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请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并附上简介。
本期要点:大有大的难处,新的挑战已来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据彭博社报道,比亚迪向旗下供应商发送邮件,明确要求他们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将产品报价降低10%。这一举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每年降价10%几乎已经成了业内常规。
据称,这封曝光的邮件来自于美国传感器供应商森萨塔(Sensata),该公司传感器技术一直领先业界,利润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相比之下,比亚迪的毛利率虽然已经逐年上升,但仍然低于20%。
森萨塔网站介绍
一方面,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情况并不罕见,龙头企业可以利用其产业地位控制成本,以获得合理的利润。
比亚迪也回应称,这次并不是强制的降价要求,会与供应商进一步协商,共同寻求降本空间。
然而另一方面,在被公开的邮件中,比亚迪措辞强硬,显得有点不近人情。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供应商感到不满,甚至影响双方未来的合作关系。
此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商账期的一个统计数据也在社交媒体上转来转去,国内车企账期有的甚至长达1年,相反,特斯拉的账期普遍在100天以内。
一边要求不停地降价,一边延长着供应商的账期,情绪感瞬间拉满,很多意见领袖站出来斥责,对比亚迪这种不断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支持自己低价策略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担心这种内卷的方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比亚迪总部
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比亚迪的做法就是错误的。
降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消费者福利。理论上来讲,电动汽车的供应商也确实存在降价的可能性。
首先,芯片、传感器、电池和控制单元等属于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已成为电动汽车的核心。
电子产品与机械产品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们的成本和性能变化往往类似于摩尔定律,即随着时间推移,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成本会大幅下降。
例如动力电池的成本从2010年的每千瓦时超1000美元,降至了2023年的约130美元,尽管并没有如摩尔定律那样严格遵循指数级曲线的规律,仍然体现了显著的降价趋势。
其次,莱特定律,也被称为工业制造中的学习曲线效应,也对成本的降低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汽车制造中,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固定投资和研发投入的摊薄,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
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25万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供应商也应该能够从规模经济中受益。比亚迪也表示,他们是基于规模化大批量采购,才对供应商提出的降价要求。
不过,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中事情往往更为复杂,尤其是降价的幅度不该一刀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电动汽车的许多零部件并不完全符合摩尔定律,规模效益虽然存在,但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降价的空间就会逐渐缩小。因此,不能期望通过扩大规模完成所有的降本目标。
而且,在电动汽车这样前沿的、快速发展的领域,龙头企业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市场领先地位,还要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因此,在追求短期效益的过程中,领军企业还应该兼顾供应链的协作,尤其是要保障和供应商的长期协同研发,以确保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活力。
具体说来,龙头企业应当对降价幅度进行合理测算,并将降价依据清晰透明地提供给供应商。比如告诉供应商每年供货量的增加规模,给对方成本带来的下降程度,从而给出具体的降价范围。在这次事件中,10%的降价幅度显然有些简单粗暴了。
同时,龙头企业要引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就离不开供应商的协同研发
,就有必要给供应商留够盈利空间以保证其研发投入。甚至,龙头企业可以要求供应商有足够的研发投入。苹果就会为供应商提供稳定持续的需求,并为创新组件提供溢价,从而带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例如,虽然苹果是台积电的最大客户,但并没有一味要求对方降价,反而对台积电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进行了大量投资。因此台积电也通过其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保证了苹果A系列和M系列芯片的领先性。
曾经,因为疫情,中国车企自己主导了研发过程,使得推出新车型的时间从三年锐减至三个月,这在欧美是不可想象的事。也正是这种效率的提升,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独树一帜,竞争力首屈一指。
但比亚迪的这个事件表明,新的挑战已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走到了需要思考长期协作的阶段。企业不能只看眼前的红利,还要能更好地谋划未来。
当前,比亚迪确实面临了多重压力。欧盟对其加征了17%的反补贴税,特朗普则更是声称要对墨西哥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国内,不仅特斯拉再次大幅降价,同时丰田、大众、宝马等燃油车品牌也在大打价格战。这些都无疑加剧了比亚迪的竞争压力,迫使其必须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并进行成本控制。
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确实面临了严峻考验,但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越需要理性思考。就如智猪博弈之中,大猪要吃到饲料,即使会受到一些损失,也必须要去按开关,而小猪只要等待大猪行动即可。
像如何为整个产业生态带来共同繁荣这样的事情,小猪是不会想的,它们只会抱怨。但龙头企业作为大猪,无疑必须想得更多、更远,需要付出更多,这样的话,产业整体兴起时他们也将收获更大。
所以,越是市场压力大,价格竞争激烈,龙头企业越是需要有长远眼光,要保障长期的研发合作。
因为,只有建立了良性发展的生态,中国电动车产业才能长期利于不败之地,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这是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经受的考验,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经受住考验,成长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大企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做个小广告,我们2025年1月的CES观展团正在招募中,届时我会在拉斯维加斯全程带你看懂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让你用几天的沉浸式的观察和讨论,形成对于产业发展的深刻认知。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文章链接报名!→财富增长新视角:CES展上的学习革命与知识探索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如果老师能了解国内汽车行业实际状况,就不会为比亚迪辩护了, 比亚迪产业链的利润,只能靠偷工减料才有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