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睡平安】042.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这会构成他非常美好的生命底层代码

【睡睡平安】042.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这会构成他非常美好的生命底层代码

00:00
18:02


活在祖辈的延长线里,是我们拥有力量感的重要原因 


继续我们《论语》的学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是说,当一个人的父亲活着时,我们可以观察他的人生观、态度和志向。当他的父亲过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这个人三年之内仍然延续着他父亲生前做过的事情,没有大的改变,就算是真正的孝。


人们历来对这句话有很多的争议,很多人都说:“儒家好迂腐呀,父亲在的时候就要听他的,如果父亲的做法是错的,在他去世后的三年还要延续错误的做法吗?”


有些时候,我会在喜马拉雅FM或者“自在睡觉”微信公众号里看到有些朋友留言:听《论语》总是让人感觉有点儿压抑,不像《庄子》那么放达。因为孔子总是给人们一些标准,而这些标准让人们在做不到的时候觉得很刻板。


其实,我们现代人读《论语》,不需要完全按照孔子当时的语言和行为(因为时空已变),而是去体会其背后传承的精神。


就像华杉先生在《华杉讲透论语》这本书里讲的,他的父亲过世一年多了,他为什么不去改变父亲生前做的一些事情呢?


因为家里的院子是父亲所建;树木是父亲所植。他居住在这里缅怀父亲,喜欢着父亲生前喜欢的家居和摆设,资助着父亲生前资助过的亲友……他用这种方式继续爱着他的父亲。当我看到华杉先生的这段话时,甚为感动。


我们并不是刻板地延续父亲所做的事,而是把他曾经做过的有意义的事传承下去,让自己活在一段历史的长河当中。


我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一个话题——为什么一个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或者说他的生命拥有某种力量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活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他知道自己是父辈的延续,是儿女的初始。就像任何一个点,如果前面有来路,未来有去向的话,这个点是被固定在那里的。这就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传承的基因。


一个家族是这样,一家公司也是这样。之前我去日本,发现日本的有些东西是很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比如很多维系了几百年的家族企业,可能这家企业做得并不大,就是一间药铺。但这里的所有员工在做每项工作时都会想:“我不可以做得太差。”因为祖先父辈曾经把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他们会在“天上”看着你。


就是这种隐隐地觉得“我不可以辱没家门”的想法,令他们可以不断地保持品质,并且让这家公司或这个家族事业得以源远流长。


这种活在祖辈的延长线里的感觉,其实有些时候恰是亚洲人,尤其是儒家文化圈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如果你有孩子,你一定会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孔子眼中,人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人,而是活在一个家族序列里的。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和祖辈之间、个人和子女之间,拥有不可切割的联系。而这种不可切割的联系,就是我们获得一切安全感的来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某些时刻隐隐地感受到祖先对他各种形式的帮助。也许有些时候仅仅是一种心理暗示,有些时候是一种内心坚持的传承。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当你觉得自己不可以给“天上”的父辈丢脸时,就会有种虽然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但仍然严格要求自己的能力,这种心智模式是很重要的。


在广东,尤其是广州、顺德这些地方,如果你去一个本地人的家里,会看见家里供奉着祖宗牌位(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我只在福建和广东见过)。几乎每个老广东人的家里,逢年过节,都要拜土地、拜灶神,还要拜祖先。


在这种自我暗示的过程当中,人也就变成了一个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的人。中华民族得以延绵至今,就是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集体意识。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很多批判儒家思想的人。而大部分批判的人,都是因为从来没有认真读过儒家思想。还有一部分人,以反对儒家思想的名义,彰显自我存在的价值。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你有了孩子,你一定会有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言行和举止——不希望给祖先丢脸,同时也希望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


我有一位地产公司的高管朋友,有一天跟他很感慨地讲述了他和他的老板一段互动的短信。他说某一年,他给他的老板发短信表示感谢,他的老板回复给他的是:“让我们为人民做些事情,让我们都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


朋友跟我转述这句话时,眼中居然有种温暖湿润的感觉。我看见一位四五十岁的男人如此动情,就知道那句话一定深深地击中了他。


一个活在这种心智模式里的人,不会成为坏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这不是靠法律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也不是靠奖励、积分、工资、绩效、KPI等能够达到的,仅仅是因为内心的那种相信。


