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乡下人的悲歌》

社科 |《乡下人的悲歌》

00:00
29:18

来自底层的无奈与怒吼,震撼精英阶层。理解特朗普上台的扎心之作。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适听人群 


适合想要了解美国底层境况的人收听


专业解读人 


蔺桃。前媒体人,现居美国的自由写作者。


名人&媒体推荐 


《纽约时报》:万斯先生以悲天悯人、体察入微的笔触进行社会学解读,讲述了社会底层的白人如何驱动政治反抗,推动唐纳德·特朗普的崛起。万斯探究缜密,充分运用第一手资料,举重若轻地以文明的方式解读了这场混乱的选举,他的文字无论对民主党还是对共和党都极有启发。


比尔·盖茨:《乡下人的悲歌》展露了我们国家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个话题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远超万斯撰写本书时的想象。


彼得·蒂尔(《从0到1》作者,企业家、投资人):精英通常认为我们的社会危机就是“经济停滞”或“不平等”。而J. D. 万斯以动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抽象的学术文章一直未关注到的真正的民众生活。 


你将获得 


● 是什么让底层白人陷入绝望与焦虑?

● “习得性无助”如何影响了穷孩子向上流动?

● 我们的生活,无论好坏,有多少取决于个人的决定?


书中金句 


● 我记得自己坐在那个拥挤的法庭上,身边是6个其他家庭的成员,我当时就在想……那些主持法庭的人们和我们不一样。而被法庭管理的人们则和我们是同类。


● 如果有人相信自己做成的决定不会影响自己将来的人生,这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习得性无助感”。从米德尔顿那个没什么远大期望的世界,到我们家无休止的动荡,生活告诉我,我什么都控制不了。


● (从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住在阿嬷家时的那种安定给了我一种可以做自己家庭作业的安全空间。可以这样说,因为没有大人的争吵和那种不安全感,所以我可以专注于学业和自己的工作上。


● 文化隔阂的一个后果是,认为成功的常规衡量标准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像我们这样的穷人所不应达到的。


● 社会资产并不仅限于某人帮你联系一个朋友或把你的简历递交给以前的老板,社会资产也体现在,而且是主要体现在,我们从朋友、同事和导师身上学到的东西。我不知道怎么给我的选择按照重要性排序,也不知道是否有别的、更好的道路。这些东西都是我从我的社交网络中学到的。


精华笔记 


《乡下人的悲歌》这本书不仅解释了特朗普为何崛起,也揭示了美国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穷人和主流社会之间越来越深的隔阂。


美国的工业经济向南转移后,困守在中西部铁锈地带的穷人,家庭矛盾不断,孩子们或早早辍学或死于毒品。这里的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梦。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67%的底层白人投票给了特朗普,希拉里仅获得28%的支持。将近40%的选票差距,成了特朗普获胜的关键。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底层白人,透过这次选举表达了他们长期被压抑和忽视的怨愤。


一、一个底层白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万斯1984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破落的钢铁小城米德尔敦市。他刚会走路,父母就离了婚。母亲一生结了5次婚,不断出轨,不停恋爱,频率高的时候每隔几个月就会换一个伴侣。她还酗酒、吸毒,经常打骂万斯姐弟,有一次甚至差点让万斯丧了命。


从9岁到16岁,万斯跟着母亲搬了七次家。本来他成绩不错,但家里无休止的变动和争吵,让他的成绩原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坏,还在第四个继父的家里学会了抽大麻。


万斯之所以能成功,首先要感谢他的外公外婆。


他们虽然也是乡下人出身,却给了万斯力所能及的照顾和情感支持。如果不是他们,万斯或许早就辍学或者染上毒瘾。当外婆发现万斯学会了抽大麻,她第一时间把万斯接到了自己家里,鼓励他好好学习,教会他劳动的价值。


其次,海军陆战队改变了他。


军队里严酷的训练和管理,磨炼了万斯的意志,也让他的心态变得积极。从前的万斯很悲观,像他这样的人,并没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事实是,他们把缺少能力和缺少努力混为了一谈。


退役后,他靠打工上大学,以最优异的成绩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了双学位,随后,又进入到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毕业前就拿到了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录用邀请。在耶鲁的三年,他遇到了完美的人生伴侣,工作、结婚、买房顺理成章。但也让他他意识到,他以及和他一样出身的底层白人,与主流社会是如此地不同。


耶鲁法学院里,几乎没有家庭背景和他类似的人。超过95%的耶鲁法学院学生来自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他们都家庭完整,家人之间和睦友爱。他们自信,非常相信自己判断和能力,而万斯认识的底层白人却没有一个有这种自信。他们习惯性地觉得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自己做的任何决定都不会影响未来的生活;别人成功了靠的是运气和天赋,自己过差了,都是别人和环境的错。心理学家把这称为“习得性无助感”


二、什么造成了美国底层白人的“习得性无助感”?这又怎么让底层白人摆脱不了贫困?


