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上仁》之四

文子《上仁》之四

00:00
05:36
文 子
《上仁》
之四

老子曰:
古者
明君:
取下 有節,
自養 有度;

計歲 而收,
量民 積聚,
知 有餘不足 之數,
然後 取奉。
如此,
即 得承所受於天地,
而 離於 飢寒之患。
其 慘怛於民 也:
國 有飢者,食 不重味;
民 有寒者,冬 不被裘;
與民 同 苦樂,
即 天下無哀民。

暗主
即 不然:
取民 不裁其力,
求下 不量其積;
男女
不得 耕織之業,
以供上求,
力勤 財盡,
有旦 無暮,
君臣 相疾。


人之為生 也:
一人 蹠耒而耕,不益十畝;
中田之收 不過四石,
妻子老弱 仰之而食;
或 時有 災害之患,無以 供上求,
即 人主憫之 矣。

貪主
暴君:
涸漁 其下,
以適 無極之欲;

百姓 不 被天龢 履地德 矣。

老子曰:
天地之氣,莫大於 和龢。
龢 者,
陰陽 調,
日夜 分。

萬物:
春分 而 生,
秋分 而 成;
生與成,
必得 龢之精。

積陰 不生,
積陽 不化;
陰陽交接,
迺能成 龢。
是以
聖人之道:
寬而栗,
嚴而溫,
柔而直,
猛而仁。

太剛 則折,
太柔 則卷;

正在於 剛柔之間。

繩之為度 也:

卷而懷也,
引而申之;

直而佈也;
長而不 橫,
短而不 窮,
直而不 剛。

聖人 體之。


恩推 即懦,懦 即不威;
嚴推 即猛,猛 即不龢;.
愛推 即縱,縱 即不令;
刑推 即禍,禍 即無親。
是以 貴 龢。

老子曰:
國家

所以存 者,道得 也;
所以亡 者,理塞 也。

聖人
見化 以觀其徵。
德 有 昌衰,
風 為 先萌。
故:
得 生道 者,雖小必大;
有 亡徵 者,雖成必敗。
國 之亡也,大 不足恃;
道 之行也,小 不可輕。
故:

在 得道,
不在 於小;

在 失道,
不在 於大。

亂國之主:
務 於地廣,而不務 於仁義;
務 在高位,而不務 於道德;

舍 其所以 存,
造 其所以 亡 也。

上亂 三光之明,
下失 萬民之心,
孰不能承!

審 其己 者,
不備 諸人 也。

古之為君 者:
深行之 謂之 道 德,
淺行之 謂之 仁 義,
薄行之 謂之 禮 智,
此六 者,
國家之綱維 也。
深行之 則 厚得福,
淺習之 則 薄得福,
盡行之 天下服。
古者:
脩道德 即 正 天下,
脩仁義 即 正 一國,
脩禮智 即 正 一鄉;
德厚者 大,
德薄者 小。

道:
不以雄武 立,
不以堅強 勝,
不以貪竟 得。

立在 天下推己,
勝在 天下自服。
得:
在 天下與之,
不在於 自取。

雌牝 即 立:
柔弱 即 勝,
仁義 即 得;
有静 即 莫能與之爭!
故:
道之 在於天下 也,
譬猶 江海 也。

天之道,
“為者 敗之,
執者 失之。”

欲 名之大

求之 爭之,
吾見 其不得已;

雖 執而得之,
不留 也。


名 不可求而得 也。
在 天下 與之,
與之者 歸之;
天下 所歸 者,德 也。
故云:
上德 者,天下 歸之;
上仁 者,海內 歸之;
上義 者,一國 歸之;
上禮者,一鄉 歸之。
無 此四者,
民不歸 也。
不歸 用兵,即 危道也。
故曰: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 而用之。”
“殺傷 人,勝而勿美”。
故曰:
“死地,荊棘生焉,以悲哀 泣之,以喪禮 居之。”
是以,
君子:
務於 道德,
不重 用兵 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