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的疯狂敛财肥了自己,葬送了国民政府。
关键词:陈果夫、陈立夫、中统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四大家族史话》。上一集我们聊到,四大家族一边利用金融系统资金来大量侵吞实业,一边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内部信息,大量进行投机交易。除了公债市场,外汇和黄金。
我们在前面说到,1935年底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之后,法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和英镑的固定汇率。但是,随着国民政府滥发货币,法币不断贬值,汇率维持不住,法币的黑市汇率跟官方汇率的差值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不得不向美国和英国申请一大笔美元贷款和英镑贷款,用来建立一个外汇平准基金。当法币面临急剧贬值的压力时,平准基金就会抛出美元和英镑来购买法币,从而稳定币值。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稳定汇率的机制,但是,却给了四大家族利用内部消息大量套汇的机会。比如,平准基金成立后,它的往来电报密码由四大家族控制的交通银行负责掌管,这等于是提前知道了平准基金接下来会怎么操作,市场行情会怎么走,相当于直接开天眼了。
比如,1939年8月,上海的一份外刊报纸披露,“上周平准基金会停止援助法币,某重要部长夫人电告某外籍经纪人,购入4万英镑之巨。”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这里说的“某重要部长夫人”就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夫人宋霭龄。她得知平准基金会将停止援助法币的消息,立刻抛出大量法币购买英镑。资料显示,光是抗战初期,宋霭龄就从套汇交易了捞到了800万英镑。投机交易让四大家族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代价却是,耗尽了法币的信用,加速了法币的崩溃。
除了外汇投机,在抗战期间,还发生了更为恶劣的鲸吞美元公债案。1942年,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国民政府向美国争取到了5亿美元的贷款,拿出其中2亿美元向美国购买黄金作为储备物资,1亿美元购买武器,还有2亿美元作为在国内发行美元公债的准备金。这种美元公债以20法币兑1美元的汇率计算,以法币购买,美元偿还。也就是说,你以20法币购买1美元公债,债券到期后政府返还给你1美元。
因为民众已经被国民政府坑怕了,美元公债一开始卖得并不好,只卖出去预定发行额的一半。但是后来,随着恶性通胀加剧,法币不断贬值,而美元公债仍然是按20:1的汇率折算收益,这一下子美元公债就成了香饽饽,大家纷纷抢购。
看到赚钱的机会来了,孔祥熙立马下令,要求国库局停止销售美元公债,剩下还没售完的5000万美元公债,全部由中央银行业务局购买。听说官方已经停售,黑市上的债券价格更是暴涨十几倍,1美元公债卖到了250法币。而这批由中央银行吃进的美元债券,却通过暗中批条子的形式,按20:1的官方价格,全面卖给了孔祥熙本人以及他在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心腹手下和要员。换句话说,这些人以官方价格买到债券后,一转手在黑市上卖出,立马净赚10倍收益,入账金额超过200亿法币,可以说是一起系统性腐败、监守自盗的惊天大案。
这桩案子最后是因为中央银行内部人士的分赃不均,被捅了出来,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孔祥熙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主动辞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职位,和夫人宋霭龄一起躲到美国去了。而接替孔祥熙上位,掌控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大权的,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
陈氏兄弟在国民党内权势显赫,最先源于他们的堂叔陈其美对蒋介石的知遇之恩。陈其美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也是上海滩青帮大佬,黑白两道通吃。他在上海开办了精武武术学校,请来霍元甲当总教师。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其美成为上海起义军的沪军都督,势力遍布整个上海滩。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陈其美,并经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认识了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后,蒋介石成为陈其美手下沪军第五团的团长,还拜了陈其美为大哥,之后一路受到陈其美的提携。可以说,没有陈其美,就没有后来的蒋介石。1916年,陈其美因为多次起兵讨伐袁世凯,而被袁世凯派人暗杀,让蒋介石大为悲痛。对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和陈立夫,蒋介石非常看重,有心把他们栽培成为自己的心腹。这两兄弟也确实精明能干,很快成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
比如,在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陈果夫鞍前马后,帮蒋介石采买军备、招募新兵、物色军事人才等等,让蒋介石很快站稳脚跟,以黄埔军校为基本盘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国民党内部,陈氏兄弟步步为营,排挤掉其他派系逐步控制了组织人事大权,帮助蒋介石巩固其在党内的独裁统治地位。两兄弟还建立了一个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对,就是那个凶名赫赫的国民党特务组织。
不过,陈氏兄弟在掌控了国民党的党务大权之后,马上就面临了财务难题。进行党务活动和“中统”特务机构的运作需要大量经费,但蒋介石穷兵黩武,把南京国民政府的大部分收入都拿来打仗了,对付各类军阀和共产党,陈氏兄弟只能自己想办法搞党费。陈立夫感叹说,关于党费,“校长希望孔祥熙和宋子文二部长多出点,可事实上,他们口诺而不行动。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自办企业。大家都成了资本家,党费还没办法吗!”
