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给了我们时间上的四时观念,《三字经》还教给了我们空间上的四方观念。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跟数字一样,人类对方位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方位概念中最早出现的是东和西,借用来定位的是太阳。后来出现了四方的观念,不过中国人对四方的认识要早于对四时的认识。在商代的甲骨文里只有春秋,不见夏冬,但东西南北在甲骨文里都全了。四方也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天有四方,地也有四方。地上的四方代表着不管距离多远的天下各地。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所以国土称为四封,边境称为四疆,周边有四夷,周围是四海,四海之外就是四荒之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
此四方,应乎中。
引申开来附带说一下两个跟佛教有关的方位问题,也是常识性的却容易被现代人误解的问题。一个是在佛教神话中,四方代表四个世界,有四方四佛,东方是香积世界,有阿閦佛,南方是欢喜世界,有宝相佛,西方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北方是莲花世界,有微妙声佛。这四佛还有不同的名称,四方四佛包笼了宇宙的四方空间,也喻示着佛的无边法力。在佛教经典《》中说:西方世界名为极乐,在那里的众生没有常见的痛苦,只有各种的快乐,而阿弥陀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可以接受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佛教徒往往在临终的时候面向西方,口念阿弥陀佛。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唐代去日本传法的鉴真大师,临终就是如此。但现在的不止一位学者为鉴真大师写传记,为了强调他的爱国,或者说“鉴真双腿盘坐,面向西方的祖国停止了呼吸”,或者说鉴真“面孔朝西,朝着大海西边的祖国,溘然长逝”。鉴真死在日本,死前确实是面向西方的,但这个面向西方的动机,主要在西方是佛教徒心中的极乐世界,而不在处于西方的中国。这既符合鉴真首先是一个高僧而不是一个一般爱国者的身份,也可以从当时的人给鉴真写的传记中得到印证,因为传记中写到在他们偷渡去日本的途中,根本没到日本,还在中国,鉴真的一个徒弟得了重病,生命垂危,鉴真也是烧着香,让徒弟面向西方念阿弥陀佛,让他往生去西方的极乐世界的。鉴真身处异邦,临终时对祖国有所眷念,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他临终前面向西方的意义,则跟“祖国”除了方位上的巧合之外,是毫无关系的,是不必也不宜加以强调的。让临终前的鉴真俨然作出思念祖国的样子,对读者来说,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误导。
另外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西方近现代中国人常用来指欧美,但在佛教传来之后,古代中国人常用来指印度,就是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去取经的西天。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就是那位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句的大诗人,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魏源,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写文章说龚自珍精通中国古典又喜欢读西方的书,要是长寿一些,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我们一些前辈历史学家,包括很有名的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侯外庐先生,包括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汤志均先生,都从魏源的话引申,说龚自珍已经开始知道向西方的先进思想学习。这太扯了。魏源说龚自珍喜欢读西方的书,是说他喜欢读佛经,跟欧美的西方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
我们明白了西方的多义性再看这些前辈学者的书的时候,就可以多汲取其中的好处而避免被他们的误解所误导了。
强烈请求配文稿!!!!!!
发现小朋友的人之初,已经能完整读好了。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l# 清·龚自珍 r#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