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互联网时代,大量内容平台出现。内容平台的一些精品内容甚至催生了“内容付费”,也成就了无数以生产内容谋生的自媒体人。
看起来风生水起的内容平台,为什么会被投资圈人士定性为“传统”、“衰落”,内容平台未来的出路又会在哪里呢?
传统的内容平台,一般分为文字为主的“文字内容聚合平台”和以图片为主的“图像内容聚合平台”,但都是“静态内容形式”,而当前的内容平台则是多媒体形式当道,整合文字、图像、影片,甚至还可以加入直播功能。
同时,社交平台已成为当代内容平台之王,微信之所以能维持超强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社交平台,而社交平台最大的两大优势便是超高的惯性黏度,以及便利的用户交谈与多方互动模式。
传统平台的衰落原因主要与其广告思维和内容传播模式有关,广告形式单一再加上没有多元的商业模式也是这类内容平台(包括自媒体平台以及新闻平台)日益衰微的主因。
就整体来看,动态的视频形式(动态内容),尤其是短视频才是主流趋势。
目前,已有更多新的小众内容平台正以实验性的创新模式取得了不错好的成绩,像是“罗辑思维”整合专业人才然后当他们的经纪人,或像是“吴晓波频道”借助个人及其个人品牌团队的影响力,从而开创出内容变现新天地的小清新内容平台已愈来愈多。
“头部IP”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半艺人半创作色彩、没那么强调专业知识性的“同道大叔”便是其中一例,他们共同成就出另一种被称为是“内容矩阵”的品牌IP小众平台。
可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虽然目前粉丝经济仍是主流,但伴随内容智能推荐的趋势,内容创作者不必全依靠粉丝(订阅或关注),也能获得内容曝光的机会。
这是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内容推送模式开始产生质变的一个重要变异点,对于目前陷于内容付费模式僵局的内容平台(新闻内容平台、专业内容平台、评论内容平台等),将是挣脱困境的新出口。
在这个“小众平台”趋势背后,可以注意到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很明显如今内容变现的形态开始转往影音模式而去,当然,直播也很有吸引力,但未必会是唯一模式。
第二,以往内容平台的价值取向非常注重多内容形式联动,也就是以动漫、小说创作为主,漫威集团、宫崎峻等就是动漫创作变现的最佳案例。
国内由小说转成电影的《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剧本形态的宫廷剧小说《后宫甄嬛传》、玄幻小说《花千骨》等则是剧本小说创作变现的最佳代表例,这两大类内容都被认为其最终的创作产物有足以成为图像与影视作品的动能。
也就是具有拍成电影或成为手游素材的价值(通常流动的轨迹模式是:先有图像或文字创作之后,然后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再流至为手游取用人物或故事等素材;但也有逆向操作者,例如魔兽本是一款很受欢迎的游戏,2016年被拍成电影,网易的手游大作《阴阳师》据传也将要被拍成电影)。
因而这类创作也多偏向于娱乐性质属性,也就是目前最当红的“IP授权”领域。
第三,目前尚未成为主流的其他“内容变现”产业也很诱人,像是“知识类”、“导购类”等,但并非都具备成熟的变现模式。
要打破内容变现的僵局,必须要同时着眼于内容创作者与知识学习者或娱乐享受者这两方,才能从中找到出路,形成具有经济效应的生态平台,整个内容平台也会有更多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包括商业模式、平台形态与内容形式等。
平台的核心要素是人与内容、需求与变现。
内容产业最核心的元素即为内容创作者,内容的价值是来自创作者与欣赏者愿意支付的价值而定,因此人的价值应胜于内容的价值。
具有某类才艺的内容创作者,我们可以“艺人”视之,当艺人或以其全新独创、或以创新组合形式而创作出文字、影像等内容、物件或工艺品,此即“内容生产”。另者,所有艺人所创作的心态各异产物,当其被导入某个生态平台而具有经济效益时,这些创作者及其内容所组构之生态系,便可统称为内容产业。
很明显,“创作者”是内容产业之根。但内容的“经纪平台”重要性会愈发明显:
第一,经纪平台更关注创作者,而非仅内容本身,也就是说,创造出的商业模式会是以发展“IP价值”为本的新模式。
第二,除了内容估值的鉴定外,对内容生产者的估价也是一个规划重点,也就是说“内容经纪平台”会是实现将“IP创作者”及IP内容“证券化”的一个很好开端。
实现IP化,首先要将创作者(艺人)分门别类,将“对内容的关注”转移至“对人的关注”上。
