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数字重庆创新提质 金融“硬科技”荣获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

助力数字重庆创新提质 金融“硬科技”荣获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

00:00
11:42

至今已走过32年时光的金融科技发展奖,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获奖项目名单。作为中国金融业唯一的部级科技类奖项,新一届获奖项目及其完成单位立即引起关注。

西南地区经济重镇重庆市本次有两项金融“硬科技”成果获奖,分获二等奖与三等奖。这两项成果分别是由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金融大模型智能服务平台”项目与重庆农商行的“分布式信用卡核心建设及异构数据平滑迁移”。值得关注的是,“马上消费”拿到这份“金发奖”二等奖,位列42位,是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本届“金发奖”评选中收获的唯一奖项。

此次两个项目获奖是重庆数字化建设的缩影,不断拓展金融覆盖面和便利度、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重庆金融机构也在数字重庆建设中做出努力,助力数字重庆创新提质。眼下正值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总的来看,形成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夯实了数字重庆基础底座,激活了社会、经济活力。数字重庆建设发挥着后发优势,稳步推进。

从“银发奖”到“金发奖” 金融科技成果节节攀升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4年10月18日对外公示信息显示,根据评审流程,经过对621个申报项目的初评、复评,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本次审定并最终评定出257项目作为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在这257个获奖项目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36项,专项奖10项,涵盖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安全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内容。

从类别上看,本届“金发奖”获奖项目完成单位囊括了银行、保险、信托、非银、交易场所、证券、期货等金融业态的头部机构,也有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江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基层分行以及征信体系等,集中了国内金融业者当前优秀科技创新的成果。

金融科技发展奖是中国金融行业唯一部级科技奖项,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92年设立。这个奖项被认为是展现我国金融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最高成就的奖项,评选范围涵盖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支付等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金融科技发展奖的含金量极高,获奖项目被认为是行业创新的风向标,对促进金融行业科技创新、表彰优秀科技成果、营造良好科技交流氛围、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而言,“金发奖”前身为“银行科技发展奖”。顾名思义,“银发奖”重点关注的是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成果。199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举办“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并对外公示上一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结果。

从功能上看,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披露的“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介绍,“银发奖”始终积极发挥银行业科技成果挖掘、引导、评审、交流及推荐等功能,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于促进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使“银发奖”的评审工作更加规范,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还专门下发《关于印发银行科技发展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各个等级奖项标准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

例如,《通知》规定,二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对促进金融行业科学进步具有较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三等奖项目则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促进银行行业科技进步有一定作用,经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021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年度在京召开的“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名称被正式调整为“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银发奖”被升级为“金发奖”,包括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业态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式被纳入评选范围。

从“银发奖”到“金发奖”不仅是参与其间金融机构类型的“扩军”,更体现了近年来各类型金融机构围绕数字金融建设、金融科技成果节节攀升的具体体现。

为提高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程度,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近年出台了多项政策,从顶层设计、数据治理、技术创新、应用能力、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全面部署。特别是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数字金融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科技的投入也逐年上升。

依据艾瑞咨询和前瞻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持牌金融机构累计金融科技投入规模达到3727.8亿元,预计这一规模至2027年时将达到5861.2亿元。

重庆金融硬科技实力“打造记”

“真金白银”投入之下,是金融硬实力的提升。“金发奖”得主们就是最好的实证。

“马上消费”是国内首次获得“金发奖”的消费金融机构,本次所获奖项也是重庆所获“金发奖”史上的最高奖。

以本次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唯一获奖项目“金融大模型智能服务平台”为例,该项目主要是基于“马上消费”自主研发的天镜系列大模型和多层防御安全体系,能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营销、风控、客服等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效率和个性化水平。

该项目的创新点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融合了人脸、指纹、声纹、图片信息等多模态生物特征,构建多层防御增强的金融大模型安全可信核验技术体系;二是研究融合大模型和小模型的组合式AI风险分析、预测与决策技术,针对大模型在问题推理拆解的准确性、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实现可靠和可解释的大模型应用服务;三是构建人机协作复杂智能计算技术体系,并通过全链条数据安全感知的金融大模型构建和基于异构云原生的金融大模型推理加速技术,打造形成面向智能营销、防伪反欺诈等多领域的金融大模型服务平台。

以智能营销场景为例,该平台可以根据客户的问题生成个性化的应答方案,形成一套适用于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零售金融细分领域的通用大模型与行业专用模型协同发展解决方案,支持提供“千人千面”、个性化、更加亲民的数字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300家金融机构。

据“马上消费”介绍,“金融大模型智能服务平台”项目已推广上线,目前已服务“马上消费”超2亿用户。

据介绍,在投入方面,近年来“马上消费”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选拔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精尖人才,组建了超2500人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1000余套核心技术系统。

截至2024年9月,“马上消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2000件,位居全国金融机构Top10。2023年度新增专利553件,在《2024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竞争力百强榜单》中,上榜全国金融机构TOP4;综合考虑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输出能力、成长能力、市场影响力等评价因素的综合得分位列全国第9名。

同样,本次由重庆农商行完成的“分布式信用卡核心建设及异构数据平滑迁移”项目,也是该行以金融科技赋能全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案例。据悉,重庆农商行的信用卡系统整体建设始于2009年的托管阶段;自2021年开始进入自主阶段;2023年至今则是该行信用卡系统建设的分布式阶段,即对该行信用卡系统底层基础平台和应用层进行分布式重构。

不能忽视的是,无论“马上消费”或是重庆农商行,近几年来在金融硬科技领域的技术提升,都得益于重庆这座城市在数字金融和科创服务方面的支持。

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其中,发展金融科技是重点工作之一。截至今年9月,重庆在金融科技改革创新方面已形成多个全国“首批”“首个”“率先”等标志性成果。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作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融入数字金融发展浪潮。同时,重庆金融机构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转型,高效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

在2023年这一年,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披露,重庆市数字经济快速成长,建成投用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全市算力规模超过1000P。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金发奖”是对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最高认可,获奖项目被认为是行业创新的风向标。“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渝企在科技创新之路上闯出成绩,为全国金融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田利辉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金发奖”外,当前重庆市各类金融机构一批重大标志性金融硬科技成果正在形成中。毫无疑问,全方位深化中的“数字重庆”建设将激活更大的社会、经济活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