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答疑:没有突出特长,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14.3 答疑:没有突出特长,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00:00
10:0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Ray。


个人品牌是需要时间积累和打磨的。一开始一定会有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只要不断地实践,就一定会越来越清晰。其实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本周答疑和你分享三个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觉得自己的各项能力很均衡,没有突出的特长,这时该如何打造这种个人品牌呢?


很多人在刚开始考虑自己定位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先和你分享一个商业案例。牙膏厂家常年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推陈出新。


因为他们发现,消费者爱赶潮流。一个高露洁使用久了的人,就很容易试试看黑人牙膏。要留住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品牌内持续创新。但是牙膏这个玩意生产这么多年,生产配方已经很稳定了。怎么办?


其实,更多的创新在品牌和概念层面——就像你今天看到的。不同牙膏的品牌品类,有些主打洁白、有些主打竹炭、有些主打防蛀牙。这些牙膏的成分都差不多,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包装不同,以及提醒你功效的“提醒剂”不同——有淡淡薄荷味的是在提示你可以清新口气,有淡淡食盐味道的是在暗示你可以杀菌……区分这些牙膏的不是真正的功效,而是你被勾起的注意力。因此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回到人的层面,一款普通牙膏就像是能力均衡,但缺乏特长的人。这样你很难有意愿去购买。所以,你还是需要把大家的注意力聚焦到你身上最受欢迎的一个特色、优势或者需求上,先把自己推出去。


比如,你所在的组织里最缺乏的是沟通能力强的人,那你就要侧重于强调自己是个沟通高手;如果组织里稀缺的是执行力强的人,就强调自己执行力强。


时间一长,更多沟通或执行的需求也会找到你,锻炼的机会变多,你也就成了名牌。


问题2:如果我有好几个定位方向,不确定选哪一个,该怎么办?


还记得我曾经和你分享过用假设法学习吗?其实在这,同样可以运用假设和反馈的机制来指导个人品牌的迭代。


你可以先尝试一个假设的定位方向,然后运营一段时间,收集反馈,再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


具体实操步骤是三步:第一步,收集数据,试着分析原因;第二步,提出假设,拿出对应方案;第三步,最后,验证你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    


如何具体运用这三步来保证结果呢?


我和你举一个例子7-11超市的例子。7-11非常熟练地运用假设法来优化他们的热卖商品。


一间7-11店铺在选品饭团的时候,如果前天和昨天的饭团都卖出去10份,但是今天卖出去20份,店长就会思考为什么饭团的销量会增加。


是因为面包缺货了,所以顾客没办法,只能买饭团,还是天气有变化,还是来店的顾客年龄和性别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第一步,找到数据中的变化和不寻常之处,并试着分析原因。

 

接下来,进行第二和第三步,提出假设并通过行动方案验证和修正假设。 如果你是这个便利店的店长,已经拿到了销售数据,并且洞察到了一个可能性:今天之所以饭团卖得多,是因为面包没货了。


那么接下来,你怎么验证呢?你可以拿两天来测试这个可能性:


第一天,保持面包缺货,饭团充分供应,看看是否能够维持销量。第二天,让面包充足,饭团也充分供应,看看饭团销量是否会降低。


如果第一天饭团持续热卖,而第二天饭团销量降低,就可以得出结论:确实面包和饭团的关系是有你没我。以后想要拉动单品销量,就可以利用这个相关性来做解决方案。


而如果第一天饭团持续热卖,但第二天饭团销量依然很好。这个时候,相关性就不足了,需要引入其他的条件,继续验证,譬如是不是天气因素导致的。


同样,如果第一天饭团的销量降低了,第二天饭团的销量不管是否降低,都可以得出结论,需要引入其他条件来继续验证。


通过数据得到假设,再快速验证,就是不断优化你个人品牌,找到方向的有效办法。


回到个人身上,比如你想建立一个段子手的个人品牌,你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吐槽工作的段子。平时你发段子,一般半小时就有50个人点赞,但今天却事与愿违,点赞数只有三四个。


怎么办?运用数据化思维来优化的方式是,你可以拉一张表,把你以往发的内容,根据发布时间、内容类型、内容详情、点赞数量来进行排列。


你可能会发现,一般在午饭时间发的动态被点赞多,而吐槽电影的段子被点赞更多。那你明天试试在午饭时间发一条吐槽电影的段子,看看点赞数是不是有50个。


如果有,那么恭喜,你得到了一个正确的数据反馈,优化了你的个人品牌积累。


问题3:在本周的第一节课中,你提到找对的人帮助宣传,具体怎么做呢?


向他人借力,尤其是向有影响力的人物借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首先,你要明确向谁借力。 怎么选人呢?想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提升你的影响力,有两种力量最好用。


一种是同领域的资深前辈,他能提携你,为你的品牌做背书;第二种是对你的影响力和品牌有需求的受众,他能作为你的用户,能帮你完成“口碑传播”。


选好了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后,你就要想办法与这些人建立联系,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了。 你可以持续输出观点,获得他们的欣赏和信赖。也可以做一些吸引注意力的行为,引起对方关注。


这种联系也可以是广义上的,比如参与到一个宏大的活动当中。像前两年很热的“冰桶挑战”,普通人也能通过点名和接力,与名人产生了联系。


最后,要向他人借力,你需要洞察他人的需求,并且先想办法满足他人的需求,再请他人协助你达成你的目标。 比如,“冰桶挑战”满足的就是名人需要树立自己的公益形象这样的需求。


我们来详细讲讲“冰桶挑战”的故事,帮你理解这个活动的发起人是怎么向名人借力,来实现自己的诉求的。


“冰桶挑战”的发起人是美国29岁的棒球选手彼得·弗雷特斯。他被查出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ALS(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一旦被确诊得了这种病,只有25%的人能够再活5年。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是一个特例,他患有这种罕见病并活了超过20年。


这种病不但罕见,而且无药可救。彼得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这种病,寻找治疗的方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借商界名人、明星政要的力,通过传播,让ALS这种病为更多人所知晓。


彼得原先是专业运动员,运动员圈里有一个游戏,就是“浇冰水捐钱”。一个运动员浇完了再指定另外一个人来进行挑战,同时要求,如果不愿意接受挑战,那么就要对某一个组织捐款。


于是,彼得在Facebook上发起了类似规则的“冰桶挑战”。他的遭遇打动了很多人,这个活动看起来又没有门槛。于是,在家人好友的帮助下,这个活动慢慢被传播起来,很多名人被点名。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直接捐钱,你们别要我冰水浇身就行”。


不仅是奥巴马,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苹果现在的CEO蒂姆·库克,都积极响应并大肆传播。而在国内,雷军、刘德华、王石也都积极响应。这个公益活动通过向这些明星大佬们借力,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仅仅在美国就有170万人参与挑战,250万人捐款,总金额达1.15亿美元。这可能是为某种疾病或紧急情况捐助最多的纪录。


好了,今天的答疑就到这。


欢迎你在社群以及评论中继续互动讨论。我会挑选精彩评论和大家互动。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劉無極

    最文明的大脑:没有突出特长打造个人品牌的方式

  • 饺子饺子饺子呀

    此刻,我清楚的意识到,数据分析师其实就是帮助公司分析反馈,辅助决策,促进优化和调整哒。我算知道我的半年总结报告突出啥重点了,这波涛汹涌的灵感呀。感谢知识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