向说。近来,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教授经过到牧区实地调查和考证,提出了新说:“方向说”。他在其专著《民族历史文化萃要》一书中认为:这句成语中的“风”是个名词,即人们平常所说的风,而不作动词用。经过调查,贾敬颜教授得知,马和牛在刮风天是相互逆方向行走的。马是逆风而行,风愈急,马愈是迎风奔驰,故有“胡马依北风”的诗句;而牛却是顺风而行,所以草原上火灾多烧死牛。贾敬颜教授由此认为,齐国在北而楚国在南,就像风天里的牛马一样方向相反,齐伐楚乃无端涉足。贾敬颜教授通过

查阅宋人笔记,找到了自说的佐证。如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曰:“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俞琰的《席上腐谈》卷上载:”牛顺物,乘风而行则顺;马健物,逆风而行则健“。(笔者补充,精人吴楚材等所编《古文观止》的注解也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由此可见,“风马牛”的本义是方向相反:“风马牛不相及”简作“风马牛”,后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成语典故》等书认为:细微说和远距说的讲法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第三种说法则似乎比较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