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序
宋·余杭郡·沙门·元照[1]述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今《禅波罗蜜》是。三曰《不定止观》,即陈尚书,令毛喜,请大师出,有一卷,今《六妙门》是。四曰《小止观》,即今文是,大师为俗兄陈针出,寔[2]大部之梗概,入道之枢机。曰「止观」,曰「定慧」,曰「寂照」,曰「明静」,皆同出,而异名也。若夫穷万法之源底,考诸佛之修证,莫若止观。天台大师,灵山亲承,承止观也;大苏妙悟[3],悟止观也;三昧所修,修止观也;纵辩而说,说止观也。故曰,「说己心中所行法门[4]」,则知台教,宗部虽繁,要归不出止观。舍止观,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以议天台教,故入道者,不可不学;学者,不可不修。奈何叔世[5]寡薄,驰走声利,或胶固于名相,或混肴于闇证,其书虽存,而止观之道,蔑闻于世,得不为之痛心疾首哉!今以此书,命工镂板[6],将使闻者、见者,皆植大乘缘种,况有修、有证者,则其利尚可量耶?予因对校,乃为叙云。时,绍圣[7]二年,仲秋[8]朔[9],余杭郡·释元照序。
[1]元照(1048年-1116年),字湛然,俗姓唐,浙江余杭人,北宋时期,弘传律宗,和净土教高僧。元照幼时,依钱塘·祥符寺·慧鉴律师,十八岁出家,后从神悟禅师学天台教观,同时又研究诸宗,而以戒律为主。曾为高丽僧·义天讲说律宗纲要,并授菩萨戒。
[2]『寔」,同『实」。
[3]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时有慧思禅师,武津人也,名高嵩岭,行深伊、洛,十年常诵,七载方等,九旬常坐,一时圆证,希有能有,事彰别传,昔在周室,预知佛法,当祸故背北游南,意期衡岳,以希栖遁,权止光州大苏山。先师,遥餐风德,如饥渴矣。其地乃是,陈、齐边境,兵刃所冲,而能轻于生,重于法;忽夕死,贵朝闻。涉险而去,初获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于是昏晓,苦到如教研心。于时,但勇于求法,而贫于资供。切柏为香;柏尽,则继之以栗。卷帘进月;月没,则燎之以松。息不虚黈,言不妄出。经二七日,诵至药王品,诸佛同赞,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到此一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静发,照了法华,若高辉之临幽谷;达诸法相,似长风之游太虚。将证白师,师更开演,大张教网,法目圆备,落景咨详,连环达旦。自心所悟,及从师受,四夜进功,功逾百年,问一知十,何能为喻?观慧无碍,禅门不壅,宿习开发,焕若华敷矣。思师叹曰:非尔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4]《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5]叔世,意思是犹末世,衰乱的时代。《左传·昭公六年》: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6]镂板,亦作「镂版」,谓雕板印刷。
[7]绍圣,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绍圣年号的使用时间是,1094年四月,到1098年五月,共四年。
[8]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9]朔日,农历每月的初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