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藏经阁】殷烁:自欺欺人一定不好吗?

043【藏经阁】殷烁:自欺欺人一定不好吗?

00:00
10:38

音频全文:


提高思想软实力,教你嘴上硬功夫。

 

大家好,我是殷烁。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些特定的概念,往往保持着先入为主的印象。比如既然稳重是优秀的品质,那轻狂自然是恶劣的品质,由此推断,“人不轻狂枉少年”肯定就是对轻狂少年的嘲讽了。咦,是不是感觉哪里不太对?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恭喜你,你已经隐约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场合的不同,诠释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词义发生偏移。因此,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成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重新审视题目,多少总会有些意外的惊喜。

 

比如,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懂得自欺欺人是人的幸运还是不幸”,持“幸运”立场的正方就是一个同学们心中典型的“劣势”立场。“自欺欺人”,字典中明确指出了,意指“即使明明知道真相,却骗自己也骗别人,一般指不肯面对事实。”一个“即使……却”,“一个明明……也”,典型的贬义词嘛。难道懂得这种玩意儿,还能成为人的幸运不成?真不一定。让我们来按照我之前“劣势立场怎么打”一课中的思路,来仔细分析一下这道题目,看看如何逆转成见。

 


第一步,当然是先做减法,挑出一些我们需要毅然放弃的争论点。“自欺欺人”能够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成为一个贬义词,毋庸置疑的是,必然会有相当多自欺欺人者,蒙受了惨淡的结局。宋襄公自以为仁义无敌,结果被实力占优的“蛮夷”,楚国军队打得丢盔弃甲;袁世凯自以为名重天下,称帝是众望所归,结果刚刚登基就烽烟四起,落得个窃国大盗的骂名。所以,倘若硬是要争“自欺欺人完全不会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或者“自欺欺人总是利大于弊”,怕是不光难以服众,各位自己心里也会犯嘀咕吧。

所以第一步减法,咱们就坦然承认,相当多的情况下,自欺欺人不是什么好事。同时,自欺欺人往往代表着无法客观看待问题,这一点,咱们也不需置喙。为什么现在反鸡汤如此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反鸡汤”戳破了一些不太实际的乐观想法。比如你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那现实可能是《新约·马太福音》里说的“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你说“穷人孩子早当家,膏粱子弟窝囊废”,现实里反倒是,好好的孩子因为经济因素的制约,无法接受最好的教育,以至于恶性循环。那这两点让完了之后,怎么做呢?请大家仔细看,题目里可不仅仅有“自欺欺人”这一个元素。在“自欺欺人”前面,我们多了两个字,懂得。

 

“懂得”是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救狼,可是慈悲的紧,然而我们不会说他“懂得慈悲”。愚笨的人忘性大,头天晚上吃了什么第二天就忘了,但是我们也不会说他“懂得忘记”。什么是“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懂的人,要会选择,分场合,知分寸。所以,“放下”没什么了不起,佛祖“懂得放下”却是看破红尘的大智慧;低头往往是懦弱,勾践懂得低头却是卧薪尝胆的大坚强。回到题目,哪怕“自欺欺人”是贬义词,“懂得自欺欺人”却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同样的道理,做的越多,不等于看的越明白。宋襄公自欺欺人不假,可要说他“懂得自欺欺人”,恐怕还差着那么一些。

 

弄明白了前提,让我们继续来看看,“自欺欺人”的外表之下,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往往我们说自欺欺人坏在哪里,坏就坏在让人看不清楚事实,盲目妄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自欺欺人的人自然有可能看不清局势,那“客观理性”的人,难道就真如他们自己所想的一般,算无遗策吗?我不是要抬杠,说反正大家都看不准,那看个什么劲头,而是要提醒大家,人生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看的。当你自己也成为“局”中的一部分时,自欺欺人的乐观应对,和所谓成熟理性的悲观应对,本身也是局势走向的重要影响。曹操挥鞭前指,“前有大梅林,可以止渴”,哪怕是自欺欺人,士兵们也是“口舌生津”,奋力向前终于找到水源。医学上也有,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称之为安慰剂效应。不错,自欺欺人说到底还是欺骗,然而我们真正关心的,究竟是有没有被骗,还是有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所以,自欺与否,其实终究只是次要矛盾,能否通过自欺的手段,摆脱“天欺”的结果,才是主要矛盾。

