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太伯 仲雍

泰伯 仲雍让国南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27 20:18

泰伯奔吴 

古公有意要将周家的天下传给姬昌。但是按照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老三,自然没有资格承嗣王位,这势必导致姬昌不能继承周家的天下。古公亶父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矩,又为自己不能按心意传位给孙子姬昌而终日忧闷,郁郁寡欢。太伯和仲雍知道了父亲的心事后,为了顺从古公的意愿,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假托下山采药而从岐山出走,来到西面的吴山,即今天宝鸡县、陇县交界的新街镇的吴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伯、仲雍奔吴的开始。吴山又称吴岳,在古代十分有名,被誉为“四镇”之一,这里离岐山周原大约100多公里,一直是古老的狩猎民族吴(虞)族的居住地。

 

 泰伯奔梅里

 

 泰伯、仲雍入吴山不返,这样,季历就被改立为太子。不久,古公亶父因病去世。为了照顾氏族的传统,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季历将王位归还给泰伯。泰伯、仲雍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后立即从吴山赶回来奔丧,极尽孝道。这时,季历依照父亲的遗命,定要把王位让给泰伯,泰伯坚辞不受。后来,泰伯见几次避让都不行,只好带着弟弟仲雍和西吴的族人远走高飞,举族南迁。他们从陕西西部的吴山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向东辗转迁徙,最后到达长江人海处的江苏无锡梅里。泰伯奔梅里后,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也成就了大周王室的千秋霸业,世人对泰伯高风亮节的行为赞不绝口。

 

 至德高风 

 

泰伯、仲雍来到梅里后,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并和当地居民一起开发了江南,使得原本先人烟稀少、土地肥沃的梅里地区逐渐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富蔗之地。泰伯、仲雍也因之被当地人民推举为部族首领。后来,泰伯在东吴之地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句吴”国逐渐发展壮大,终于在东南沿海站稳了脚跟,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强大的吴国。 句吴国建立后,泰伯却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并且没有留下后代,为的就是把王位让给弟弟仲雍。大约在公元前1193年,季历被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季历的儿子“昌”要泰伯回中原继位,泰伯再次让位于“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这就是让百姓肃然起敬的第三让。泰伯去世后,仲雍成为句吴国传代始祖。[

 

  泰伯去世后,名人对泰伯的推崇多为言表。孔子《论语·泰伯》称赞他“可谓至德也矣”;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为“帝王世家”之首;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七绝》诗中对他“一庙争祀两让君”的行为也大加赞赏。3800多年来,歌颂泰伯及其立国梅里的诗歌,有记载的多达300余首。帝王的褒扬则表现为追封。东汉桓帝钦命监修泰伯墓和泰伯庙;晋明帝追封泰伯为“三让王”。为了纪念泰伯三让的至德高风,在泰伯的家乡陕西岐山北郭乡叩村、千河河谷、凤翔县陈村镇南吴头村以及吴山等地都有泰伯庙。在苏州和无锡梅里也修有泰伯庙,规模以泰伯奔吴所在地――梅里(梅村)的泰伯庙最为宏大。因为泰伯三让王位,泰伯庙也叫“让王庙”,泰伯殿也被称为“让王殿”。

伯仲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09 19:00
古时 常用的排序 多用于兄弟排行 伯仲叔季 或孟仲叔季 后叔不常用 也常把季放在第三位

伯是第一 仲是第二 伯仲之间是指 不相上下 就像第一第二之前的差别一样 常用于褒义
伯仲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24 00:33
伯仲的解释 [elder and younger] 兄弟 之间 的老大和老二。 比喻 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载 难堪 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 详细解释 (1).指兄弟的 次第 。亦代称兄弟。 《诗·小雅·何人斯》 “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汉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 元稹 《祭 翰林 白学 士太 夫人 文》 :“ 呜呼 !分同伯仲,古则拜亲。” 《太平广记》 卷一九三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传》 :“问其姓。曰:‘ 张 。’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卢渥》 :“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 魏里 丁清 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 东林 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 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 曹寅 《秋饮》 诗:“且看大小 《雅》 ,伯仲本同系。” (3).古代对 年长 的男子,不称 名字 而称排行,表示 尊敬 。 《礼记·檀弓上》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 班固 《 * 通·姓名》 :“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 王羲之 《与谢安书》 :“ 蜀 中山水,如 峨眉山 ,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 昆仑 之伯仲也。” 宋 秦观 《代贺王左丞启》 :“学穷 游 夏 之渊源,文列 班 杨 之伯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 :“ 大抵 西山 兰若 , 碧云 、 香山 相伯仲。” 孙中山 《 行易知难 》 第四章:“ 中国 更有一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 参见 “ 伯仲之间 ”。 词语分解 伯的解释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 伯伯 。 伯父 。 伯母 。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封建 制度 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旧时对 文章 、 道德 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 仲的解释 仲 ò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在当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仲夏 、仲秋、仲冬依此类推)。 仲裁 (居间 调停 、裁判)。 姓。 部首 :亻。
仲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4 00:50

伯仲有两种意思——

伯仲是古代的一种说法,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伯仲之间意思就是在老大和老二之间,意思是相差很小,势均力敌,几乎可以平分秋色.

也不是指具体的人,伯仲是分别指老大和老二, 伯(孟)、仲、叔、季

但是也有第二种说法,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

既是认了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就想陆游写孔明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见.”

伯仲有什么典故吗?
1个回答2024-02-04 15:10

伯仲有两种意思—— 伯仲是古代的一种说法,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伯仲之间意思就是在老大和老二之间,意思是相差很小,势均力敌,几乎可以平分秋色. 也不是指具体的人,伯仲是分别指老大和老二, 伯(孟)、仲、叔、季 第二种说法,不相上下。 陆游写孔明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带伯仲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4 22:10

伯仲叔季伯仲之间不分伯仲一时伯仲【成语】: 伯仲叔季【拼音】: bó zhòng shū jì【解释】: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举例造句】: 请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排列。【近义词】: 甲乙丙丁【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排列顺序

谁知道?关于"伯仲"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4 04:22
伯仲有两种意思——
伯仲是古代的一种说法,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伯仲之间意思就是在老大和老二之间,意思是相差很小,势均力敌,几乎可以平分秋色.
也不是指具体的人,伯仲是分别指老大和老二, 伯(孟)、仲、叔、季

第二种说法,不相上下。
陆游写孔明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2 18:52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孔子的名字是不准随便提及的;近代孔子声价大跌,客气点称他一声“孔二先生”,不客气就干脆叫他做“孔老二”了。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仲伯是谁?
1个回答2024-02-14 04:53

伯仲并没有特指的人,伯仲是指兄弟间排行的次序。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

伯仲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6 18:22
原文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伯仲间】:
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
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