所以,如果我们民族的每个人都开始慢慢地有种坚定的信念——不可以让祖先丢脸,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会减少多少社会管理成本,又会让多少人得以安然入眠。



基于信任、同情和爱的传递,是我们获得安全感和力量的源泉 


有一天,我在录节目之前,儿子突然发烧,我就赶回去帮他做推拿、刮痧。他怕疼,于是我用很轻柔的方法帮他把火“引”下来,但他还是会疼,因为小孩子发烧的时候碰他身体哪儿都会疼。


于是我带着他站桩,站着站着,他的身体和精神就放松了。放松了之后,他突然说要上厕所,我就知道他的病已经好了。大部分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只要下面一通,马上就能退烧。


果然是这样,十分钟之后,小伙子很精神地下楼了,他问我:“你今天怎么这么有空啊?”(因为有些时候我回家比较晚。)我说:“爸爸很想告诉你,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基于爱,而不是基于恐惧。我今天回来帮你做的一切事情,不是因为我怕你,而是因为爱。你要记着这样的感觉,也许有一天当你有了孩子以后,你会把这种习惯传递下去。”


当时,我记得我很感激上苍的加持。在我家里有一个佛堂,供着观音像,我趴在地上跟菩萨表示感谢,开始诵经。


我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把他的肚子贴在我的背上,当我诵经的时候,他会感受到那种振动,这时他会哈哈大笑。但是现在他已经开始慢慢地感受到了,他一直活在一个习惯的序列里面。


如果一百年以后,我成为了他所说的“远去”的爹,他会想到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些时刻,构成他非常美好的生命底层代码,他也愿意把曾经我这样对待他的方法传递下去。


这就是本篇小梁讲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的核心内涵——基于信任、同情和爱,我们得以把一些很重要的情绪交流模式、审美、做事的方法传递下去。而这种传递,其实是让每个人获得安全感、力量的根本原因(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这样)。


如果今天晚上你突然睡不着觉,也许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冥想练习——回想一下小时候,你生病的时候,趴在父亲或者母亲的背上,赶去医院看病。或者他们很焦虑地看着你,把水果罐头拿出来给你吃——也许你小时候会因为想吃水果罐头而装病。


但是现在想起来,那些不都是满满的幸福的回忆吗?这种幸福的回忆,是一种洋溢在颅内和胸腔里的温暖,它会把你带进童年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梦乡。


好的睡眠,并不是因为你能够很好地进入梦乡,而是因为你唤起了曾经睡得非常好的回忆。让那种回忆包裹你身体的里里外外吧,你会进入一个非常好的睡眠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翟墨颜值皮肤抗衰中心

    我父亲在我18岁时候去世了,那之后我一直陷入一种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直到去年听梁注庄子,讲到庄子的老婆死了,庄子和朋友在那击缶而歌,那一刻我释然了。我想父亲自由了,他去到了一个更美丽的地方,而我们也终将往那边去。还会在团圆。而今天听论语,我知道父亲的善良、勤劳、乐于助人也一直支持着我,他的精神和灵魂呢从未离开。 庄子让你做自己,随心,不束缚。论语呢,儒家思想,常被统治者用来管理族人或国人,它用道德标准来束缚你,让你觉得不能很好的做自己。而我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当你静下心来,面对,察觉自己为什么会觉得压抑难受,为什么不喜欢,去剖析问题的根源,我想会比单纯的抵触会好一些。谢谢大家

  • Pephbee___菲比

    睡前给女儿揉腹都会加一点意念,把自己的能量通过掌心到达她的腹内。很多年前,从娱乐串串烧开始认识梁同学,听你的东西很舒服,让人心安。希望你能一直分享下去,活儿不错☺️加油干

  • 13925191agu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福的童年,不要总提童年,要活在当下。

  • 朴樘

    梁老师,您说不能给祖先丢脸,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当今社会女性出嫁后该如何调整好心态呢?我的祖先是谁?

    兰花与牡丹 回复 @朴樘: Good question

  • 听友116265223

    小小梁有这样一位父亲太幸福了!

  • 仙境兔灵

    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基于爱~而非恐惧~说的真心很好~(◔◡◔)~

  • 明恬

    还在听庄子,这边基本放弃了

  • 艾ai0

    听论语不是压抑的感觉,是深沉……!

  • 林淼8

    想起了去年过世的爸爸

  • 仙境兔灵

    听到后面~有些感动~(◍•ᴗ•◍)~有些想流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