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负人面无惭
有位行脚僧来访睦州,睦州就说:“你不是个行脚僧吗?”
“是的”。僧答。
“那你参过佛了吗?”禅师问。
“那是个泥胎,一堆泥做的,参他干什么?”僧的话语气很壮,有点非佛非圣的派头。
“那你就给我出去吧!”睦州不客气地轰他走。
僧人说:“我是讲经的,来行脚参拜,是来领教教义的,没弄明白怎么就能走呢?”
“你说的可是实话?是实话,你该忏悔你的过恶呢!”睦州的话,是在暗示僧人,你刚才大言不惭地说佛是一堆土,现在又说领教教义,前后矛盾支绌,犯了戒条了。
僧人就说:“请禅师指教。”
“你要是不问,老僧就闭上嘴不说什么了,你既然问,老僧是不可以闭口不言的。”
“请禅师说吧。”僧人态度虔诚。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禅师的话很简单,正面告诉僧人,出家人虽出世,但也同样求得是表里如一,内心诚实,无愧无惭。
僧人听过,觉得这还不是出家人应追求的最高妙境,便问:“佛法一句话说尽时是什么呢?”
“堕义。”禅师话更峻洁,告诉僧人,想一句话说尽,本身就是堕义,根本不着边际。
“什么地方学人堕义了呢?”僧人问。
“我这有三十大棒,该叫谁吃?”想用一句话说尽佛法大义,就该吃棒子。我用“堕义”的话截你,你还起问话的心思,攒起来,你真该吃我三十棒子!
僧人的问话,又回到刚才礼佛的话题上了。他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怎么样?”僧的意思是,你刚才说我不礼佛是犯戒行为,那真正的与佛平等又是什么?
“昨天有人问我这话头,让我用棒子追出去了!”
僧人说:“禅师是不是以为我不实心实意?”
禅师听罢,见他一副不开窍的样子,就说:“拄杖不在,权且用帚把子给你三十下子!”禅家的凡圣平等,建立在众生皆有佛性的基础上,而发挥自己的本有佛性达到与佛平等,却是修证出来的,不是问别人就行的,也不是别人告诉的,这也就是靠自力、不他求的意思。因此,禅师没法告诉他怎样才可以与佛、弥勒平等,只有暗示他,我要把你也用棒子轰出去。从这故事看出,禅家的非圣非佛已经被盗用了。但驼背不是鞠躬,哑巴并不见得是真沉默,装出来的和真的总是了分辨的。不过禅宗在以后的发展中滥竽充数的人是日见多起来了。
有一次,睦州问一位僧人:“今年夏天在哪儿过夏?”僧人有“结夏”的规定,夏天众生遍地,出门会踩死生灵,要闭门不出,专心经论,禅定打坐,称为“结夏。”
僧人见禅师问他,便说:“等和尚有住处再说。”僧人把禅师的话当成机锋来回答了,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问题也是不可说、不可问的,问了、说了都落知见、言诠。应该说和尚是有机心的。但禅师却说:“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你这是鹦鹉学舌来的,不是你悟证的境界。
禅师又问另一位参访的僧人:“从哪来?”僧人不说话,拿眼睛瞪着禅师。禅师却说:“驴前马后汉!”这是在骂人,说他大眼睛像驴眼,又像马的肛门。
僧人也不含糊,说:“请禅师鉴。”那就请禅师照照吧!
“驴前马后汉,道将一句来?”禅师说。你别光瞪着眼睛,换个法子,说句什么,你会吗?僧人无以言对。学来的总是学来的,经不住变化。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