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食谈丨爱上烘焙,因为受不了美国“齁”

百家食谈丨爱上烘焙,因为受不了美国“齁”

00:00
09:15


几乎所有初到美国的中国人,花钱购物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美元折合一下,在心里算个账等于多少人民币,结果就是觉得什么都太贵了!想来可不是吗?即使99美分一瓶的瓶装水,折成人民币不也得六七块钱。我的天呐!



于是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不二选择。打个比方,在国内那种召之即来、呼朋唤友地随时出去搓一顿的习惯必须得改,尽量自己在家做着吃。说到做饭,就离不开主食,没有了出门下楼随处可见的卖大饼面条、馒头花卷的主食厨房,每个人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各种白案手艺。再进一步,有闲的人就开始琢磨烘焙了,因为几乎所有美式厨房都会在灶台下配有一个大烤箱,不论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虽然鄙人酷爱烹饪,但在国内时仅限于煎炒烹炸,做馅儿货除了饺子还算拿手,其它都是初级水平。入手烘焙更只是因为有了面包机后,趁新鲜劲儿时烤过几次。前面说过,刚到美国时我上过一段语言学校。学制是半天的,下午一点半以后回家就没事儿了,按时间算可以说是半个闲人。一日收拾厨房时看到占灶台三分之二的大烤箱闲置,便决定学学新手艺——不仅要学会白案,成为高手,还要中西通吃!



相比于红案,学习烘焙好像要容易许多,当然创新除外。因为所有的烘焙食谱(包括半成品)都有严格的“剂量”要求和温度限制(感觉上就像做实验);而且似乎稍差一点儿不仅口感不足,形状上也会与目标相距甚远。不过,自打第一次按美国食谱烤过一个面包以后,我便决定不再参照上面的“配方”了——因为太甜了!



尝过美国普通超市或是烘培店蛋糕类甜点的人都知道,似乎所有的食品都是重油重糖,用老北京话“齁”来形容那正是“入木三分”。我打小儿最爱吃甜的,如果连我都受不了,那恐怕就不是一般的甜和腻了。此外,最不好之处就是除了糖和油,其他的香味可能就被盖住了。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后来我做烘焙食品时都会在原来的食谱上酌量递减,直到自认为合适为止。现在我做蛋糕饼干面包虽然也是照着美国食谱做,什么面粉、鸡蛋、香草、肉桂、巧克力等食材,用量杯量勺一丝不苟地称量,但奶油基本上是食谱标准的二分之一,糖则是三分之一。



美国流行这么一种家庭聚会,就是主人提供场地和必备的物品,每个客人各自带拿手的菜肴或者甜点参加。开始时我总是费劲巴力地炒个中国菜带过去,但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赏识”;后来学会了烘培,尝过我带去甜点的人都觉得新鲜,还会跑过来问怎么做的。



其实哪有什么独家秘方啊?不过就是减油减糖,突出食材自有的香味罢了。



本期内容

文字:铁维顺

播音:杨克

录音/剪辑:杜若曦

排版:李白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copyright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jhyy16

    老师,您好。感谢您能说说藜麦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