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放送6| 从《湮灭》看什么是最深刻的恐惧

特别放送6| 从《湮灭》看什么是最深刻的恐惧

00:00
15:31

本讲精华内容 

前几天院线开始上映一部叫做《湮灭》的科幻电影,我在新浪旗下的「玩儿电影」这个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深度解读《湮灭》的影评。你可以在微信里搜索「玩儿电影」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找到这篇文章。


接下来的内容既是对《湮灭》的解读,同时也是一篇深入介绍克苏鲁文化的文章,而且它也同时思索了一个很心理学意味的话题:什么是人类最深刻的恐惧。


不过得声明一下,对于恐惧这个话题,我今天完全是以一个影迷和文学爱好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身份来思考的。


我自己吹个牛,什么是克苏鲁,听完这一篇你大概就明白了,然后也就能明白《湮灭》到底要表什么了。下面会有轻度剧透。


我们先从一位恐怖小说家说起——


《湮灭》:1/2克苏鲁

1937年3月15日,美国恐怖小说作家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与世长辞,身后留下几十部关联松散的恐怖小说。洛夫克拉夫特在世时,这些作品几乎无人问津,而在他死后,它们的名声才日益高涨。


后人逐渐意识到,这些作品触及到了人类精神中某种无以名状的恐惧。而这种情绪在洛夫克拉夫特之前从未得到过清晰的诠释。这些作品中的若干设定后来被提炼为一个宇宙观,这就是「克苏鲁神话体系」的雏形。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


每种故事模式的底层其实都对接着人类的基本情绪:冒险故事背后有好奇,浪漫故事背后有爱与情欲,侠义故事背后有公平与愤怒。而洛夫克拉夫特既然描摹出了一种前人从未清晰描述过的情绪,那么实际上他也就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故事母题」。

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图腾


而这就赋予了克苏鲁神话几乎无限的延展性:过去几十年来,除了直接扩写克苏鲁宇宙之外,创作者基于克苏鲁神话的某些特质创作出大量小说、影视剧、游戏作品。


游戏里的《魔兽世界》、《血源诅咒》,电视剧里的《真探》、《怪奇物语》,电影里的《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宇宙,它们与克苏鲁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这个庞大体系中的最新成员,可能就是Netflix前不久推出的科幻片《湮灭》了。


克苏鲁,正是我们解读《湮灭》的一把钥匙。本文接下来的部分想要诠释克苏鲁的内涵来试图理解《湮灭》的精神内核。


「克苏鲁」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无比庞杂的体系,很难用一个精准的定义来概括它的内涵。不过提起克苏鲁时,有三个关键词还是不可能绕得开的,它们是「未知」、「巨物」与「不可知」。


在我看来,这三个词由表及里,分别指出了克苏鲁的三种特质,我把它们比喻为克苏鲁的皮、肉、骨。我们不妨就从这三个关键词入手来看看蕴藏在克苏鲁中的那种恐惧到底是什么。


1. 皮:未知的恐惧

表面上看,典型的「克苏鲁」都是这样一种故事模式:


主人公和它的小伙伴们有意或无意中发现一个未知世界,

在那里,他们遭遇恐怖而神秘的远古邪神/邪恶力量,

然后,一部分人死了,剩下的人疯了。


娜塔莉·波特曼发现了鳄鱼的诡异之处


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几乎都可以用这个「探索未知→非死即疯」的模式概括。


比如他的代表作《疯狂山脉》:科考队在南极的群山中发现外星生物建立的远古文明遗迹,在与外星生物的遗骸/遗迹接触中,科考队员纷纷陷入疯狂。


故事看起来眼熟吗?这其实就是《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框架,《普罗米修斯》的创作直接受《疯狂山脉》的启发,它只不过是把原著中的南极换成了外星罢了。


这也难怪《普罗米修斯》被公认为最具克苏鲁气质的影视作品。

《普罗米修斯》


可以说,克苏鲁故事描述的几乎都是人类深入未知领域后遭遇的厄运和灾难。


洛夫克拉夫特自己曾说过:

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fear of the unknown)。


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认为,这就是藏在克苏鲁神话中的精神内核。


可问题是,几乎所有恐怖片里,在妖魔鬼怪彻底亮相前的阶段,观众体验到的恐惧中难道不都包含着「对未知的恐惧」吗?事实上,黑暗中的阴影(未知)一直以来都是恐怖题材中最让人恐惧的要素,那是不是可以说所有恐怖片里都有一点「克苏鲁」呢?

