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08:几种有效的惩罚方式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08:几种有效的惩罚方式

00:00
09:23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08:几种有效的惩罚方式: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用一种新的技巧和方式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家长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够随意地对孩子发脾气,以自己的心情的好坏来对孩子进行惩罚。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他们从小受到的都是些警告、说教,甚至是挖苦和威胁等一系列的教育方式。时代在进步,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再用在如今的孩子们身上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地给予指正和引导,给他最正确的帮助。有时候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需要给出一定的惩罚,那么怎样做孩子才能够既容易接受又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呢?第一,事不过三。人们总说第一次犯错误在所难免,第二次犯错误也情有可原,但是第三次如果再犯相同的错误的话,就不能够原谅了。“事不过三”旨在给孩子一个警告,这也是一个原则与自律的问题。当孩子因为调皮犯了错误,不用太过说教,只需要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第一次!以后要改正。”然后给孩子讲清楚不改正的后果是什么。等到他又犯的时候,告诉他:“这已经是第二次了。”等到孩子第三次再犯的时候,和他说:“这是第三次了!”,然后立即实施之前和他讲的那个惩罚的后果。第二,提前将惩罚的后果告诉孩子。通常来讲,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能够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明白什么是自已应该承担的责任。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担当起一定的责任。如果家长想要对孩子使用一种惩罚方式的话,那么最好提前将事情的后果讲给他听,让他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行为,对惩罚的方式,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过,有的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也会后知后觉,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呢?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之后,应该针对他的做法给出一个适当的惩罚方式,并且立刻实施,不能够拖延。比如当你带着4岁的孩子去超市里买东西,孩子总是喜欢在货架之间跑来跑去,这样的做法其实既错误,也危险。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立即将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在货架之间来回跑的危险。而不是和他说“下次再来超市的时候让你坐在购物车里,哪也不准去。”之类的话。第三,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不喜欢劳动,对于家中的家务,他也是“避之不及”。有时候为了躲避不愿意做的家务活,他就会选择很听家长的话,对于家长提出的规定都很合作。这样,每当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就会对他说:“你把地扫完了墩一下吧。”不能否认的是,将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一定的家务活相联系确实比较好,可是这个过程中不要让孩子产生一种家务活本身就是一种很残酷的惩罚的想法。对于家务,有时候也能够成为一种锻炼身体式的娱乐方式。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新鲜的家务活,体验不同的家务带来的不同感觉。比如可以提前给他列一张家务的清单,上面写几种他最不想干的家务,这样孩子就能够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了。第四,拿走一些特别待遇。有的孩子喜欢在晚上睡觉以前看一会书,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而如果犯了错误,爸爸妈妈就会把故事书从他的床头拿走,剥夺他一个晚上阅读的习惯,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惩罚。当然,每个孩子的习惯与爱好都不一样,家长完全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与习惯,来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孩子喜欢看一部动画片,或者是在一个阶段很喜欢玩一个玩具,那么当他没有按时地完成作业,没有好好地洗漱,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拿走这些他生活里的特殊待遇,给他一个警告与惩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不能够剥夺太长的时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其实无论是哪种管教孩子的方式,家长在使用之前,最好都和孩子讲清楚,不要等到孩子犯了错误以后,才开始大吼大叫地进行惩罚。只有提前和孩子讲清楚了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哪些行为必须要受到惩罚,孩子才会对不良行为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也能够明白家长对他的行为有一个怎样的期许。惩罚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找到一两种适合孩子的有效的方式,要比总换惩罚的方式好得多。总换不同的惩罚方式,只会让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只要他坚持到底,家长就得认输,最终放弃对他的惩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