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篇)18 现代人应如何掌握分寸

(论语篇)18 现代人应如何掌握分寸

00:00
14:42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现在讲孔子《论语》,论述仁与礼。上一次我们说到孔子非常喜欢崇拜尊重西周之礼,说那个时候的礼是“郁郁乎文哉”,他认为西周时期,周文王周公都代表了很高的文化的水准,道德的水准,仁爱的水准,也是礼义的水准。在这里头我顺便说一下,过去的古人喜欢强调中国是礼义之邦,礼义就是那个正义的义,这个地方不是当正义讲,而是当义礼讲。


礼义之邦是什么?就是讲文明、讲道理、讲礼法、讲正义。现在有的时候大家不太注意,写成中国是礼仪之邦就是那单立人的加义字,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最讲礼仪典礼形式的地方,中国讲的是礼义,在外边表现出来是礼,礼貌的礼。在心里头表现出来的是大道理是原则,当然这种大道理和原则也包括了正义。


西周时期,周朝对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的,有文字记载的这样一个历史的开端。一个朝代的开端,他总是各个方面有新鲜感,有完整感,有一种一切历史从今天开始了的这种感觉。在《诗经》上有一句话,我们的古代的圣贤和诸子百家也最喜欢引用,说叫做“靡不有初”,靡就是萎靡的那个靡,这个靡就是没有的意思。靡不有初,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开始。


“鲜克有终”,但是很少能够有很好的结尾。这个话非常深刻,就是很多事情它都有某种虎头蛇尾的情况。因为你开始的时候,你当然是经过充分的准备思考,做了充分的努力,这样才开始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你不管多么好的事,你要随着时代发展,你要随时进入新的阶段,要接受挑战,要接受考验,要不断的有自我调整,自我变化,不断的有创新,否则你不管多么好的东西,它也不会有最好的结果。所以孔子到了东周的时候,回过头来一想西周的事情,他更加尊重,更加向往。


孔子对于这个礼还有一些重要的说法,比如说关于非礼四勿,非礼四勿是什么意思?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就是不要的意思,如果这个事情不符合礼法,不符合礼的文明,礼的规范,比如说以恶意地下流的罪恶的这样的一些说法,这样的图画我不看,有人在这说这些东西我也不看。


非礼勿听,一些谣言,一些挑拨离间的话,一些诽谤别人的话,我连听都不听,这也可以说是防止或者是杜绝有害信息。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那我也不传播这些不符合和谐,秩序,文明,高尚。我不传播这些东西,我不说这些东西,所以我非礼勿言,还有非礼勿动,或者说非礼勿行。那么这种不礼貌,不文明,不正规上不得台面的这些言语这些行为我也不做,我不能够做地下的事情。


我们看看现在的就是这几年揭露和惩办的有些贪腐的官员,他们变贪腐,就是一个非礼的过程。就是一个说不符合文明的话,不符合规矩和秩序的话,不符合和谐和稳定的话,传播一些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这样的一些小道消息,一些造谣声势的事情,本人也会有那些恶劣的行为。


所以孔子早早的就告诉我们,我们自个要把持住自己,要杜绝有害信息,不要做那些低级下流不文名的事情。当然这里头也有另一面,就是说人有时候也需要知道事物的各个方面,你需要知道高端的一些事情,也需要知道低端的一些事情,就是有一些罪恶,有一些野蛮,有一些犯罪的行为或者是事情,或者是理论或者是语言,或者是有一些低级下流的这样的一些东西,你也要有所了解。


就是说我们对生活对信心,我们还是提倡采取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但是我们更强调的是第一要能消化,你不能说是看到了毒药,让你也就变成了一个吸毒贩,贩毒犯这样的人了,你不是这样的人,所以要能消化。第二要能选择,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有好的也有坏的,有真的也有假的,你要有所选择。所以我们今天更强调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非礼勿怎么样,而是我们能够会选择会消化。既要掌握全面的情况,包括好的情况与坏的情况,善的情况与恶的情况,我们都要有消化能力,有选择能力。


