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芒种(3):芒种忙到什么程度?

23 芒种(************

00:00
11:05

【购买《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微信ID:kylin0503 发送购买截图,加入宋老师VIP专享讨论群,群里提出的问题会不定期被宋老师回答呦】

芒种忙到什么程度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在农耕社会,人们什么最忙?春争日,夏争时。夏天比春天忙。


那么夏天什么最忙?有一句谚语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


从小满到芒种,都要抢时间,赶时间,都很忙。但相比之下,芒种更忙。


那么今天这一讲,咱们就来聊一聊芒种时节人们在忙什么,忙到什么程度。

清代-蒋淑-丰盈和乐图扇页


人们春天很忙,要耕、要种;秋天也很忙,要收、要藏。而芒种时节,是既要收、要藏,还要耕、要种。所谓芒种,就是指有芒的作物(麦)当收,有芒的作物(稻)当种。

冬小麦成熟及收获进度


当然,全国各地麦收的进度不同。有些地方是立夏时节开始麦收,有些地方要到小暑时节才陆续麦收,时间跨度很大。而芒种时节的夏收夏种是指24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也是冬小麦的主产区。(当然,历史上的各个年代,由于气候差异,麦收的进度与现代的状况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这个时候南方是栽秧割麦两头忙,北方是收麦种豆两头忙。其实更确切但也概括的说法,是芒种样样忙,要忙着麦收,还要忙活棉花、玉米,还有各种蔬菜,还有各种果树,各种家禽家畜的饲养,真的是一言难尽,所以那就先说大家的共同点,麦收。麦收,都忙什么呢?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一割、二拉、三打、四晒、五藏。这是一条龙的流程,需要一气呵成地快速完成。先收割,再拉到场院,脱粒、吹扬、翻晒,最后归仓。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遭遇恶劣天气,都可能意味着半年的收成,功亏一篑。所以要抢收急打场,收到仓里才算粮。


一年当中,有两次收获,秋收和以麦收为主的夏收,那为什么要强调夏收更忙呢?


这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秋收时节降雨锐减,所谓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天气变得平淡,悬念少了。而夏收时节,正是降雨增多,强对流天气高发的时段。芒种时节的全国平均降水量是寒露时节的7倍。再以北京为例,一年之中42%的冰雹发生在6月,6月的降雨有76%也就是超过3/4都伴随着雷暴大风。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所以在降水增多、雷暴大风冰雹的高发期,麦收真的是龙口夺粮


麦收过程中的割、拉、打、晒、藏这五个环节,前四个环节,完全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对于南方而言,芒种夏至是水节,是一年之中最多云、也最多雨的时节。一旦碰上个大晴天,岂能轻易浪费?!对于北方地区来说,本来降水概率并不算高,但往往局地性强、突发性强,常常让人猝不及防。人们还得在百忙之中做好和老天爷打游击战的准备。


第二个原因同样与天气有关系,这就是温度。芒种时节,全国平均最高气温比寒露时节高出8.8℃,而且还处于上升期。小麦成熟的时候温度高而且天气还越来越热,几天的工夫就能由青变黄,是急匆匆地成熟。而水稻成熟的时候温度低而且天气还越来越凉,灌浆进程缓慢,是慢悠悠地成熟。所以叫做“麦黄三日,稻黄三十”。所以收麦子和收稻子的节奏完全不一样,在这一点上,大家有着充分的共识:“夏收要紧、秋收要稳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有一句谚语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是说蚕一会儿就老了,麦子半天儿就熟了。所以不能等。麦收恰到好处的火候儿九成熟,十成收,就是麦子到九成熟的时候就得赶紧收,割完之后麦秆其实还可以继续向籽粒输送养分。倘若完全成熟的时候,就会出现籽粒养分倒流以及折秆掉穗落粒的情况,所以叫做十成熟,一成丢


