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卡拍卡过闸”到数字金融创新引领,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记

从“外卡拍卡过闸”到数字金融创新引领,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记

00:00
04:14

进站刷卡或扫码支付,这个简单的动作,用不了几秒钟,每天在全国各地的地铁站里都会重复被看到。但这对于更加习惯于银行卡支付的外籍乘客来说,沟通成为一种成本。

当前这一切在北京这座城市,发生了改变。

为进一步优化外籍乘客在京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体验,今年9月13日零时起北京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再升级,在已支持银联卡、扫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北京全市城市地铁路网27条运营线路、836公里、490座车站全网、全时段、全闸口具备境外银行卡非接触式刷卡过闸的条件,另外市郊铁路S2线也同步具备条件。

近日被誉为金融界“奥运会”的Sibos2024年会在京举办。年会举办场所紧邻奥体中心地铁站,连日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少参会外籍人士选择乘坐地铁、自助出行。这些人手持万事达卡、维萨卡等直接拍卡过闸。

“‘外卡拍卡过闸’并不是北京轨道交通体系单方面完成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与相关收单机构配合推进才能最终实现。”10月23日,京投路网公司首席专家张莉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轨道交通“外卡拍卡过闸”支付服务体系是在多方共同配合并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式投入运营服务。

据张莉介绍,实际上,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充分考虑了外籍乘客在搭乘北京市地铁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支付问题从而完成这项工作。

“比如说,外籍乘客在搭乘北京市地铁时,既可以直接使用其境外发行的万事达卡、维萨卡等银行卡非接触式刷卡过闸,这也就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外卡拍卡过闸’;也可以在自助售票设备上为同行的家人或朋友购买一张及以上的单程票乘坐地铁。”她举例道。

同时,在使用单程票的过程中,如果外籍乘客遇到了超程或超时的情况,可以用手中境外发行的银行卡在自助设备上办理补票。

“这样既减少了一些沟通成本,也为他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张莉说道。

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也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记者从北京市委金融办获悉,近年来这座城市在多措并举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持续发力。

在首都、大兴两大机场,北京打造了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有力推进了重点商圈、景区等重点领域和场景的POS机外卡受理能力改造升级、ATM机布设等工作,在短时间内就有效提升了境外来华人员在京支付服务水平。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扎实推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财政收入贡献率均保持在20%左右,金融资产规模约占到全国一半。

在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引领的其他方面,北京在全国首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历经从一个站,到一条街,再到“双奥之城”的建设历程。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成功应用后,目前北京全域已转为试点地区。搭建数字金融交流平台,举办数字金融论坛。推动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在京落地,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金科新区,目前已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200余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