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
Facebook,扎克伯格1984年出生的80后。杨致远1968.谷歌两个创始人1973年。亚马逊贝佐斯1964年。1955年的乔布斯和盖茨。扎克伯格高中时,已经在家里附近的Mercy College上课。扎克伯格很喜欢程序设计,特别是沟通工具与游戏类。他还开发过名为ZuckNet的软件程序,让父亲可以在家里与牙医诊所交流。这一套系统甚至可视为后来的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扎克伯格在高中时期,创作了名为Synapse Media Player的音乐程序,并且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并且被贴到Slashdot上,被PC Magazine的五星评价为3颗星。微软与美国在线当时就想要招揽并训练扎克伯格,不过扎克伯格仍选择于2002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在哈佛时代,扎克伯格被称誉为是“程序神人”
二年级时他开发出名为CourseMatch的程序,这是一个依据其他学生选课逻辑而让用户参考选课的程序。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发了另一个程序,名为Facemash,让学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选择最佳外貌的人。根据室友回忆,他做这个只是因为好玩。Hasit如此解释:“他有几本名为脸书(Face Books)的书,里面包括著学生的名字与照片。起初,他创建一个网站,放上几张照片,两张男生照片和两张女生照片,浏览者可以选择哪一张最“辣”,并且根据投票结果来排行。”这个竞赛进行了一个周末之久,但是到周一早晨,被校方关闭,因为哈佛的服务器被灌爆,因此不准学生进入这个网站。此外,很多学生也反映,他们的照片在未经授权下被使用。扎克伯格为此公开道歉,并且在校报上公开表示“这是不适当的举动”。不过,扎克伯格出自好玩的这个网站,后来一直被学生要求要发展出一个包含照片与交往细节的校内网站。根据Hasit的回忆,马克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并且决定如果学校不干的话,他要干,他将会建一个比学校更棒的站。
2004年2月,马克·扎克伯格和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克里斯·休斯 (Chris Hughes)、爱德华多·萨维林 (Eduardo Saverin) 在他们的哈佛大学宿舍里推出了网站theFacebook.com。在二年级结束时,扎 克伯格从哈佛退学,专心经营这个网站。Facebook在哈佛推 出的消息,就像邀请新生参加星期五狂欢晚会的消 息一样不胫而走,迅速扩展到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2004年3月,他们将总部搬到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图。在那里,他们睡在朋友的沙发上。扎克伯格坚 持说,他们不是简单地创建另一个在线工具,让大学生们相互沟通而已。相反,他将Facebook看作一个社会公器。他解释说,有朝一日,每个人都可 以用它在网络上找人,那将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数字 电话簿。同年9月,Facebook有近 100万名活跃用户,到年底,扩展到了800 多个大学的网络。该公司还从Accel Partners公司筹集了 127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
2005年,Facebook的服务扩大到高中网络和国外的学校,在2005年10月,活跃用户达到了 550 万名。看到公司惊人的、病毒式的增长,创始 人从风投公司 Greylock Partners、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和其他公司又筹集了2750万美 元。2006年8月,在公司成立近两年半后, Facebook终于向全世界开放,扩大了注册用户, 至此,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公司推出了新闻速递和 迷你速递服务,并加上更多的隐私保护,同年晚些 时候又推出一项共享功能。 Facebook的一个成就是摧毁了一些早期的竞争 对手,像MySpace和Friendster。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钱从来就不是扎克伯格的首要考虑,相反,他 希望创造性地领导市场,打造一个伟大的产品,该 产品将重塑千百万人的生活。因此,在2005年,音乐电视网MTV考虑出资7500万美元收购 Facebook,扎克伯格拒绝了。第二年,雅虎和微软都出资更多,扎克伯格都拒绝了。雅虎前CEO 特 里·塞梅尔 (Terry Semel) 在2006 年试图出资10 亿 美元购买Facebook,他回忆说:“我从来没见过 任何人,不管他的年龄当时是22 岁,或者现在是 26岁,我从未见过有人会放弃10亿美元扬长而 去。但是扎克伯格说,‘这不是价格的问题。这是我的宝贝,我想让它运行下去,让它继续成长’。
社交网络最早始于1995年4月。当时,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斯蒂芬·帕特诺特 (Stephan Paternot) 和托德·克莱茨曼 (Todd Krizelman) 创办了 theGlobe.com网站。这是一个在线社区,它扩展 了Vsenet 的老概念。1998 年11 月, theGlobe.com 公司股票上市。在首个交易日,股 票价格收于发行价的606%,刷新了所有的上市首 发记录。然而,该公司在网络泡沫后还是失败了, 只有MySpace、Friendster和Facebook在用这个 概念赚钱。
