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性海洗千尘心光
开启文殊妙胜智,顿入华严藏海真。
心光庄严融大日,朗朗性海洗千尘。
了尘禅悟:此首七言诗偈也是一首悟道诗,如一盏心灯,照亮无明。
凡夫之所以愚痴无明,皆因无有智慧之灯照亮心之黑暗。
在众菩萨中,文殊菩萨手持智慧之剑,专为破除众生无明,断除众生烦恼。文殊菩萨智慧圆满,如能开启其殊胜圆妙之智慧,顿入《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时心光庄严融入太阳之光辉,朗朗清辉,性妙圆明,洗尽千尘,回归真如。心光是自性之光,是众生佛性之显现,但凡夫被五欲六尘所迷,整日贪嗔痴不断,无明执着,自性之光被其障碍未能显现。当明心见性时,自性心光便自然融入宇宙源头之大光明中,子母光明汇合,禅者与宇宙无量光明合一,那些无明妄尘便自然涤荡而净。
这种证悟空性的境界,并非凡夫所能体悟,亦非言语所能描述。
佛说十方法界众生皆有如来藏性,真如佛性无二无别,众生皆可证悟成佛。
可惜,众生执着红尘物欲,贪着财、色、食、名、睡,沉迷其中不得解脱。
禅宗高僧神秀曾作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他教导弟子之根本思想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而六祖慧能则作明心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首偈前者说的是修行之过程;而后者则描述明心见性后之境界。
但后世则有了南顿北渐之分,其实不论是顿悟或是渐修,皆是过去现在未来修行的结果,释尊累劫修行才能在菩提树下观明星而悟道;所有顿悟之人,也皆是往昔累世修行之果。
真如佛性原本无尘无垢,本不须洗尘除垢;而要扫除的是无明贪嗔痴妄尘。
既为妄尘,并非实有,一念迷执则生痛苦烦恼;一贪觉知便清明无碍。
所以,佛言回头是岸,脱离的是我们贪嗔痴的心,回光返照,真如自现。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是圆觉经所描述的顿悟之境。
佛学讲万法皆空,常常被人悟解是一无所有,虚空无物;其实空性是指无常,一切物质无有固定不变之自性,万物时刻皆在运动变化之中,故而一切执着永恒不变的想法,正是痛苦烦恼之根源。
故而,执着永远不变的情感,执着一辈子不变的爱,便有了失爱之痛。
执着物质名利永远不变,一生马不停蹄的追逐,才有了生活的负累。
执着美色美食,你执着什么,就会被其所拘,成为其奴役的对象。
却不知,当你停下对一切的执着,停下对万物的追逐时,你却能轻松拥有一切。
当你不执着你自家拥有的小花园时,你很快会发现你拥有了大自然中所有美景。
当你不执着你自己拥有的财富时,你很快发现你能够与更多人分享你的财富。
当你不执着一切外物时,回归真我,心光显现,一切都如初见之美丽。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之负累皆因不明诸法无常,万法空相之本质。
生生世世在这尘世的戏剧中表演,执着什么就被什么所累,深陷轮回,循环往复。
其实,心有坛城即佛土,处处花开菩提香。
当下一念的清净,便是净土显现,佛之坛城就在心中。
正如禅者所说:自性本无尘,何须凡情了?因果循环续,了因究竟了。
当你还在世间轮回,就还在因果中,即便你超凡入圣,依然难免各种因缘际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