 


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能顺势找到,正方立论的大框架了。懂得自欺欺人,代表我们知道,某些场合和情景下,有分寸的自我欺骗,其实反而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来丧子,人生苦难莫过于此,我当然知道天堂来世不过虚妄,但这不妨碍我每日清香三柱,口诵经文,愿他们在来世无灾无难,得享太平;国家破碎,日寇肆虐,国军节节败退,义军苟延残喘,我真的看不见希望,但我坚信中华民族不会沉沦,终有一日山河重铸,国泰民安。盲目的自欺欺人当然不可取,然而有选择的自欺欺人却可以在我们有限的理性无法看透这重重黑暗的时刻,在我们心里点燃一盏名为“信仰”的明灯。称一声幸运,不为过吧。

 

好,到此为止,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自欺欺人,无论结果如何,说到底,某种程度上,总是放弃了理性和客观,是一种逃避的方法。如果你希望成就真正的伟大,就不能满足于此。当年中国陆沉,爱国青年千千万,唯有毛泽东等伟人,不谈“民族性”,不谈“国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才成就了最终的国家复兴。自欺欺人者哪怕有一时之勇,最终还是无法解决全部的现实问题。这点你正方难道要否认吗?

 

是不是好像挺有道理?如何应对呢?其实,这里的反方混淆了一个概念,幸运难道是只能排他的吗?诚然,伟人有智慧的头脑,冷静的判断,卓越的品性,不屈的意志,当然是他们的幸运;然而普通人在没有这些伟大品质的情况下,却依然可以通过懂得自欺欺人,在苦难中坚持,在逆境中挣扎,在悲伤中平静,是不是也可以是一种幸运。哪怕放到国家层面来说,有毛这样清醒的伟人,固然是国家之幸。然而有哪些吼着“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死守在雁门关、台儿庄、喜峰口的死国勇士,何尝,不也是国家之幸呢?

 


好,到这里,这道辩题的旅程也就走完了,我再花一点时间为大家回溯一下来时的风景,也为今后处理这类「看似劣势的辩题立场」归纳一些原则:

第一步,先做减法,挑出我们应当毅然放弃的劣势争论点,在这道题中,是要勇于承认自欺欺人的盲目性。

第二步,再做加法,从辩题、语境、案例中分析出扭转劣势语境的机会,比如题干中的「懂得」二字。自欺欺人是盲目,但是懂得何时应当盲目一把,却可以是一种更广博的智慧和襟怀。

第三步,分清主次,创造正面对决的胜利。自欺欺人的盲目性,是工具性的弊端;但懂得自欺欺人,却能让自己在绝境中焕发希望,是目的性的利益。主次一分,高下立见。

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是见好就收。懂得自欺欺人是一种智慧,可也未见得天下第一。承认有不同的处世之道,甚至有更好的处世之道,但不妨碍懂得自欺也是我辈凡人在荒谬世间的一份幸运和觉解,足矣。

 

牢记上面四步,即使再拿到这种略微反常识的持方,也不必觉得棘手。反而有时候,老词出新解,更容易给观众以新奇的启发和说服。近年来许多精彩的辩论比赛,也都是来自优秀的队伍把劣势持方打出了彩。


这里给大家出一道难一点的题:如果要论证「子女不应该孝顺父母」这个持方,你会怎么立论?欢迎在评论区,与我讨论。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更多精彩,尽在超级辩手。

我是殷烁,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超级辩手

    参考答案: 子女对父母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通常情况下,父母是最关爱孩子的人。所以,子女不需要“孝顺”父母,而只需要按照正常人的做法,你们对我那么好,我自然要一辈子对你们好。而反过来,假若有的父母对孩子本来就不怎么样,则也不必用道德去绑架强求。