2007年3月,Facebook网站的活跃用户已达到2000万人。它不久就推出了Facebook平台,有65 个开发商合作伙伴和超过85个应用程序。平台战略 十分重要,它使整个网站更加有用,吸引了更多的 用户,因此有更多的开发者来寻找受众或客户群,这样就吸引开发者创造了又一个网络效应。Zynga (社交游戏)、Pencake (在线小测验) 和JibJab (在线 贴纸和贺卡) 的整个商业模式都是围绕Facebook的 用户打造的。2007年7月,Facebook和微软扩充 了现有的广告交易 (这是当时Facebook的主要收入 来源) ,以覆盖国际市场。微软还在Facebook购买了2.4亿美元的股权。更重要的是,Facebook还推 出了Facebook平台的移动版本。到同年7 月, Facebook的活跃用户超过了5000万人。在2007年 10月,Facebook推出了Facebook广告,迈出了利 用用户资源赚钱的第一步。2008年4月, Facebook的活跃用户超过了1 亿人。 Facebook惊人的快速增长是由于网络效应。最终,只有一家社交网络胜出,这似乎是必然的。赢家将是 Facebook。
扎克伯格将Facebook的网络效应的影响力描述为“社交图谱”,也就是Facebook用户之间的联 系和关系的网络。扎克伯格说:“随着Facebook 上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连接,它继续成长,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变得更加有用。我们要用 它通过社交图谱传播信息。” 社交网络的最终效果 就是用户群体和社交应用可以实现指数增长。因此,开发人员可以在Facebook的基础上创建社交 应用程序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无需全靠自己去重 建社交图谱。例如,Facebook上有某人在世界各 地的朋友的生日信息。每次有朋友的生日临近, Facebook就通知这个用户。一个叫作BarTab的应 用程序可以让一名在旧金山的Facebook用户,通过Facebook买一杯啤酒送给他在波士顿的朋友, 只要给这位朋友一个信用额度,他就可以在波士顿 真正的酒吧里兑现消费。这样,Facebook就成了一种信息存储工具和记忆装置。开发人员可以创建 一个工具,利用社交图谱和这个特定的数据点,从 事商业活动,比如买一杯啤酒。Facebook和 BarTab从每杯出售的饮料中抽取份额获利。 2008年8月,Facebook推出了Facebook Connect,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用户可以使用 他们的Facebook账户登录到企业网站。这将使一 个Facebook的账户成为网络上某种形式的个人证 件 (包括隐私设置)。这种做法有很多吸引广告商的 原因。首先,当一名用户用Facebook Connect登 录到一个第三方网站时,这个举动会作为 “最新消 息” 报道给她的朋友们 (一种事实上的认可)。其 次,该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帮助用户邀请他们的朋友 来查看广告投放者的网站。例如,星巴克就使用 Facebook,要求人们贡献5 个小时的时间从事志愿 工作。最后,如果一名用户使用Facebook账户登 录,一个新的、Facebook和广告商的混合页面就 会弹出来,上面含有如何找到当地交易的信息,页 面上还有一个请求用户 “帮助传播此条信息” 的 标签。如果用户点击了这个标签,他的Facebook 朋友的全部地址簿就会出现。她只需点击几下就可 以推荐这家广告商的网页。
早年,Facebook经历了一系列高级主管的经营,而且他们是不稳定的,甚至连扎克伯格的好友 都没有留下来。扎克伯格也要从下午一直工作到凌 晨 (往往穿着睡裤和T恤)。软件代码编写紧张的时 候,他不让人们去用餐,他会敲着桌子大声喊 道:“不! 我们现在禁止外出! 完成这件事情之前谁 也不准离开。”尽管人人都是饥肠辘辘。 情况于2008年3月稍有缓和,扎克伯格聘请了 谷歌的前主管谢丽尔·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她是劳伦斯·萨默斯 (Lawrence Summers) 做财 政部长时的办公室主任。她曾经帮助谷歌打造了 AdWords 项目。桑德伯格加盟 Facebook,成为 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她从eBay、基因泰克公司和Mozilla公司招募主管人员。Facebook还请到了 YouTube的前财务总监吉迪昂·余 (Gideon Yu) 担任 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谷歌公司以前的员工也很快大批涌入。2009年7月,Facebook出资约5000万美 元收购了FriendFeed公司。这是一个有前途的社交 网络初创公司,由一些有才华的谷歌以前的员工领 导,尤其是保罗·布克海特和布雷特·泰勒 (Bret Taylor,后来成为Facebook的首席技术官)。
每天早晨到达公司之前,扎克伯格跟随一个私人教练锻炼身体。他常穿着T恤、蓝色牛仔裤和一件绒衣来上 班。他几乎对每一个新产品和新功能都密切关注,并且往往沉迷其中。他每天的时间表从下午2时至下午6时开放,以便他能与新项目的程序员会面。 辩论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克伯格善于倾听。他经常是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之一,他跟其他程序 员在晚上和周末一起加班。
