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篇)09 论语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论语篇)09 论语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00:00
14:1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今天我们讲还是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述。


上次我们已经说到了,君子与小人至今仍然是活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词汇。我们尤其是讲到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精神状态是怎么样的阔达,阳光、直爽、积极、友善。今天我们再谈一谈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孔子他很注意君子和小人在对待人际关系上,在对待做事情的成败得失上,在对自己的把持上的这种君子的品德。


孔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话,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就是比较的比。什么意思呢?君子他团结的面很广,他很周到,他是跟大家都抱一个良好的友善的态度。但是这个“比”在这不是当比较讲,而是讲一种小集团一种拉拢。


所以“朋比”过去讲不好的人,他们朋比为奸,就是他们凑到了一块,拉拢到了一块,被某种利益形成了他们的集团性,“朋比为奸”而做一些不应该做的坏的事情。“小人比而不周”而小人他永远不可能很周到的跟大家都团结的,因为他总是拉拢小部分人来得到自己本来不应该得到的那些私利,所以他比而不周,他不可能各方面都照顾到。


那么跟这句话关系非常近,而且给人也非常大的启发的,就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是高雅的,君子相互之间是互相尊敬的,是讲文明的,与人为善的,所以君子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但是君子之间又不见得相同,因为每个人他的背景,他受到的教育,他的地位,他的处境,他看问题的角度,他的个性,他的习惯,他的学养,互相都会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


因此提问题,你看到的一件事情的这种积极的,好的这一面,我从另一面提,我也提出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或者哪些地方值得警惕,值得预防,这是完全很正常的。君子的这个不同,不是互相敌对,不是个人之间的意气用事。君子应该是在大的一致的这个基础上,能够有互补,能够相互之间有所提醒,相互有所交流。


我们国家非常强调的,就是希望在文化生活上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到了今天的表现,你不能同,不能大家都一个味道,它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从各个不同的门类上,来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但同时不应该形成分裂,不应该形成敌对,不应该形成恶性的竞争,所以它是能够有一种和而不同的精神。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有更好的状态出现。


那么小人为什么同而不和?小人是一些利益集团,小人甚至于是一些不讲规矩,不讲法律的一批有很多毛病的人。那么这些人共同牟利的时候,他就标在一块,变成了一个就像是生死同盟一样,所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变成了一个江湖集团,变成了一个甚至于是犯罪集团。


那么这样的同又很容易不和,因为他们坏事办成了,非法利益到了手了,到了手以后他们互相分赃不均,他感觉到他吃亏了,他感觉到他吃亏了,都是最自私自利又最贪婪无耻的这么一些人,那显然他们是同而不和,就是表面上看着很相同,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和睦,甚至于有所谓台上握手,台下踢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比如说智取威虎山上,座山雕带的那一伙土匪,他们就是同而不和。听起来大哥对座山雕好像是拥护的不得了,但是一旦发现栾平是被共军俘虏过的,立刻就变成了仇人,就委托杨子荣把栾平给枪毙了,这样的同而不和太可怕了。


所以有时候我看到这,我也觉得挺有意思。我就想孔子他这一辈子走了很多个诸侯国家,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信任,没有发挥他很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他有很多的学生,其中有72个贤人,他跟他的学生在一块讨论问题,有所交流,有所教授,确实他们很快乐,他们说的话也很高尚,也给人很多的启发。


那么孔子是什么时候和这些小人接触过,他跟这些人他怎么接触的?我不知道。但是他说的一个是“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可以拉拢一些人,但是他绝不会做到很周全、很周到、很全面。另外“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可以套瓷,小人可以互相之间表示很铁,但是他不是真正的和谐,他没有一种高尚的高雅的一个相凝聚的这么一个理想,他必然早晚有一天因为分赃不均,因为互相猜疑而坏事。


孔子还有一个说法说,“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就是小人碰到什么事,他老是想别人的责任,老想让别人做好了他这能够得到利益,他来摘别人给他做的那个桃子。而君子的求诸己,君子我有一个什么任务,我碰到了什么困难,我碰到了什么挫折,我就先想想我自己能不能做的更好一点。


小人是整天埋怨别人,什么事都是别人给搞坏了的,而君子觉得任何事情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完成没完成自己的责任,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最好了,在你说别人自私的时候你先想想你自己有没有自私的表现,所以孔子他又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还有孔子的一个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我觉得也很有意思,他说“小人之过也必文”,就是小人有了什么过错他一定要掩饰,“文”他这个地方就跟花纹的那个纹的意思一样,他就是在上面他的画花纹,他不能够说是什么就说什么。


类似的话其实孔子也在别处也多次强调过,就是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你一个人那巧言令色,满嘴跑舌头,一个人在那各种稀奇古怪的那种忽悠,在那装腔作势,这样的他就很少能做到仁德了,所以孔子不赞成一个人瞎忽悠,不赞成一个人不实事求是。他认为宁可让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朴素一点,朴实一点而不要加太多的佐料。


有一次我也是谈到这个巧言令色的问题,结果一个小朋友、一个小学生向我提了一个疑问,这位小同学说,现在有时候求人那办点事,你在那你多少也得有点巧言令色,你面色得好看一点,说话得好听一点,得让人爱听,让人高兴,这样人家才会帮你的忙,如果你的样子直不楞腾傻不楞腾,人家就不愿意帮助你了,我觉得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太可爱了。


我想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绝对不是说你见到什么人,尤其是见到长上,见到比年岁大的,见到比你影响大的人物的时候你不可以礼貌。因为孔子还讲色难,讲一个人对自己的容色,就对自己的表情应该有所掌握,用现在的话说您该微笑的时候您得微笑,该快乐的时候应该显出快乐,见一个人你总不能让那个人讨厌你,你总不能让那个人看着你觉得扫兴,总不能见到一个人的说话,人家怎么不爱听你怎么说那你不可能的。


所谓巧言令色实际上是指的虚伪,装腔作势,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人家上圈套,不是说你见人家笑了一下就是巧言令色,你说话说得幽默一点人家听了以后爱听,说话声音清晰一点脸上的面容看着让人舒服一点,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而且我们必须能够做到礼貌待人,文明待人。


那么这里我也愿意提一个问题,就是说遇事先反省自己,我们能不能做到遇到什么困难先想想自己怎么改进,而不是先埋怨旁人,我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那么我们那确实有点君子之风了,谢谢大家,下一次我们接着还是讲君子和小人的问题,谢谢。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03275jce

    娓娓道来的古代经典,其实离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人性与社会,万古相通。而经典的语言,其实总结的更是准确和深刻,能很好的映照如今的现实生活。

  • 1816580ipyv

    讲的太好了,国家有一两套节目专讲那我们国家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 立里Lj

    大儒风范!

  • 仙境兔灵

    王老先生讲得挺有意思~哈哈~声音好可爱~好有亲切感~(*∩_∩*)~

  • 清泉碧水绕山间

    衷心感谢王老先生,以国学精粹,醇语化人!

  • wushaaile

    记住了!不让相见的人见了我而感到扫兴,这点对我很重要。

  • sarah_6u

    王老先生讲得没有距离感。适合所有年龄段,适合各个知识层次的人听。

  • 不会游泳的鱼929

    沙发

  • 张小宁_2b

    王蒙真乃大师也

  • 家栋妈妈_j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