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06:批评孩子也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06:批评孩子也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00:00
08:57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06:批评孩子也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总是不让孩子打断自己的话,让他耐心认真地从头听到尾,偶尔孩子想要说一两句给自己解释,可刚要张口,家长便打压下去了。在家长的眼里,孩子的解释无疑就是一种狡辩,是他不敢于承认错误的表现,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有时候家长看到的事情未必就是整个事情的真相,也许只是一个缩影。家长太过于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表达出来了,于是就忽略了孩子的表达。时间有很多,并不急这一时,让孩子将话讲完,听听他的解释,给他一个为自己申诉的机会,这不仅是家长赏识孩子的体现,也能够增加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而且,这更是孩子自己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让他讲话,让他表达,才能够确保他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华平时很调皮,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能安静下来的时候很少。在学校里,也总有小朋友到老师那里去告他的状:“老师,小华刚才推了我一下。”“老师,小华刚才把我的自动笔弄坏了。”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渐渐地,在老师的印象里,小华成为了一个不守规矩、调皮捣蛋、总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一个孩子。后来,只要是小华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了争执,老师的第一感觉都是:这个捣蛋鬼又调皮了。有一次阅读课,大家都很认真地看着书。小华一边看自己的书,一边给身边的同学讲解,当时的气氛很融洽。可是过了没多久,小华就将身边同学的书抢了过去,拿在自己手里。被抢书的那个同学也不知道他想要干什么,就举手对着老师说:“老师,小华抢我的书!”老师听到了求救声,向着小华走了过来,一边走心里一边想:又是你,怎么就不能安静会儿好好地看会儿书呢?老师这么想着走到了他的面前,本打算训斥他一顿的,但是老师突然转变了念头,想先问清楚小华为什么这样做再训斥也不迟。于是老师平静地对小华说:“小华,你在干什么呢?为什么抢同学的书呢?”小华看着老师说到:“他的书皮坏了,我想帮他粘好。”老师听了他的话后,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而且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给了他一次解释的机会,不然的话,要是上来就对他训斥的话,就太冤枉他了,会很伤他的自尊。于是老师夸赞了他的想法,并且指导着他将书皮粘好。然后在小华将书给了同学之后,老师告诉小华,虽然是帮助同学,但也应该事先和他说一声,得到同学的同意。并且,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地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的时间,其他的事情尽量放在下课以后再做。小华听后点了点头。有的孩子可能不愿意表达,也有的孩子不太会表达,于是就做出了一些事情。老师或者家长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时候,就会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批评孩子。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长辈便是老师与家长,无论是哪一方,都应该学会去尊重孩子,遇到事情以后等一等,不着急给出一个评论,先拿出一两分钟的时间来让孩子解释。尽量做到不武断地否定与批评孩子的做法与想法,而是先听他把话说完,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再以批评为辅,引导和帮助为主,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使他进步。家长不妨回想一下在平时自己和孩子间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孩子犯了一个小的错误,然后自己凭借着对事情的简单了解,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责备与否定。当孩子试图为自己辩解几句的时候,你却更加的生气,觉得他这是在狡辩。所以没等孩子说几句,你就会大声地呵斥到:“闭嘴!”这两个简单的字一出,你能够想象的到孩子心里有多委屈吗?就算是事后你了解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孩子做出道歉,可是之前形成的那种伤害却没有办法进行弥补。当一个孩子总是被家长呵斥“闭嘴”、“少给我解释”之类的话的话,他就会逐渐放弃为自己申诉的权利,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就算心里再委屈,他也是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着。这样的情况存在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形成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在孩子犯错误以后,不妨给他几分钟的时间来解释,自己来认真地倾听,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