  • Emma311

    诚然,儒家文化一直在倡导炎黄子孙一个孝字的道理。三字经等著作是一部接一部流传千古,在床头故事和游戏中一点点把这个思想渗入人心。可现在大多数人对这种思想的孝顺判断也许有些偏颇。事实上,就从二十四孝来说,多的是父母虐待孩子的事。若从孝顺,也就是顺从父母心思的角度来说,既然舜的父亲与继母纵火填土盼着他死去,那他也应该顺从父母的心意咯?试问反方辩友,舜到底应不应该孝顺他的父母呢

    超级辩手 回复 @Emma311: 从「顺」字做切分,是个想法。当然,这套立论对语言表达的分寸感要求可不低哇

  • 杰辩

    2个思路 第一个:子女和父母说白了只是社会赋予的一种角色,通常是由血缘关系构成的,偶尔也有其他例外,比如养父养母等,但其本质无外乎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人是养育你的人,但父母养育的品质也决定着与子女的关系,如果单纯鼓吹孝顺,说白了就是不管父母怎么养育子女都应无条件的理解和尊重显然违背了基本的人情建立法则,即付出和回报的对等。换言之一个总酗酒打你的父亲你还依然要无条件对其好未免太不过人情了。一个总用自己思想捆绑你梦想的母亲,难道要为孝顺就这样放弃自己所追求的梦想吗?(主要矛盾并非父母和子女这个社会角色,其本质就是那个养育你的人和你这个人之间的关系罢了)

  • 杰辩

    第二个:回归源头思考生你,养你,教育你,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如果这分别是不同的人,我们会如何回应。比如亲生父母生了你,后来因为没有钱把你寄给了可以养你的养父母,但是养父母虽然有钱但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给你请了一个私人家教,这个家教教育你且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在你心理一个是你几乎没有见过只是生了你的亲身父母,一个是给你物质条件为你花钱的养父母,还有一个是给你知识塑造你人格你非常喜欢的私人老师,在你心理更像是你的母亲。突然有一天他们都病了,请问你又该孝顺哪一个呢?所以我们发现子女与父母并非真正重要的关键,关键是那个人与你的感情有多深。孝顺本应在乎人情,而非那个社会绑定了的角色而已。

  • Emma311

    我方认为,子女不应该孝顺父母。五千年炎黄文明繁荣灿烂,靠的不是对父母的百依百顺,而是孝敬二字。敬能生德,相较于顺从来说,敬代表了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理性的,结合了内心的评判标准,结合了社会道德的评判标准。再拿舜举个例子。他选择了继续侍奉父母,而不是顺从的待在火光泥土下活活等死。。。。。。。(°ー°〃)差不多就这样吧

  • Kory张子睿

    孝顺父母为何不值得提倡,理由有二: 1.孝顺父母不利于父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父母虽然能扛起家里的一片天。但毕竟不是上帝和超人,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也存在部分观念的滞后,因而纯粹以“让老人开心”的目的,事事顺遂其意反而会导致悲剧。例如老人受保健品推销商忽悠,如果子女明知骗局而不提醒,最终不但浪费钱财,父母发觉后深感惭愧,家庭关系反倒陷入紧张。再例如职业规划方面,父母的眼光难免存在时代局限,某电竞选手努力说服对电竞有成见的父母,走上职业之路,获得世界冠军改变家庭命运被传为佳话。若是一句要孝顺,便把人的前程卡死在父母的眼界,子女不敢出一言以复,那便失去了多少追梦少年,于国于家都是巨大损失。

  • 乌龟蜗牛壳

    好喜欢你哈哈哈哈

    乌龟蜗牛壳 回复 @殷烁_kp:

  • 乌龟蜗牛壳

    好喜欢你哈哈哈哈

  • 尛丰

    q'qqqqqqql

  • 小胖子_m3

    殷六侠如何才能像你这样引经据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