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诗人莫说诗
有一回睦州和一位长老说:“明了此意即知道了毛端吞掉大海的意思,也就知道大地不过一微尘,长老说说看,这是什么意思?”
“你问谁?”长老也不示弱,回答说。
“问长老你呀。”睦州盯住不放。
“你干嘛不自己领这话头,自己去回答呢?”长老看来不上睦州的当。
“是我不领话,还是你不领话?”睦州反问说。话头也就结束了。
这是问的大小之辨。大小只是世法,从自明心性的角度说,无大无小,众相如一。佛祖曾经说过;恒河的沙粒中就有十方世界那么大的天地。佛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纳须弥于芥子”。“须弥山”有如喜马拉雅山,但可以纳到菜籽那大的空间中去。这都是从心法上说的。这是开悟的人对天地万象的齐一境界,超越大小、空间。
睦州说出这句话,套长老,长老不认套,斗法也就没个分齐。
之后,睦州又问:“讲什么经呢?”
长老说:“讲《涅槃经》。”
“能问你一段经文吗?”
长老说:“自然可以。”
于是禅师便伸出脚,使劲揣着虚空,同时也嘴吹了吹。问:“这是什么意思。”
“经中无此义。”长老回答。
“说你是个空头话语汉,就是个空头话语汉!经中不明明有五百力士抬石头一段的大义吗?你却说没有。我这就是那意思,瞎看半天经,连着都不懂!”
如果用脚踹个什么东西,那动作就是有目标的,但踹虚空,却是无所为的,取消了目的、对象,踹的无可执着,正是涅槃的非有非无。呵气吹空,空中有气,口里的气原也是空中的气,这是不增不减,也正是涅槃的圆满大境。讲僧从经中可以学到这些,但只是理论上的,会说不会行,禅师的一踢一吹,正是说明体悟过的东西才有真境界,才是有用的。
有一次睦州见了僧人,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这是一则公案,要你参悟,知道你参不懂,先放过你三十棒吧!”
僧人说:“我也是这样,见了你也觉得你该打,我也饶了你。”
禅师一听,原来如此!便指着寺庙大门两厢的怒目金刚说:“这三门头的金刚们为什么举着拳头?”意下之意是说,他们想打你。
“金刚就是这样子的。”看僧并没听出弦外音。于是睦州上去就打。
打过之后,僧人明白过来,就不再按这话头说了,就问:“百尺竿头向上一步的一步怎么走?”
禅师说:“这向上一路告诉你也不难。”
“那就请禅师说吧。”僧又道。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禅师说。这是一个月中的几个日子,随口说这么些日子,有向上一路处处皆是又处处不是的意思。
僧见禅师这么说,便又换了方法问同样的问题:“一层一层地向上去我不问,我问不一层一层地向上去,怎么去?”
“昨天栽茄子,今天种冬瓜。”禅师的话和上边答的并无意思的不同,怎么去,都在平常之中,凡圣并没有不同。今天种冬瓜和昨天栽茄子,只有对象不同,栽、种都是你。
“那曹溪六祖的大旨是什么?”僧问。
“老僧爱嗔不爱喜。”禅师说。
“这为什么呢?”僧人听不明白。
“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说诗。”睦州答。为什么爱嗔,俗人太多,老生气,没高兴的时候。你就是俗人中的一个。
又有一位远道来的僧人访问睦州,睦州问他:“从什么地方来?”
“浏阳。”僧回答。
“那里的老宿对佛法大意可有什么说道?”
“老宿说:‘遍地无行路’。”僧人回答。睦州一听,这话说得妙,便又叮问:“老宿真的说过这话?”
“真的说过。”僧人一脸的真诚,回答说。
禅师操起手中的拄杖就打,还说:“这个只会念话头的俗汉子!”
本来“遍地无路”的话,是截断一切向外求的妄念,僧人却抱着这话头不放了,不挨打还会有什么!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体悟的东西才是真境界
史壮宁 回复 @SophiaHu_rv: 是,实证者难
学习了!
史壮宁 回复 @兰心lj613: 谢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