陈氏兄弟搞钱的办法,和孔祥熙、宋子文是同一个套路,先想办法控制金融机构,再通过金融机构控制实业。前面提到,在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行中,中国农民银行是蒋介石亲自设立的,也是蒋介石的钱袋子,陈氏兄弟就先从这里下手。陈果夫在1940年成为中国农民银行董事,到1944年孔祥熙下台后,陈果夫替代孔祥熙成为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并一举控制了全国的农业、农村金融机构。同时,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与孔祥熙闹僵,钱新之倒向陈氏兄弟,交通银行也由陈氏兄弟实际掌控。
有了金融根基之后,陈氏兄弟开始加快向实业渗透。首先第一步,是趁着日本投降,抢先接收大量日伪企业。在国民党的各大势力中,“中统”长期在敌后的沦陷区活动,对日伪产业的家底儿最清楚,在接收产业时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最好的资产都给抢了过去。
第二步,在这些日伪产业的基础上,再由中国农民银行和农林部等拨款,建立起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如中国蚕丝公司、中国农业供销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公司、中和盐业公司等。这些公司通过垄断经营获得丰厚利润。
第三步,对于资产特别值钱、利润率特别高的国有企业,陈氏兄弟则想办法把它民营化,收入自己私人囊中。比如,国有的中华水产公司,是由国民政府接收的日伪企业华中水产株式会社、帝国水产株式会社等改组而来,拥有几十艘捕捞船、修船厂、冷藏厂等高价值资产。陈氏兄弟打出一个明晃晃的口号“官不与民争利”,把原本价值百亿元的资产只作价20亿元就卖给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家民营企业的股权名义上是“公开招股”,实际上根本没有招股信息登报,外人压根不知道情况,股份当然是被陈氏兄弟以及他们的心腹权贵们给瓜分了。
就这样,陈氏兄弟在宋子文、孔祥熙之后,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金融和商业帝国。特别是在孔、宋两人先后失去蒋介石信任之后,陈氏兄弟更是权倾天下,以至于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一说。
那么,在四大家族统治中国的20多年中,他们一共积累了多少财富呢?由于他们控制着大量的国有金融机构和垄断企业,很难算清楚落入私人腰包的总共有多少,只有一些辅助的数字可以说明情况。据当时的美国银行界人士统计,宋家和孔家光是在美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就有2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他们在美国东西海岸拥有的大量公寓楼、写字楼和企业股权。此外,四大家族还往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东南亚的印尼和新加坡等转移了大量资产,数量难以估量。
这种情况连一些国民党内部官员都看不下去了,比如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王力航就在1949年初发社电指出:四大家族“打着商股的旗帜,披着国家的外衣;右手抓住政府,左手抓住人民;一脚踏住中国,一脚乃在外国;咬紧我们的同胞,吮吸我们的骨血;咬得尸横四野,咬得血流成河。”在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之后,四大家族中只有蒋氏家族留在台湾,其他三家则是全部迁往美国定居,直至终老,可能那儿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吧。
好,《四大家族史话》就为你解读完了。下一本书《大转折》,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看看19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滞胀危机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下周见。
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