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⑤-3 礼在心 形可变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天下万物都只有一个本源,也就是,有了唯一的一个本源。事物之间自然会有区别,有了区别自然会有差等。比如说我们的心,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即使你再加了另外一件事情,依然会有一个主有一个次。既然只有一个本源,也就说明了,事物之间,一定是有差等的。那也就说明,夷子所说的道理,是不正确的。万事只有一个源头,有一个源头就有了差等。这是从道理上,我们明白了孟子所讲的话。接下来孟子又举了例子,而这个例子,是通过现象去讲的。所以孟子一方面通过一个道理,天下万物只有一个本源,另一方面从事物发展的现象上,已经呈现出来的再去讲,为什么要厚葬其亲,我们看看什么样的现象。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盖指的是大概;上世指的是上古很久之前的意思。大概在很久以前,也有人不葬其亲,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父母亲去掩葬。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举指的是抬着;委指的是很随意。父母亲去世以后,抬着父母亲的尸体,很随意的就放在了沟壑之中,也就是小的山沟里面。
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过一些时日,你会看到一种现状,什么样的现状呢?因为古时候和我们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动物比较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当父母亲去世以后,很随意的把他放在了沟壑之中。过几天,如果你还能路过这个地方你会发现,有很多的动物在撕咬着他们的身体。有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蝇指的是苍蝇;蚋指的是蚊虫一类的动物;姑嘬之,姑是吸允;嘬是很多聚集在一起。
你看这个画面,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如果父母亲去世,没有好好的去埋葬,而是随意的放在沟壑之中。就会有狐狸去食之,会有那么多的苍蝇,蚊虫聚集在一起,吸允着他们身上的血和肉。如果我们看到有这样的场景,是其它的东西,我们叫不可直视。比如它们在吸允着牛马,或者其它的东西叫不可直视。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这些蚊虫动物,在撕咬和吸允着自己父母的身体,在吸允着他们的血和肉,这个就叫不忍直视。你又怎么忍心,可以看得下去呢。
其颡有泚。颡指的是额头;泚指的是汗水。当看到这样的一种场景,额头上有了汗水。我们去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额头会有汗水?比如说特别热的时候,或者很累的时候,额头会有汗水。除此之外,在有情绪的时候,额头会有汗水。比如说特别紧张、害怕、恐惧。再比如说非常的焦虑、担忧或者是处在某一种兴奋的状态下,或者是当产生了极强的愧疚感。等等这些情绪,到达了一定的程度,额头上就会有汗水。
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睨是指的斜着眼睛,斜开眼睛,不忍直视,不愿意,也不忍心去看到这样的画面。‘夫泚也,中心达于面目。’说这个汗水,不是人为让它产生了汗水,而是中心达于面目。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升起了极强的愧疚感不忍心,所以额头上会产生了汗水。也就是这个汗水的产生,不是物理作用,不是因为热。或者因为我们很累,出了汗水,而是我们自己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内心有很多复杂的情绪。或愧疚或悲伤,或不忍心,这个时候额头上所出的汗水。
这句话在讲什么呢?在讲人性使然。当看到有那么多的动物,蚊虫在撕扯着父母亲的身体。你人性善的那一部分,对父母爱的那一部分,自然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孟子会讲,夷子所说的道理,是违背人性的。你是不忍心,不去安葬自己的父母,让他的身体去受苦的。这是人性当中的东西,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人性的善良对父母的爱,会被激发出来。那么接下来,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
盖归反蔂梩而掩之。这里讲行为了,返回家中,蔂是指土框,梩指的是类似于铲子之类的工具。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激发了人性当中的善和爱,这个时候产生了行为,返回家中,拿了土筐和铲子之类的工具,而掩之,来掩埋父母亲的身体。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掩埋,这是正确的,并且也应该这样去做。孝子仁人,会去掩埋他父母亲的身体。亦必有道矣,这个就是规律。而这种规律是自然而生发出来的,不用别人去教,他也不需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只要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他人性当中的善,自然会被激发出来,也就会去产生相应的行为。所以这里同时也在说明,夷子所讲的道理。说你想把薄葬这件事情,推行到天下去,这个是不可以的。有很多仁人,很多有孝心的人,是不会这样去做的。他们不会这样去做,是他人性使然,是人性的善和对父母亲的爱,自然会去做这样的行为。
比如说夷子自己也是一样,为什么要去厚葬自己的父母,同样不也是不忍心自己的父母受苦吗。所以整个孟子的回答到这里就结束了,他通过道理和现象,两个方面去讲,为什么要去厚葬其亲。道理上,天下万物只有一个本源,而作为人的本源,就是父母。通过现象上来讲,如果有人不去葬自己的父母,就会让父母的身体受更多的苦,这个时候,但凡是有仁心的人,有孝心的人,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都是不忍直视而产生行为的。这就是其中的道,自然而然所发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徐辟把这番话,又告诉给了夷子,夷子怃然,怃然指的是茫然自失,很惆怅的样子。听到了孟子所讲的这番话,有点茫然自失,难道我学的东西,就是不正确的吗?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为间,指的是过了一会儿,过了一会想清楚了这件事情。‘曰:命之矣’这个时候只讲了三个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夷子在思考,并且有一个茫然若失的,这样一个过程。命之矣,命指的是教会我了,翻译过来也就是我领教了,我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这段对话整个就结束了,我们可以从中延伸出来一个道理,什么样的道理呢?任何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它自己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比如说厚葬这件事情,不是你想改就可以改的。几千年的传统流传下来,说明它有其中的道理,和事物演变的规律。我们来举几个生活当中的例子,就会很好理解。比如说我们去到一些城市或者地区,这个地方会以黑为美,可能有的人就不理解了。说我们那边不是以白为美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以黑为美?它以黑为美,如果你去了解背后的道理和规律,自然有其原因。
