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曲目 15

15 曲目 15

00:00
00:5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果猫_ie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摄氏阳光 回复 @水果猫_ie: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已久动之徐生

  • 百事无避

    古时善于为道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正因为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地来描述: 他们谨慎,像是冬天涉河; 他们警惕,像是提防邻国; 他们端庄,像是作客在外; 他们涣和,像是春冰消融; 他们敦厚,像是原材未凿; 他们旷远,像是深山幽谷; 他们包容,像是大河浑浊。 谁能在浑浊中静下来徐徐澄清? 谁能在安定中动起来慢慢推进? 只需保有此道,不求满盈。 由于不求满盈,虽有弊端也能新成。(余秋雨译)

    听友188910219 回复 @百事无避: …丶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4:生生不息。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这也是修道的秘诀,不一定只说盘腿打坐才是。作人做事,且慢一拍,就是道理。什么是“动之徐生”的修道功夫?“从容”便是。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5:因为能不盈不满,所以才能“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便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长生之道。如果了解“保此道者不欲盈”,把这做功夫的原则把握住了,自然受益无穷。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3:因为他的心境永远保持在空灵无着之中。昏头昏脑,浑浑噩噩,好像什么都不懂。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没有障碍。像个虚体的圆球,没有轮廓,却是面面俱到,相互涵摄。圆满融会,贯通一切,四通八达,了无障碍。而其外相正是“混兮其若浊”,和我们这个混浊的世界上一群浑浑噩噩的人们,并无两样。人的学问修养、身心状况,如何才能达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境界呢?只有一个办法,好好在混浊动乱的状态下平静下来,慢慢稳定下来,使之臻于纯粹清明的地步。谁却能够在浊世中慢慢修习到身心清静?修止修观,或修定的功夫,久而安于本位,直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范围,然后才谈得上得道。由浊起修,由静而清,由清而安,心平气和。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2:不得不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一个修道的人,待人处事都很恭敬,随时随地绝不马虎。非常自尊自重,非常严正、恭敬地管理自己。胸襟气度包罗万物,人格宽容博大,能够原谅一切,包容万汇,雍容庄重的神态。一个修道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要非常厚道老实,朴实不夸。像一块石头,虽然里面藏有一块上好宝玉,或者金刚钻一类的东西,但没有敲开以前,别人不晓得里面竟有无价之宝。表面看来,只是一个很粗陋的石块。或者有如一块沾满灰泥,其貌不扬的木头,殊不知把它外层的杂物一拨开来,便是一块可供雕刻的上等楠木,乃至更高贵、更难得的沉香木。若是不拨开来看,根本无法一窥究竟。为什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反应会那么灵敏?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修道有所成就时,就会到达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潔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一个得道有所成就的人,一般人简直没有办法认识他,也没有办法确定他,因为他已经圆满和谐,无所不通。若是有所形容,那也是勉勉强强套上去而已。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做人做事绝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虑,如冬天过河一样。一个有修为的人,必须时时怀着好比冬天从冰河上走过,稍一不慎,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加以戒慎恐惧。一个修道者的思虑周详,慎谋能断,一定先把四面八方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才敢有所行动。修道的人在人生的路程上,对于自己,对于外界,都要认识得清清楚楚。好像四面八方都有情况,都有敌人,心存害怕。

  • 慧景2

    整理译文:微妙通达。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只能勉强形容:小心谨慎,好像冬天涉水过河;警觉戒备,好像害怕邻国的进攻;恭敬郑重,好像要去赴宴做客;行动洒脱,好像冰块缓缓消融;纯朴厚道,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旷远豁达,好像深幽的山谷;浑厚朴实,好像混浊的河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出现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 慧景2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 红眼之怪

    南怀瑾老子他说4:生生不息。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这也是修道的秘诀,不一定只说盘腿打坐才是。作人做事,且慢一拍,就是道理。什么是“动之徐生”的修道功夫?“从容”便是。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