第三个原因是秋收之后,土地还有稍微休息一下的时间,而夏收之后马上就是夏种,所谓“双抢”,抢收和抢种几乎是无缝链接。


谚语说:稻老要养,麦老要抢。稻子成熟的时候秋高气爽,气温逐渐走低,水稻熟得慢。所以可适当推迟收割,为了使稻子的籽粒养分更充足,可以适当多给它一点养老的时间。可是麦子却完全没有养老的时间,割完麦子之后,还要赶紧种稻子或者种豆子。地不歇,人也不歇。平时与世无争之人,这个时候也得争一争。这时候,人们还哪敢顾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披星戴月都是常态。


所以麦收时节,田里的景象是“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


早上田里还是金灿灿的麦子,中午就已经割完了,眼前又恢复了土地原本的黑色。但是到了晚上,田里又种上了新的一茬青绿的秧苗。一天当中,田地的三种颜色,正是芒种之忙的真实写照。金黄的麦浪,转眼之间又化作嫩绿的稻秧。是麦穗收尽,稻秧登场。旱地耕过,灌作水田。无暇庆贺麦收,又要开始插秧了。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时节,人们一直在忙,真的是忙到精疲力尽。


谚语说: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这句话有多种解读:一是说明农民在田地里忙碌了一天,满身疲惫,累到走不动路。二是说芒种时节往往经常,道路泥泞湿滑,走路时要相互搀扶。三是入夏之后,天气潮湿闷热,总有一种阴沉沉、湿漉漉、黏腻腻的不适感。本来就累,又吃不好、睡不好,周身无力、病怏怏的感觉。


我在文本当中贴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观刈麦》,这首诗所刻画的,正是芒种时节的情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


是说农民们一年之中清闲的日子很少,农历五月尤其繁忙。而且这个时候是所有人都在忙,正所谓“麦黄农忙,绣女出房”。


家里的壮劳力在田里,脚被热气蒸着,背被烈日烤着,不敢去想累不累、热不热,只想趁着太阳落山之前,趁着梅雨到来之前,赶紧多一点收获。婆婆和媳妇担着吃的,小孩子提着喝的,一起送到田里去。贫穷的妇人抱着孩子,挎着筐,在收获的麦地里,仔细地捡拾着遗漏下的麦穗…


芒种之忙,能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虽然,现在的耕种和收割渐渐地,部分实现了机械化,但曾经沿袭数千年的芒种之忙,记录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勤劳和坚韧,成为这个民族精神基因的一部分。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的主题就是芒种时节,人们因何而忙,忙到什么程度。芒种之忙,超越了节气的范畴,让我们心存敬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山水up

    捡麦穗时老师还发给我们仁丹防中暑,可高兴了。栽稻秧时看见好多水蛭,水蛇,还有很多泥鳅,快乐着呢

  • 悦读悦赞

    谢谢宋英杰老师精彩演播!听后更觉农民之辛苦,更觉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应感恩生活!

    气象先生宋英杰 回复 @悦读悦赞:

  • 在其板屋

    宋老师:我的老家在豫西北,割完麦子,紧跟着点玉米。没想到有些地方是割完麦子,种稻子。听您的节日,让我开了眼界。

    老鼠Jerry 回复 @在其板屋: 我是信阳的,我们这里既种水稻,又种小麦。

  • 山水up

    小时夜间去社场粉麦子,收麦粒,用苫布给麦垛遮雨,需要很多社员同时劳动。但想到白得透亮的烙饼,没感觉特别辛苦。农民,不干怎么生活呢?学校在麦收时节还放麦秋假,捡麦穗,种豆子,间棒子苗,也很快乐。现在不。那么劳累了,但吃不到那么好的白面了。

  • 丁香友声

    我们那里割完麦子,马上种上玉米,一年两季

  • 老鼠Jerry

    请问宋老师,能种小麦又能种水稻的地方就集中在我们淮河流域吧?

  • 老鼠Jerry

    听着真有意思!但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的我们老家农民确实很辛苦!

  • 灿灿的夏文心

    在哪里看全国收麦地图?

  • 1860101deyu

    听出来小时候的回忆,农忙的景象浮现眼前。

  • 老鼠Jerry

    小时候觉得捡麦穗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成年之后才能体会到那时候有多辛苦。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