【Yelp和点评网络】在2004年的夏天,Yelp的两位创始人拉斯·西蒙斯 (Russ Simmons) 和杰里米·斯托普尔曼 (Jeremy Stoppelman),在贝宝联合创始人马克斯·莱夫钦 (Max Levchin) 创建的一处孵化器待了一阵后,构 思了Yelp。他们正在寻找一个消费者互联网的创 意,并认为他们可以把黄页复制到网上。比如当斯 托普尔曼生病,需要一个当地的医生时,他可以向 朋友寻求建议和帮助。网站的第一个版本于2004 年10月面世,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朋友向其他朋友寻 求建议。当时的想法是在 “网上口口相传”,但是 实际上这个网站的机制是令人难受的、嘈杂的,充 满着垃圾信息。人们讨厌它,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能 否收到朋友的回应,朋友们经常因为他们无法回答 的问题而恼火。创始人发现用户喜欢自己写评论, 于是就在2005 年2月据此重新确定了网站的重点。 该网站从此开始腾飞,1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 使它首先在旧金山,继而在湾区和其他都市区域 (创始人有意识地模仿克雷格目录) 得到支持。 到2008年11 月,Yelp 每个月有400 万条评论 和1500 万名访客,网络 效应再次展现。网站规模越大,它就越有用、越强 大,直到其竞争对手被迫出局。
【paypal】虚拟货币最新的热潮带来了虚拟货币的梦想。彼得·泰尔 出生于德国,是保守的学生杂志 《斯坦福评论》 (Stanford Review) 的创办人,也是一个成功的股 票交易者。1998年12月,他与《斯坦福评论》 的 两位编辑——卢克·诺塞克 (Luke Nosek) 和肯·豪威 尔 (Ken Howery)共同出资,在帕洛阿图创办了康 菲尼迪 (Confinity) 公司。该公司是密码学专家马 克斯·莱夫钦 (Max Levchin) 的心血结晶。他是一 个来自芝加哥的乌克兰裔犹太人,他带来了伊利诺 伊州立大学的一帮校友,其中包括罗素·西蒙斯和杰 里米·斯托普尔曼。他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系统,使 Palm Pilot掌上电脑的用户可以汇钱 (“发送”) 给 其他Palm Pilot用户,无需使用现金、支票或信用 卡进行支付。 首先,对康菲尼迪感到钦佩的是欧洲人:诺基 亚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使用康菲尼迪软件从一台Palm Pilot上 “发送” 了300 万美元的投资给该公司的 泰尔。其次,出生于南非的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也在帕洛阿图成立了X.com公司; 在此之 前,他在1999年3月卖掉了他的第一家公司ZIP2 ,这是一家为新闻单位提供网站软件的公司。 X.com公司则提供网上银行服务,包括一种用电子 邮件寄钱的方法。在2000年,康菲尼迪公司和 X.com公司合并,组成了贝宝公司。康菲尼迪原有 的概念演变成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服务,在互联网上 将钱 “发送” 给一个E-mail地址,从而绕过了银 行甚至国界。泰尔关于一种通用货币的乌托邦愿景 都体现在强烈的反政府言词中,反映了湾区的传统 态度。贝宝和之前的网景公司一样,在政府或公司有 所行动之前,就已被公众定为标准。在2001年10 月,贝宝已经拥有1200万注册用户。2002年年 初,公司股票上市,融资12亿美元。但是利益集团 开始反击了:银行和地方政府用各种合法的方式来 打击贝宝。最终,贝宝发现,生存下去的惟一办法 是在2002年7月以15亿美元将自己卖给eBay。
后来到了2006年,200名员工 中的一半人都离开了贝宝,或是创业,或是参加初 创公司。2002年12月,贝宝的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在山景城创办了LinkedIn,这是一个主要面向企业的社交网站。
YouTube,由查德·赫利 (Chad Hurley)、陈士骏 (Steven Chen) 和乔德·卡里姆 (Jawed Karim) 创建于2005年.YouTube是一个视频网站,早期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布鲁诺。注册于2005年2月15日,由华裔美籍华人陈士骏等人创立,让用户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在线生活2005年11月,一伙20多岁的贝宝公司的前员 工创办了一个新网站[YouTube]。这些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圣马特奥创业,他们得到了原贝宝一位同事——红杉资本的鲁洛夫·博塔 (Roelof Botha) 的资助。YouTube的概念听起来相当幼稚:仅仅是 一种让普通人用一台普通的数码摄像机把他们的视 频上传到网络的方法。然而,它竟然成了互联网视 频的最佳应用。至2006年7月,该网站每天有超过 65 000个新视频上传,全球的用户每天要观看1亿 多个视频。成立21个月后,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 了YouTube。 YouTube做的不仅仅是帮助人们向全世界分发他 们的视频,它引领了 “流媒体” 时代的来 临。“流” 是指直接实时观看放在网站上的视频或 收听录音,而无须从网络上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YouTube的视频 “流到” 观众的浏览器上。 