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2023-12-18 04:17

1个回答

“尽忠报国”

岳飞的背上有其母刺的著名的四个字——精忠报国。不过,据专家学者的考究,可能这四个字和最初有些不同,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从南宋之后,到现代社会,有很多种类的艺术形式歌颂岳飞的精神,越到后来,几乎每个作品上都有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来激励岳飞忠于朝廷、报效国家的剧情。

但最初并没有“精忠报国”这个词语,早期在《宋史》里面记载的词语也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宋史·列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二人除言官,俱入白其母,母俱勉以尽忠报国,无分毫顾虑后患意”,这里主要就是讲,岳母勉励岳飞尽忠报国。

其实可以看出,宋史里面并没有说到刺字这回事,到底是谁为岳飞刺上了四个字,答案并不明确。那么,为什么后世广泛流传的版本是,岳母在岳飞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呢?原因可能要归结到文学创作领域。

最早出现岳飞背上刺字的作品,是明代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里面写道,有人想拉岳飞一起落草为寇,但岳飞忠于国家,不愿与这些人为伍,他还让人在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以示忠诚与决心。

“精忠”二字出自岳飞之孙岳珂之手,他的《鄂王行实编年》中写道,“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这里的“精忠”后来被《宋史》认同和吸纳。

“精忠”一词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后来“精忠”二字更是与岳飞捆绑,形成了固定的搭配。到了明代,虽然“精忠”与“尽忠”之间仍有区别,但它们二者也已经有了兼容,少数作品将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

到了清朝初年,两个词语的语音相近,词义有一定的相似,融合是必然趋势。最终以词性更广泛,更能认可岳飞的功绩的“精忠”一词占据主流,并且在各类作品中频繁使用,使得后来的人们普遍认为岳飞背上的字是“精忠报国”。

关于谁在岳飞背上刺字的问题,其实没有历史记载。不过我们知道,岳母本身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家妇女,按照当时的社会状况,她很有可能并不具备刺字技术,也不具备亲自教导岳飞效忠国家的文化水平,所以,后世对于岳母刺字的演绎,大概率是来源于对艺术的追求,以产生戏剧上的冲击效果。

而岳母刺字的情节,确实是在清代之后才大量出现的。

相关问答
谁知道岳母刺字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05:34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 岳母刺字 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
全文
关于岳飞母亲刺"精忠报国‘’ 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1:58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 岳母刺字 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
全文
除了岳母刺字以外,还有什么精忠报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21:26
杨家将的第一代忠良是杨继业。杨继业曾带兵五千,击败辽国十万大军,因此,他也被老百姓们称为“杨无敌”。但杨继业仍然不忘精忠二字,誓不降辽,宁愿最后饿死,也不做卖国求生的亡徒命。虽然最后杨家的所有男丁差不...
全文
除了岳母刺字以外,还有什么精忠报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14 10:55
这个,现在一些学者都很有争议,有说是岳母刺的,有说没有这回事,不过,一定不是他部下刺的。 曾瑜指责《通史》关于“岳母刺字”的叙述“全不见于宋代史籍”。而《宋史.何铸传》记有岳飞被诬受审,“飞裂滚...
全文
岳母刺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2个回答2022-09-28 16:51
岳母刺字是精忠报国。
岳母刺字为什么是“精忠报国”而不是“尽忠报国”?
5个回答2022-08-21 23:01
我以前也以为是“精忠报国”,后来在《咬文嚼字》上看到岳母刺字刺的是“尽忠报国”。 “尽忠”的“尽”是动词,意思是“竭尽,全部用出,竭力做到”,类似的用法有“尽心尽力”,“尽忠报国”是母亲对儿子的勉励和...
全文
为什么岳母刺字是精忠报国?
2个回答2023-12-20 19:41
岳母刺字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岳飞后背上的“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也早已经深入人心,连电视剧都用“精忠岳飞“的名字命名。但实际上,根据史料记载,岳飞后背上刺的并不是这四个字。 翻开《宋史...
全文
精忠岳飞中的岳飞后背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2个回答2022-07-05 14:40
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用针剌的四个字是:“精忠报国"。
岳母给岳飞刺的是精忠报国吗?
2个回答2022-10-09 09:01
尽忠报国,“精”字笔画太多,会把岳飞疼死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