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 六祖壇經 68 未懂妙用

暢談 六祖壇經 68 未懂妙用

00:00
05:45
暢談·六祖壇經(68)-未懂妙用-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雲:亦未見性。眾人疑息。 六祖「書」寫「此偈已,」五祖的「徒」弟等大「眾」,也就是當時在場的在家人和出家人看了之後「總驚,」都嚇了一跳。因為他們和前面神秀所寫的那首偈來做對比,就更突顯出六祖這一首偈的水平。雖然寺廟里的大眾還修得不太好,但文字還是看得懂的。就像我們沒有怎麼修,有時候看到文字,我們也會贊嘆。就像我們雖然不是詩人,但看了蘇東坡所寫的詩詞,也還是能欣賞。這就代表眾生皆有佛性。大家看了六祖的偈「無」一人「不嗟訝」的「,」於是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各相謂言:奇哉!」我們「不得以貌取人,」他還沒來這裡多久,才八個多月,「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他再過不久就是一位「真正的菩薩」了。
五「祖」表面上對於六祖不理不睬,事實上很愛惜六祖,關心他到極致。他「見」到「眾人驚怪,恐」怕別「人損害」六祖「,遂」隨手「將鞋」脫了下來,用它「擦」掉「了」六祖寫的那一首「偈,」並且告訴大眾「雲:」這一首偈「亦未見性。」他這麼說,雖然也有保護六祖之意,但他講的確是真話。其中有兩個意思:一,六祖雖然還沒有大徹大悟,但他的程度一定是在眾人之上,人心會嫉妒。二,六祖還沒有看到生命的全貌。他只見其性,見性之後還要懂得妙用。從一般的理論來說,證初果之人就見性了,二果、三果、四果也見性,從初地一直到十地菩薩也是見性,但深淺程度不一樣。如果你覺得見性就不用學,你一定是大錯特錯,見性是開始,悟後起修才更重要。《大般涅盤經》是把佛性講得最清楚的一本經,它的說法比較嚴格:二乘人未見性,八地以上的菩薩稍見性,唯有佛才真見性。放低標準來講,一個阿羅漢就見性。但以佛的程度來看,阿羅漢未見性。我們也可以說,初果未見性,二果、三果稍見性,四果阿羅漢已見性,這就是把層次再降低一些。六祖大師所講的見性跟佛所講的層次一樣,他一定不是阿羅漢的程度。就像我們看見過的日食這一種天文奇觀:剛開始太陽被全部遮住,再慢慢透光。我們看到日食整個的過程和修行是一樣的。當我們遮蔽得越少,我們就有一分的覺知和見性,而佛則是十分的見性。 「眾人」一聽到五祖這麼說,他們的「疑」心就「息」了「。」因為是祖師所講的話,他們一下子就相信了。面對不同的人,有的人需要贊美,而有的人則需要保護。你是外行人,你真的看不懂。以世間法來講,明升暗降,是升還是降?只有內行人才知道。◎聞後思惟:你能把你所感悟的道理應用出來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秋菊9258

    友友,专辑录制的不错,是自己录制的吗?可以互关交流交流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