YouTube没有发明 “流媒体”,但是它向世人展 示,流媒体比有线电视、电影院以及以往任何形式 的大众视频广播都更加强大。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并把其当做一家子公司来经营。但是对于如何通过YouTube盈利,Google一直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被收购后的YouTube依然风靡全球网民,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以2012年整年计算,Google可能从YouTube获得24亿美元的净收入。2014年1月3日,YouTube宣布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演示4K高清视频流媒体服务。该服务采用谷歌的视频编解码技术VP9。网站的未注册用户仍可以直接观看视频,而注册用户则可以上传无限制数量的影片。而当影片有可能的冒犯性质的内容时,仅提供给18岁以上的注册用户观看。YouTube作为当前行业内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YouTube的系统为全球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发、展示、浏览服务。2015年2月,央视首次把春晚推送到YouTube等境外网站。
【维基百科】维基百科(Wikipedia) 创办于中西部,后来成了社会影响最大的网站。1996 年,芝加哥的期权交 易员吉米·威尔士 (Jimmy Wales) 与别人一起,联 合创办了Bomis网站。这是一个为男性客户提供色 情内容的网站。与此同时,他宣传有关一部自由的 百科全书的愿景。他利用 Bomis 作为他的资金来 源,任命拉里·桑格 (Larry Sanger) 担任新百科全 书(Nupedia) 网站的主编。新百科全书网站于2000 年3月问世。这个概念与理查德·斯托尔曼的自由软 件基金会如出一辙,只不过它不是有关软件的,而 是有关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 接下来维基出现了。桑格在2001年1月决定增 加一种 “维基” 的功能,让参与者可以进入他们 提供的文本。维基已成为一种用来分享知识的企业 内网中流行的方式,基本上取代了旧的群件概念。 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比传统的同行评审的过程更加有 效,因此,“维基百科” (桑格取的名字) 比 “新 百科” 更受欢迎。威尔士意识到维基百科是正确的 道路,于是就放弃了新百科,向每一个人开放维基 百科。维基百科作为一个非营利的基金会,于 2003年在旧金山正式成立。它成了一个自由的、 多语言的百科全书,由互联网群体协同编辑。在后 来的短短几年内,它包含的信息量超过了 《大英百 科全书》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曾经奢想收集 的。
【twitter】
2006 年,埃文·威廉姆 斯 (Evan Williams) 和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 创 建了社交网络服务推特 (Twitter) ,人们可以在上面 发布短信,即时通报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条 推特限制在140个字符内,这反映了在智能手机时 代人们要求以非常简短的消息沟通。推特在报告时 事消息方面十分受欢迎,就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大受欢迎那样。
在湾区的大学里发生着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用新的数字媒体把知识输出到世界其他地方去。例如,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创办的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 ,在YouTube上通过教学视频短 片提供一个免费的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教育课程。 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彼得·诺维格 (Peter Norvig) 和塞巴斯蒂安·史朗仿效这个创意,创建了 免费的网络课件,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访问。 2011 年,塞巴斯蒂安·史朗从斯坦福大学辞职,创 办了网上大学Udacity,为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学 生提供免费教育。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吴崇 安和达芙妮·科勒 (Daphne Koller) 以前推出的基于 Web的免费课件已经被超过10万名学生使用,同样 在2011年,他们又创办了自己的Coursera公司以 提供互动课程,这些课程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大 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普 林斯顿大学的所有学科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