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努力背单词英语成绩却不好

一个学生以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有成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07:22
确实啊!你感觉有些人天生就是天才!再怎么努力就是比不过他!有些人说为什么不可以走捷径!可是有些人努力却换不来什么!但是也不要自暴自弃!你想想以后!以后看现在自己你会觉得很稚气!乌云终有散去的一天!在迎来的将是灿烂的光明!
形容工作越努力,成绩越优异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04:02
天道酬勤:“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付出勤奋的人们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成绩好的孩子是靠天赋还是努力
1个回答2024-02-06 11:58
相信大家都听过《伤仲永》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跑得快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乌龟爬的慢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故事发展到最后,却是乌龟赢了比赛,兔子反而输了。原因很简单,正是乌龟从一开始就勤勤恳恳,非常努力,且不为外界所干扰;反观兔子,仗着自己天赋异禀,不是去街边凑凑热闹,就是干脆躺下睡大觉,最后输了比赛。
由此可见,天赋固然重要,可后天教育更重要。
继续说回《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天赋异禀,为何会落得泯然于众,甚至不如众的境况呢?因为他的父亲不重视对他的教育,没能更好地利用孩子的天赋,培养他成才,而是自负有才,向众人展示,在孩子最应该受教育的时候让他“抛头露面”,为众人表演,而不去教育他。这也就导致了仲永的悲剧:明明是非常聪明伶俐的孩子,最后却“泯然众人矣”。
我们看到的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无疑都是非常努力的,只是在努力的同时,比之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他们多了一份信念。这份信念来自于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以及他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正因为他们有目标,所以他们有努力的动力,他们也有一定要完成目标的信心。
其实有天赋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我见过许多聪明的孩子,他们非常清楚的时候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规划才会有的清醒。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想要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分数、成绩、升学不仅仅是学习,更是孩子获得更好人生、更好生活的途径。
为什么说喜欢上老师,幻想老师,会努力学习,成绩提高?
1个回答2024-03-04 13:58
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夸出来的。你的话有道理。
师生之间,认可就很好了,喜欢是最后的度。
学生在校有不安全感,老师这个时候在学生心目中替代了父母;学生进入青春期,老师又成为异性朋友的首选,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自护能力被自我消除。
我就是老师,告诉你,老师说知识面非常有限,更不用说深度了。讲课你能懂,很神吧,我们都讲了多少遍了!
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尊识重教,身为教师我送你另一句话: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成绩好的人背后付出了多少
1个回答2024-01-31 16:3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为什么有些人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还是很差?
3个回答2023-02-28 02:35
因为他们的效率不高,有的人看上去花了很长时间在努力,但其实效率不高,或者没学进去,在开小差。
为什么很努力成绩却上不去?
4个回答2023-03-03 21:37

很努力成绩却上不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讲究效率。在学习上不要错误的以为时间花得越多就越好,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不注重效率和效果,有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比如当时我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而且因为没有人管,一个人做题和看书都比较慢,效率也不高,并且因为晚睡导致第二天总是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听课效果也不好,所以这其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2、没有去查漏补缺。尽管准备了错题集,可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整理错题,真正去看、去弄懂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是比较忽视的一个问题,同样有点得不偿失。

3、没有进行一定的思考。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该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方法哪里是有问题的,学习效果是如何的,然后有哪里是需要调整的,多思考一下对学习应该是有帮助的。

4、低质量的勤奋,表面上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可以调整方法,扎扎实实,把每一套自己做过的题全部学会,碰见不会就问同学、问老师,不留任何漏洞。做过的错题经常翻看、总结,加深印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5、短时间内依旧没有很大的进步,或许只是因为时间还未到而已。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能立马收到回报。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能比前一天有一点突破、一点改善,而且朝着正确的目标。

小孩背书快为什么成绩一般
1个回答2024-03-06 16:21
速记,很快忘了,另外好多东西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
通过努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5:00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