孔子谓人概有六艺,而当代内容创作者,依其技能之表现大抵也可粗略分为6类:“讲者、写者、绘者、演者、做者、制者”,其分别领衔“言艺、文艺、画艺、演艺、工艺与制艺”这六项才华。
而作为内容生产者,通常具备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比如一位能以文字发表其教学才能的教师(写成书、文章或编成教材),即为“写者”;如果他也能以演讲的方式(线上或线下教学)行使这些内容创作,那么便是一位“讲者”。
像吴晓波便以能够讲述经济和文史著称,不但能跨多种学科领域,同时身兼“写者”或“讲者”两大艺能。
那么大致有如下内容形式:
知识型:文学、财经、科技等。
创作型:小说、漫画等。
实用型:烹饪、星座、健身、美容等。
娱乐型/表演型:唱歌、跳舞、表演、剧作演出等。
教学型:外语教学、课程、讲座等。
艺创型:绘画美术、音乐演奏、金工设计等。
插科打诨型:小品相声、说学逗唱、讲笑话等。
对于不同内容,需要有不同的变现模式。目前已知的内容产业商业模式,大抵可以分成四种。
1、YouTube模式(广告分润模式)
Youtube创造出了许多高人气的网红,以财富杂志公布今年度最富有的Youtuber帐号名为“DanTDM”,是一名只有26岁、曾在英国Tesco卖场工作的少年,其真实名字是Daniel Middleton。
他上传的内容是自己玩沙盒游戏Minecraft的直播以及趣味挑战的视频,靠广告分润,今年总共赚进了1650万美元。
2、Netflix模式(订阅模式)
Netflix模式主要的内容变现模式是“向订户收费”。以会员收费为主的Netflix模式,好处是不必依赖广告、收益稳定,但是相对扩张成本较高。
其问题就在于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盲区,Netflix必须吸引足够的新客户,才能支付这些原创内容的成本,而同时Netflix也必须获得足够的获利。
因为Netflix不惜大手笔制作电视和电影,现金流已连两年都为负值,过去一年为负21亿美元,未来三年还将支出超过130亿美元来生产。
3、漫威模式(IP授权模式)
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漫威工作室以宇宙及奇幻元素为背景所创作之漫画虽然大受欢迎,苦于没有资金拍电影,但已然懂得利用IP授权模式将作品打入好莱坞,
授权给制片商,并从票房中获得更多利润抽成。
漫威便是这样逐渐积累资金,也让作品打开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渗透力,就和哈利波特效应一样,最后漫威的漫画及人物很快地便广为全球周知。
没多久后,有了财力和实力为后盾的漫威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便自己成立电影公司Marvel Studios(漫威娱乐),一口气吃下所有利润,成功开启漫威帝国。
4、阅文模式(电子书订购及知识订阅模式)
阅文集团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用户可以免费阅读书籍的头几章,如果要接着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就得付费,都是属于免费模式的变形。
目前这套模式也为大多数的内容网站平台所采用,像纽约时报的线上版,不过他们采用的是和线上音乐平台类似的另一种设计。用户可以免费阅读完整文章,但是每月只能享有若干篇的免费额度,如果超过免费阅读额度便会限制存取,若是读者选择加入成为付费会员便能每月随意阅读。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以及不同地域付费氛围的不同,这种依“量”分制(免费与付费区隔)的商业模式目前看来成效不彰。
这四种模式也可以彼此混搭,比如,OTT模式大致可分为用户付费或“观看广告便可免费收看”这两种方式,也就是将YouTube模式与Netflix模式同做混搭。
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提供“免费看”模式,不过他们也会通过引进热门剧集,再利用观众爱追剧的“时间差”设计,来成功吸引付费会员,其规划的商业模式是:收费会员可以优先看到新剧集和电影,而免费会员则必须在观看前和观赏中途被强制收看广告。
除了以上方式,“赞赏”也已被纳为常规的获利模式,这样的创新手段很令人振奋,相信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内容变现的新获利模式。
但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基于这些获利模式展开的“艺人经纪”,将成为完善内容平台生态的起点。
内容平台的出路在何方网络时代,自媒体和IP如何通过创造优质内容迅速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