那再比如说,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民风。当我们听到和我们认知里不相同的东西,不要去批判,而是去了解,其中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还有事物的起源。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了一个习俗,它都是有历史可以去追溯的。在那段历史当中经过了事情,经过了时间,最后不停的演变,就形成了今天的状态。
再比如说生活当中也是如此,我们说看到一个小孩子,我们觉得他很没有教养,这个时候你不要着急去评判它。任何一件事情,发展到今天,都是有其原因的。如果我们去了解这个孩子的背后,你会发现他可能吃了很多苦,他可能生活的环境并不好,他可能从小缺乏了这种家庭正确的教育,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结果。我们学《论语》的时候讲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你去看他过错背后的环境和历史原因,这才是一个仁者该有的思维。所以这番话,是让我们懂得在生活当中,无论看到任何一件事情,不要着急批判,不要着急下结论,不要去认为哪个是对哪个是错。任何一件事情,当下的结果,都是有诸多原因所形成的,都是有发展的轨迹的。而你研究好了其中的轨迹,你也就明白了事物的规律,这个就是道。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身边有一个朋友,即使你们的感情很好。当有一天,她来到你的面前哭诉,哭诉她的爱人有多么不好,哭诉她们的感情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你不要着急下结论。她们的感情出了问题,一定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它是中间经历了很多的事件的发生,经历了时间的推移,最后形成了当下的结果。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动情绪,你就不会着急,去批判一件事情。包括我们在做生意,我们在工作的同时都一样,我们看到一个人被领导重视,看到一个人被同事轻视。你不要去着急下结论,你要明白事物发展过来,中间一定是有迹可循的,最后形成了今天的结果。
我们再讲回文中的主题,既然厚葬流传了那么久,自然有厚葬的道理在其中,但是,一件事情不是不可以改变,它会随着长久的历史长河,随着更长久的时间,而发生变化。比如说葬礼,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同样在经历着,也同样需要去办这种丧礼,只不过办的形式,跟以前变得不一样了。比如说以前讲厚葬,比如说以前讲守丧三年,但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它并不适用,变成了不需要守丧那么久。很多地方从土葬改成了火葬,但是葬礼还在,这个孝心还在,对父母好的心还在,只不过形势变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依然要去学习礼,为什么要去学习礼呢。可能我们不像古人那样去鞠躬,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习其中的礼,因为学了这些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秩序。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过节,我们给自己的亲人送礼物。比如说平时的一些节假日,我们会给自己的爱人,自己喜欢的人送礼物。不在那个东西的大与小,好与坏,而是,送礼是输出我的情感,表达我的心意,表达我对老人家的这种思念和关爱。表达我对我所喜欢的人,用心的程度和情感的输出。所以从古至今的,礼的形式变了,但是它内在的情感输出,并没有变化。
再比如说我们学习周礼,我们学习孔子那个时代,孟子那个时代,他们做什么事情,会比较有仪式感。比如说祭祀,比如说丧礼,比如说去到朝堂之上,比如说与老人家饮酒,比如说射箭,还有射礼。他们有那么多的仪式感,虽然到今天,我们这些仪式感已经改变了,已经不需要像过去那么复杂了,但是仪式感,到我们今天还是要有的。因为这种仪式感,会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敬重,会增加一些生活的乐趣,这就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演变的。
比如说过春节,是要有一些仪式感的。放放鞭炮,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叙叙旧。通过了这种仪式感,我们彼此的感情是在输出的。比如说到了一些节假日,一些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的生日,在这些节日上,有一些仪式感,是更有利于情感之间的交流。所以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仪式感,我们是需要去在意的,它可以没有古时候的那么繁杂。但是我们要知道,仪式感的核心,是彼此感情的输送,是大家可以因为这样一个事件,聚在一起彼此更好的谈心,更好的去交流。
我们再总结一下所延伸的这一点,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其中的道理,都有它历史的原因,都有它其中的规律,才会形成今天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不要急着去下结论。如果我们可以去了解背后的原因,你就知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事情。而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改变的是形式,其中的内核,也就是那个道,它是亘古不变的。
比如说礼,礼的形式变了,但是核心的东西并没变;比如说以前注重的仪式感,现在形式上变少了,但是仪式感的核心,其实并没有变;比如说以前,一个人我们说他有仁德,他需要去做官,去服务更多的人,因为那个时候,所能做的事情比较少。但是今天我们说,一个有仁德的人,你可以有很多的选项,你可以去为官,服务于百姓。你也可以去经商,服务更多的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你也可以去做老师,你去做律师,你去做医生。你也可以去做一名清洁工,只要我们有这颗仁爱之心,形式上或许是变了,帮助别人的方式上变了,但是内在的核心有利于他人,为更多人去着想和付出,内在的东西是并没有变化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