《湮灭》中的未知恐惧


显然不是,它们大部分都一点儿也不克苏鲁。


看来,虽然介绍克苏鲁的文章七八成都会从上面那洛夫克拉夫特的金句展开,但「对未知的恐惧」恐怕只是克苏鲁最表象的一面而已,它只是克苏鲁的一张皮罢了。


而《湮灭》的故事情节显然也有一张克苏鲁的皮:人类深入未知领域,最后遭遇厄运,死的死,疯的疯。只不过「探索未知」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的,《湮灭》里有,《午夜凶铃》里有,《鬼吹灯》里也有,这张皮只不过是惊悚片的基本套路而已。


2. 肉:巨物的恐惧

事实上,洛夫克拉夫特的另一金句才是对克苏鲁内涵最精辟的概括。在1927年的一封信中,他写道:

我的所有故事,都是基于最基本的前提之上的,那就是平凡的人类的法则、利益和情感在浩瀚的宇宙中都是无效的和没有意义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人类常常受到异常强大的生灵以及其他宇宙力量的伤害,但这些力量其实并不对人类怀有特别的敌意,它们只是单纯地对人类——

漠,不,关,心。


而这种「冷漠」可能来自两种理由。


首先可能来自过于悬殊的力量对比。在那些远远超越人类的力量眼里,人类的存在如同蝼蚁。在宇宙图景下,人类的法则、利益和情感,甚至人类的存在本身都因为过于渺小而显得无足轻重。


这种神与人之间的悬殊对比,在克苏鲁神话中往往具象化为与神有关的各种巨大形体。


「克苏鲁」这个名称,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代表作《克苏鲁的呼唤》。书中上古旧神克苏鲁的形象是一个章鱼、人和龙的混合体。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遮天蔽日的巨大尺度:


“它”的样子无法让人说清楚,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形容这种如同地狱般疯狂的、违背所有的事物、力量和宇宙法则的东西。那走出来的简直就是一座山。

上古旧神克苏鲁的形象


事实上,最典型的克苏鲁意象,就是在远山背后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巨型魔影:

巨型魔影


在《疯狂山脉》中登场的旧神虽然比克苏鲁袖珍得多,但取代它们的身躯来压迫读者的,是它们在南极群山中修建的巨型建筑——同样给人巨大的压迫感:

《疯狂山脉》


巨物,是克苏鲁皮囊下的肉身。


很多人声称自己看见尺寸巨大的物体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惧,这就是所谓的「巨物恐惧症」(megalophobia)。而克苏鲁中的这些巨大形体正是引发「巨物恐惧症」的绝佳素材。


巨物之所以能造成剧烈的恐惧,是因为体型的对比是力量对比最直观的呈现。巨物恐惧的背后,是面对压倒性力量的碾压而产生的无力感。


这种强烈的无力感,才是克苏鲁的第一层内核。


而《湮灭》在这一层精神内核上其实背离了克苏鲁。


人越有强烈的求生意志,面对压倒性的威胁时才会有越强烈的无力感。


说到底,无力感是因为欲求生而不得,不甘心就这么死却毫无办法。那些邪恶力量发出的压迫感,也是基于主人公的求生意志。


所以,如果人有求死之心,那面对恐怖力量的威胁时不就正好求仁得仁了吗?

《湮灭》中女子特工队


而《湮灭》最不克苏鲁的一面,正是主要人物中有太多看淡了生死的角色。


在科考五人组中,除了最先领盒饭的两名队员之外,剩下的三人,其中一个临死前忽然想通了——「其实当棵树也挺好的」,于是她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草的植物学家


另一个本来就是将死之人,比起死在病魔手中,死在外星人手里反而痛快;


而女主人公因为有对丈夫不忠的心结,从接受任务起,其实就抱着赴死的决心。

娜塔莉·波特曼


这根本不是一群想要从邪神的巨大压迫中逃出生天的人,这简直就是一个自杀小队。


我们想死,这时候正好路过一个邪神把我们给弄死了——这不是克苏鲁,这是克苏鲁喜剧。


3. 骨:不可知的恐惧

好在,克苏鲁还有第二层内核。


邪神对人类的「冷漠」,更可能出自另一种可怕得多的理由。


也许并不是神们对人类不屑一顾,而是连「不屑一顾」这种想法,都是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人类自以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与思维,由己及人地推想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的存在状态。


但在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观里,这只是一种天真幼稚的妄想。


人类的法则根本无法推及整个宇宙,人类世界中的各种意义,在那些邪神的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宇宙中充斥着人类永远无法沟通的存在,人类与他们,根本就不存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我们并不知道神们是不是「冷漠」,它们只是执行着一些我们眼中完全无法理解的行动,而只是因为它们的过度强大,我们就轻易被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


那些可以随手毁灭我们的恐怖力量到底有什么企图?


他们的目的何在?


