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恬时空|我的知青岁月(21)

麦恬时空|我的知青岁月(21)

00:00
10:54

麦恬时空 | 我的知青岁月 |作者:博毅 |演绎:麦恬| 制作:池展


我的知青岁月21


地区先代会

  指挥部派来接我们的敞篷解放牌军用卡车,载着我们从高家镇码头,颠跛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石柱县委招待所大院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来自川汉公路工程涪陵地区各个民工大队的先进代表们,以及涪陵县民工大队宣传队、垫江县民工大队宣传队的队员们都住在这里。我们丰都宣传队和垫江宣传队的队员,被安排在招待所大院一侧,一幢两层的青砖楼房里,一楼紧邻的两个大房间住男生,女生们则被安排在二楼。比我们早到几个小时的垫江队员们,已经在他们房间的稻草垫上铺好床位,我们也很快把自已的铺位布置出来;那时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知青,普遍都接受过军事训练,打铺盖卷整理床铺等都非常有章法,宣传队每次出去演出,几乎都是自带行李,每人一个三横压两竖的背包里,夹着整齐叠放的换洗衣物,外扣一个装满洗漱用品等杂物的洗脸盆,一床卷得紧紧的单人草席捆绑在背包上,右肩斜挎一个书包装自己的贵重物品,左肩斜挎一个军用水壶,就把自己干净利落地武装起来,还可以腾出双手机动灵活地做其他事。


  我们那时具有的那些生存本领,全得益于在初中军训时获得;记得一九七一年九月,我从重庆八中转学到重庆二十一中,开学不久就遇上了由于中苏关系交恶,引发全国进入战备状态的紧张局势,那时学校的班级都以连排相称,中学生在各自学校组织领导下,普遍进行了一次被称为拉练的长途军事训练,我们从学校出发,沿重庆北部偏岩及静观等地徒步行军,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我们还在途中时,就发生了林彪叛逃的九一三事件。在十几天实打实的战备演练中,我们不仅走出了不惧长途跋涉的铁脚板,而且还经历了风霜雨雪都不能阻拦的夜晚疾行军,更操练出了紧急集合,快速整理行李的真本领;记得在一次下着大雨,统着雨衣的夜行军中,我因实在太疲惫,困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居然隔着雨衣抓住前面同学的背包,在半梦半醒之间,淌着公路上的泥水,闭着双眼走到了目的地。这些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获取的基本生存技能,非常实用有效,在我的知青生涯中,让我处变不惊,随遇而安,可在所到之处的任何陌生环境里,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宿营地生活条件如何艰苦,都能安之若泰,心若止水。

  那天晚上,来自不同县域又具有相同经历的宣传队员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不管夜已深沉,就在房间外宽大的走道上聊起天来,如果不是杜老师出来招呼,这些一见如故的年轻人,聊个通宵也不是问题;我就是在这时,认识了垫江宣传队的重庆知青陆睦,并与之成为了交往至今的好友,我与他属同龄人,此前的人生经历也大致相同;他们队里另外一个弹柳琴的重庆知青代世贤,还有几个忘了名字的重庆美女,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川汉公路涪陵宣传队和垫江宣传队的人员组成,跟我们宣传队差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不同地区的知青,重庆知青在其中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有些队员在学生时代就与我们队的队员彼此认识,甚至曾经在一个宣传队里干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此大家在异地相逢,自然是十分亲切,即使是以前不认识的人,也在接下来那几天朝夕相处,相互观摩学习和同台演出的密切交往里,很快就熟悉起来。

  川汉公路工程涪陵地区指挥部先进代表表彰大会,汇聚了数万民工中的数百名先进份子。那几天的白天是他们在一起彼此介绍总结各自的先进事迹,交流经验的大小会议,晚上就在石柱县委可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观看我们三支宣传队分别的专场演出,当天没有演出任务的其他两支宣传队队员,也兴致勃勃地去到现场观摩学习。三天的专场演出,场场爆满,各队都拿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节目和最好的精神状态,给先进代表和指挥部领导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第一天出场的涪陵县民工大队宣传队,奉献的节目朴实大气,贴近生活,热情洋溢,深得民工们喜爱;第二天出场的垫江县民工大队宣传队,引入了大量样板戏片断和很受欢迎的小节目,让舞台上精彩纷呈,赢得了现场观众们非常热烈的掌声;第三天出场的我们丰都县民工大队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大多取材于工地上的真实工作和生活,非常接地气,加之节目形式多样,全是自编自导自演,激起了场内观众的强烈共鸣,同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第四天上午举行的总结表彰颁奖大会上,我们三支宣传队,全都获得了指挥部领导的极高评价和表彰,分别给我们颁发了一面绣有“文艺轻骑”字样的锦旗,还在石柱县委大礼堂外的台阶上,给我们留下了这张极为珍贵的合影。后来丰都县委也在名山大道旁,建了一个类似的礼堂,据说就是用修建川汉公路挣的钱盖的。

  那时长江黄金水道,是连接涪陵地区十个县的大通道,去垫江也要从忠县码头转车才能到达,因此回沿溪工地的我们,与回垫江工地的垫江宣传队队员们,有幸从石柱同行到高家镇码头,再乘小型机动船同行到忠县。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此起彼伏,特别是乐队队员和歌唱演员们,几乎没有停止过表现自己的机会,两个宣传队的精英们,抓紧利用这短途旅行的难得机会,自发地搞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小型音乐会,带给了同船乘客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也让自己的才能在对方演员面前,得到了充分展示和交流,甚至有些前苏联的歌曲,也随波荡漾在初夏的江上,把我们的欢乐传递给了擦肩而过的那些客货船,引来那些水手和乘客的挥手和尖叫;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金鼓,根据石柱民歌啰儿调,在重庆沙坪坝区改编的著名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最后成了队员们领唱,全船乘客合唱的金曲,把我们这段航程的欢乐气氛推向了最高潮!一场盛宴再次散场,在意犹未尽,不忍分别的难舍中,两队队友频频挥手致意,在一步一回头中惜别,绝大多数人可能此生再没机会相见!



朗读者:麦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