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栏听箫,心寂情寥,
漫漫千重浪,不见海底涌浊尘。
净水千顷,空泛涟漪,
心净不染尘。
了尘禅悟:一首自由长短句,仅七句三十三字,却道出修行者心中无尘之境。抛开一切诗词格律,此诗只是一位修道者真心流露,不用字斟句酌,性本天然。
生于世间,便摆脱不了凡尘俗世的浸染,时而有心情寂寥之时。
此种寂寥是修行者与浊世共存的真心流露,漫漫长路,有几人懂行者真心?
此时凭栏听一曲箫声,排遣心之寂寥,心中纵有千重浪,依然妙明湛然。
识得一切欲望假象,海底不再涌现浊尘,这是修道明心之境。
所有欲望都是贪嗔痴无明显现,皆是妄想执着显现,一切了不可得。
你又怎会再执着那些假象?
心中清明,纵然有千重浪涛又当如何?淹没不了自性本自清明。
太多人,沉迷于世间之物欲享乐,沉迷于人间之私情,迷失本心。
有几人能懂这世间一些皆是无明幻象,有几人能懂一切所见皆是无常?
多少人拼命一生所争斗的一切,不过是海市蜃楼,业风来时,一切消散。
净水千顷,空泛涟漪,心净不染尘。
此偈的诗眼在后两句,此乃明心之证悟,心本无尘,自生净水。
一切世间之贪着,皆是不明本心,原本自然清净,无为而争。
世间一切争斗皆是我们内心贪嗔痴的显现,回归真心,清晰地看清那些欲望,即使它再扬起千重浪,你也识得它假象,当下体悟,真心如如不动,笑看红尘,你奈我何?
难怪世尊诞生世间时上指天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此处之“我”是真如,是自性,是本来面目,而非世间处处执着之假“我”。
此之“我”非世尊独有,而是众生皆有,凡夫走卒达官贵人平等拥有,但众人迷而不觉。
真我佛性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非修行可得,而是本自拥有。
众生迷痴,不见真心,却处处执着假“我”之身,以世间财色名利来供养“我”,贪着美食美色,处处以自为满足为根本。于是才有得不到的痛苦,得到后依然无趣的失落。其实,是灵魂无所依归,才会失落,才会从外物上寻求满足,可种种欢娱享乐的背后,却是更深的寂寥与空虚。
很多人不知道,财色名利都只是暂时供我们游戏的道具,执着道具的人实为痴人。
比起物质享乐主义者的精神空虚,修行者不被世人理解的寂寥便显得轻逸许多。
我们为何而来,投生世间,难道只为吃喝玩乐?与畜牲有何区别?
生命本是一场红尘修行,世间的行走不过是自性的回归旅程。只有当你接纳一切际遇,明白一切所见皆是自心的感召,以慈悲真心去化解因果,才能有望于今生了因了缘了凡尘。否则不过是堕入生生世世反复轮回的游戏。当你看不清生命的实相,便被世间的幻象所迷,永远沉沦其间。
网友点评:像这样自由的文字,总是透着人性的馨香,就如一柱檀香,微烟缕缕,芬芳馥郁,沁人心脾,让人顿生清净心、慈悲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