但是孔子的这四句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对于中国的传统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他这些话是很有用的。因为有时候一种非礼的现象的存在,不是你所能扭转的,但是对不起,至少我要和你保持距离,有时候这距离保持得越大越好。


那么孔子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他是讲到人的丧事,尤其是父母的丧事的时候。他说要做的很好,要“慎终追远”。“慎终”终它就是指人的死。人活着一辈子是个大事,那么这个人去世了,他这一生结束了,也是一个大事。因此我们要很谨慎地很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办好丧事,尤其是办好自己的双亲、自己的父母的这个丧事。


还有“追远”,就是我们的眼界要远,我们今天的各种情况不能忘记祖上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给我们开辟的道路,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同时也不能够忘记未来我们的子孙,我们希望他们有开拓的空间,有前进的方向,希望他们能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慎终追远”这四个字非常美好,非常高级,非常高尚,值得我们琢磨它的滋味,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样一种精神,不淡有开辟,开创的精神,而且有坚持做好的精神,要有善使,善终。既好好的开始,又好好的结束的精神。


孔子讲到和礼有关系的,有一个很有趣儿的话,我想我们再一起把人和礼这几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来谈谈。这个有趣的话是什么?他听另外一个人跟他说,说我们这地方有个俗语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奥”是什么?奥林匹克的奥,这个奥妙的奥,是古代称呼位于家宅的西南方向的大神,主神。“灶”就是灶王爷。“媚”就是取悦的意思、就是讨好的意思。你与其有什么事去求大神,去求比如说玉皇大帝,拍玉皇大帝的马屁。你不如去“媚于灶”,你不如就是找你附近的灶王爷,跟他那多磕几个头,多烧几根香,能够求得灶王爷对你的满意。


这个话多少有点像现在的话叫做县官不如现管,就是具体的管你那件事的人比谁都重要。你好高骛远,你想跑到玉皇大帝那儿去,玉皇大帝他管不了你的那么小的破事,你还不如找灶王爷,你还不如找一个小官的小吏,但是他管得住你这件事。


卫灵公手下的一个人,他叫王孙谷。他问孔子说,人家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你对这个什么看法。结果你想不到,孔子说不一定,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你在天道面前犯了罪,那时候你跟谁祈祷,你取悦于哪个神都没有用,哪个神都帮助不了你。


孔子的这个话有点愣,实际上它没有针对那个问题回答。他回答的是他对于媚于奥,媚于灶都不感兴趣,关键你自己所做的要符合天道,要符合天理。否则你丫在找哪个大神小神没用。这个表现了孔子他很鲜明,也很正义,也很坚持天理,天道的这一面,所以不可以“获罪于天”。


那么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那么我们也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今天我们怎么样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们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分寸最好,请大家和我共同思考。谢谢大家。下一次我们将会讲到孔子对于学习,对于教化的一些理论。好,谢谢大家,下次再见。


【原文】 

▪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两个豆2

    小时候天天听打倒孔子,批判克己复礼,今天听王老爷子讲解克己复礼的含义真是震撼

  • 1865368ywwe

    很有亲和力的老爷子,身体健康,礼义之邦

  • Waka_Waka

    老先生的声音能让人安静下来

  • 5ju995gtcp2i2mwsp97w

    讲的太好了,声音很有吸引力,很亲切

  • 1337568qrae

    自己所做的事情符合天道,符合天理,否则的话再找哪个大神小神没用!太精辟了!

  • 芊芊紫嫣

    反复听好几遍,越来越觉得王老讲的字字文化,句句哲理,感谢王老

  • 萝卜特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里写到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覌照

    追逐信息与追逐利益一样是人类的本性,尤其是对于单位里的八卦新闻向来热心,要把持住自己,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确实很难啊。不过老师说的对,道听途说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事情最好不要传播,否则会损害别人的名声形象,一不小心就成了作恶者。

  • 赵力巍

    早早

  • 王立娜和陈思齐

    老师讲得太好了,每天上下班路上我都听。老师这个有问答环节吗?哪怕一个月回答一次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