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就是全国卷,因为新课标卷全称新课标全国卷,所以它既可以简称新课标卷,也可以简称全国卷。
区别:
1、出现世间不同
新课标全国卷最早出现在2007年,宁夏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自此,宁夏卷开启了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序幕,规范了样式,定下了基调。北京卷开始于2002年。
2、试卷份数不同
由于加入省份过多,新课标全国卷开始分成Ⅰ 卷、Ⅱ卷和Ⅲ卷,也分别叫全国乙卷(新课标一卷)、全国甲卷(新课标二卷)、全国丙卷(新课标三卷)。全国乙卷(新课标一卷)难度略大,全国甲卷(新课标二卷)与全国丙卷(新课标三卷)试卷结构相同,难度相当。
扩展资料:
新课标卷是教育部命题的试卷,适用于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省份,而这个省当年又没有自主命题权的,全国一卷是教育部命题的全国统一卷,不能自主命题的省份自愿选用全国一卷至四卷中的一套,北京卷只适用于北京市。
根据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群体变化、考生水平变化,北京卷在试题的文理合卷方面,遵循“入口易、口径宽,深入缓、出口难”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试卷结构、精选试题素材、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创新试题设问方式、凸显试题发展功能等方面推进新高考的改革,打造高考数学命题新形态。
1、余子俊(1428年-1489年),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祖籍京山(今属湖北省荆门市)。明朝名臣。景泰二年(1451年),余子俊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进户部员外郎。
2、余复,福建宁德古田一都三阳(今杉洋镇杉洋村)人,字子叔。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卒年不详。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状元。余复为宋光宗朝第一位状元,也是闽东状元第一人,人称“余状元”。
3、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字仰止(一说名文台,字象斗),号三台山人,又名余世腾、余君召、余文台、余象乌等,福建建阳书林(今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人。明代著名的书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通俗小说家、评点家。“建本”或“闽本”刻书的代表人物之一。
4、余洪元,男,湖北汉剧著名演员,工末,生角。生于1875年,卒于1937年(又一说生卒年为1876-1938),又名金保,字丹圃,祖籍湖北咸宁,生长于沙市。他在湖北成为一代汉剧宗师,观众尊称为“汉剧大王”、“汉剧泰斗”。
5、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