社会区隔

所谓社会区隔,指的是居住和种族群体的相对隔离。19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大衰退,工业经济南移后,原本繁华的中西部成为铁锈地带,加上房产快速贬值,搬家成本太高,最穷的人被留了下来。


经济学家拉吉·切迪发现,来自铁锈地带、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穷孩子想要实现梦想,突破阶层是最难的。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这里单亲家庭多,二是家庭收入差距造成的居住区域隔离现象普遍。


居住隔离让人们看不到生活会变好的迹象,孩子们看不到靠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榜样,也无法积累走出底层所必须的社会关系。这是让他们形成“习得性无助”的一个原因。


文化区隔

文化区隔首先来自乡下人自己的荣誉文化和逃避文化。


从阿巴拉契亚山区走出来的苏格兰-爱尔兰裔乡下人和后代,对自己的家族和家园有着强烈忠诚和自尊。为了捍卫家族或个人荣誉和尊严,不惜武力相向。乡下人进城后也仍然带着这种荣誉文化。


这样一个重视自尊与群体荣誉的群体,在现实与他们宣扬的道德大相径庭的时候,为了解决认知不协调,他们选择的是逃避问题,假装问题不存在或者编造谎言,自欺欺人。


《经济学人》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白人工人阶级比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工作时间更长。但万斯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因为调查结果是靠打电话得出的,而乡下人总是喜欢夸夸其谈。米德尔敦30%的年轻人一整个星期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20小时,却人人都喜欢提到勤奋。


而一个乡下人即便想要努力向上,他也会发现,与主流社会的文化区隔,也在为他们设置难题。

 

写出这一曲乡下人的悲歌,万斯并不认为乡下人值得特别同情。相反,他们需要做的是扪心自问,“我们的生活,无论好坏,多大程度上归因于环境不公或家庭不幸,又有多少程度取决于个人的决定?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贾逢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贰Faith

    思维改变才真正能改变人生

    喜马讲书 回复 @一贰Faith: 正解!

  • 13373138zcg

    我觉得外国的书很不错,多角度,不同的思维和研究方式,让我脑洞大开。中国的书有局限性。

    喜马讲书 回复 @13373138zcg: 兼听则明~

  • 云淡风清_ah

    彼岸为此岸之镜

  • 13373138zcg

    这本书描述的情形正在中国复制,原来我们只是复制。

    听友136920385 回复 @13373138zcg: 孙正义的时光机理论

  • 听友108609968

    能不能出些中国的书,没必要全是国外的书吧!

    喜马讲书 回复 @听友108609968: 好的!

  • 有理想的BEN

    能在这样的环境考上耶鲁,写出这样的书比太多人好多了,幸福若没有思考也很无趣

  • 简简单单185

    作者站着说话不腰疼,当了四年兵回来考上顶级大学,这分明是个智商超群的天才好吗!

    古槐树下月旦评 回复 @简简单单185: 他也是农村出身,原生家庭还那个样子,没走歪不错了。

  • 就这么称呼

    贫穷,源于对生活的恐惧,逃避。很多穷人认为失败是归于运气与环境,他们却忽略了缺少努力比缺少运气更重要。为什么富人跟穷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因为穷人没有见过高端场合,没有学会正确处理事物的态度。因此,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逃避的念头就会马上反应出来。我们想要从贫穷到富有,付出的努力需要很多,可以先从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团体等...学习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处理事物的方法。

  • Twinkids

    简单地用中文“乡下人”来描述一个下层大群体,太模糊、笼统,有城乡歧视嫌疑,怕是也有翻译者的“城市精英”心理作祟!千万不能照搬到中国当下环境。

    PolHol 回复 @Twinkids: 这个的确是,美国农业生产人口实际上少儿又少。这里的乡下人其实应该是指美国铁锈带城市和乡镇的人民。和我国乡下人涵盖范围区别很大

  • 紫羽渲橙

    悲歌!我家邻居成天以自己的见识认知管别人闲事,议论别人,他们还悲歌了,他们邻居的悲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