我们无法理解。


我们甚至无法知道,它们的世界里有没有「目的」这种东西。

女子特工队所代表的人类


就是想搞清楚里面发生了什么


并不是未知领域中隐藏着的力量足以毁灭人类,我们才感到恐惧,我们最恐惧的,是那些力量根本就「不可能被人类理解」。


反过来,人类自身珍视的各种价值在宇宙中也毫无意义,因为那些都只是存在于人类世界这个孤岛中的特例而已。


最深层的恐惧,并不是来自未知(unknown),而是来自不可知(unknowable)。


「未知」只是一种短暂的过渡阶段,随着探索的深入,未知总会转化为已知。对「未知的恐惧」可以通过求知来化解,所以它其实并不是一种多么深刻的恐惧。


而「不可知」是穷尽人类的努力也无法理解和被理解,它是一种永远不可化解的无助感。


这就是克苏鲁的第二个精神内核。


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湮灭》的内核与克苏鲁高度契合。


片中的外星生物到底恐怖在哪里?创造嵌合体、克隆人、会说话的吃人野兽什么的其实都只是小把戏罢了。它真正的恐怖,在于它的彻底不可理解。


片中有两段台词集中反映出这种「不可理解」。


其一是文崔斯博士临死前说:

它跟我们不一样。我不知道它想要什么,或者是它是不是想要。


其二是女主与善后官员的对话。

官员:你能描绘一下它的形态吗?

女主:不能。

官员:它是碳基生物还是……?

女主:我不知道。

官员:他想要什么?

女主:我觉得它什么也不想要。

官员:但它攻击了你。

女主:它复制了我,我攻击了它,我都不确定它是否知道我在那里。


这其实是比「黑暗森林」还黑暗一万倍的宇宙观。


在黑暗森林里,所有文明都懂得猜疑链,都懂得先开枪保全自己的法则,看似残酷,实际上全宇宙都共享同一套生存哲学,他们其实完全可以相互沟通。


而在《湮灭》和克苏鲁的世界里,人类遭遇的那些文明不可描述,不可沟通,不可理解……没有善意,甚至也没有恶意,只有永不可知的恐惧。


《湮灭》虽然缺少了一点来自威胁力量的压迫感,却把「不可知」描摹得淋漓尽致,克苏鲁的两个内核只具其一,所以,它是1/2克苏鲁。


在我的理解中,克苏鲁是两种恐惧的叠加,是「不可对抗」的无力感与「不可知」的无助感叠加而成的绝望。


那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指的就是这种深刻的绝望。


正是这种绝望,驱使人走向疯狂。


我们眼看着天边浮现出巨魔的阴影,


眼看着它脚下的大地化为焦土,


我们万分恐惧,


却甚至不知阴影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存在。


这就是克苏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05822295

    好奇问一下怪奇物语是否也不属于完全的克苏鲁?

  • 挪一挪被窝

    好棒的解读,终于明白了克苏鲁

    魏知超 回复 @挪一挪被窝:

  • 0_sb52iz

    面对残酷,做一个像魏哥一样昂首挺胸的大龙虾

  • 胡割生1

    感性的悬念,带来恐惧和好奇,经过逻辑推演,知道来龙去脉,变成理性的真相,于是逻辑重构了,人在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面临了一个更具大的理性悬念,他们是谁,来干什么?彻底的不可知。于是有可能在经验主义中寻求安慰,产生宗教。

    魏知超 回复 @胡割生1: 也就是说,科学家面对不可知时,会产生更强大的恐惧?

  • 高启鉴

    看完为啥最强烈的感觉是这个电影的色彩比以前的电影细腻丰富很多啊?而且很明显。。。是设备又有什么更新了么?

    魏知超 回复 @高启鉴: 这片子用的摄影机有 Red Weapon Dragon, Panavision G Series and Ultra Panatar Lenses Sony CineAlta F65, Panavision Primo, G- and T-Series Lenses Sony CineAlta PMW-F55, Panavision Primo, G- and T-Series Lenses 参考下?

  • RomanaGallifrey

    看这部电影前最错误的决定是先看了小说,全程可能吓人的地方都变成了“哇怎么改成了这样”,虽然电影改编得和小说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了但是看的时候忍不住比较,感觉少了很多乐趣_(:_」∠)_小说第一部气氛营造得很棒,熬夜看(自己昏昏沉沉+晚上的环境)效果更佳,超带感!

    魏知超 回复 @RomanaGallifrey: 我还没看呢 看了看豆瓣评分好像不高,就搁下了

  • 覺岸無邊

    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老师怎么看?

    魏知超 回复 @覺岸無邊:

  • 邂逅银幕

    就电影而言我觉得并不好,浓浓的网大质感,塑料花太假了

    魏知超 回复 @邂逅银幕: 没去影院看,不知道影院版质感如何,Netflix那个版本还真是廉价感爆棚啊,制作好一点的美剧都秒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