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心法要讲记第十三讲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哪个心是佛?师云:尔有几个心?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师云:尔何处有凡圣心耶?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师云:三乘中分明向尔道:凡圣心是妄。
学人问:从世尊付法迦叶以来,诸佛祖师都讲即心是佛,但是我不知道这里的“即心”是指即哪个心是佛?
师云:你有几个心?
学人问:我的意思是说,凡夫心是佛,还是圣人心是佛?
师云:你到哪里找凡心和圣心?凡心圣心是你的分别和妄想。心就是心,哪有什么凡心和圣心?
学人问:但是三乘教法中,说有凡夫,有诸佛圣人,和尚您为什么说没有凡圣心呢?
佛经里确实有佛,有菩萨罗汉,有凡夫众生,我们平时也会讲佛与众生,讲凡夫,讲圣人,但这都是方便说,随世俗谛而说,实相中并没有凡圣的区别。着相就见凡圣,离相则是一心。
师云:三乘教典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你只是看到了经典里讲的凡圣的区别,忘了经典里还讲到凡圣心是妄想和分别。
尔今不解,反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
你现在不悟经典里所说的凡圣心是妄想,是分别,反执为有凡心有圣心,将佛所说的方便法作实法解,岂不是妄想?因为起了妄想,所以迷失了本心。
众生的妄想来自分别自心,来自于一念不觉,然后念念住着。所以分别凡圣、真假、性相、体用,这些都是妄想,覆盖真如。经常会有人问我:金刚经中所言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其心”是真心还是妄心?他没有注意前面所说的“应无所住”,而去分别其心是真是妄,所以恰恰心有所住,而不因为看到这句话直接解脱,却粘着在探究“其心”是真是妄,或者疑惑“其心”是什么心上面。心有所住,假名为妄。因为妄想,所以迷失本心。
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只要你离开凡情圣境的分别,既不执迷凡夫的境界,也不求佛的境界。离开佛与众生的分别,离开真与妄的分别,离开生死与涅槃的分别,直下便是本体,更无少法可得。
祖师西来,从达摩到六祖,到历代禅师,全是直接开示众生心性即是佛,离此心外,无有别佛。禅宗唯传一心,但悟一心,没有二法。祖师师承,都是一种意趣,令众生出离心意识的住着。
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你不知道自己当下问问题的心就是本心,只不过你被所问的问题障住了。这念心一止息,即是本佛,却还执着凡心圣心,向意识中驰骋,迷失了本性。不见自心,分别真妄。正在做佛,却不识自己这尊真佛。
不管我们是处在迷的状态,还是住于某个问题,还是在烦恼诸苦中,还是在念头里流转,还是执著什么境界,一切众生日用的一切都没有丢失本佛,都是佛性在起作用。只是你执迷在作用里出不来。所以祖师向汝道,即心是佛,是为了让你直接从各种问题和住着里出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正用的这念心,正起用的这个见闻觉知性就是本佛,所以才向你道即心是佛,自性是佛。说自心是佛,不是让你分别它是真妄,是让你停止寻觅,直用此心,直接作佛,而不是让你去分别它、进入妄想。
在这个作用上一念不觉,一念情生,一念立知,一念意解,就堕入异趣,名堕六道。所以堕三恶道,在六道里轮回,不是说死了以后发生的事,或者到一个实有的六道境界去轮回,不是。你一念情生,一念覆盖真如,知上立知,一念妄想心生,一念住着,五蕴就出来了,六道就出来了,轮回就开始了。
无始以来不异今日。不管众生心是迷是悟,是住是着,众生心性,无来无去,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恒常寂静。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也好,过去生也好,都是一念妄想才有。无始以来,都不异于当下这一念。三祖大师说:宗非促延,一念万年。促延就是长短。心无始终,无长短,无过去未来,只是现前一念作用,而此作用随用随空,了不可得。
所谓的受生就是一念妄想心生。心上安心,心上找心,知上立知,五蕴就出生了。念头是不可思议的,一念起来不觉,就随念流转。其实所有的轮回,所有的生死,所有的境界,都是念头的执著,念头的流转。我们越修行,越明理,越在平时用功,就越能发现,是念头自己在创造一切法、一切轮回和解脱。
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是念头在执著自己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为什么念头会执著自己?就是习惯性的分别自心境界,没有觉悟,不知道做善护念的功夫。没有休息六根,导致念头生起的时候把控不住。就算明白了修行的道理,也信受禅宗这一法门,理上非常清晰明白,知道万法唯心所现,心生则种种法生。但是如果不做功夫,不善护念,不善护六根,不进行牧牛的训练,理上再明白都没用。习气起来的时候,还是会随念流转,对境还是会生烦恼,还是会生执著。
理虽顿悟,事须渐除。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功夫,要身体力行去歇下来,休息六根。不要天天捧个手机看,天天到处跑,四处找乐。心停不下来就是轮回。
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法只是心,心即是法。佛只是心,心即是佛。无二心,亦无二法。识此本心,即是修行,即是觉悟,即是解脱。所谓成等正觉,只是悟无法可得,歇下向外驰求造作的心而已。
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
即心就此心,也即一切众生当下正用的心性。学人不知道“即心”只是一种方便形容,实际上是找不到这样一个心。他非要弄明白这个“即心”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跟上一个问题一样,还是迷在对心的执取上,非要知解此心。他想问,这个“即心”到底是你的心、他的心,还是我的心?即心到底是什么意思。
黄檗禅师说: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可讲,就有了妄想别分,反而盖住了此心。觅道理,就错失了此心。找道理,前面所讲的一切都没听明白。心是要用的,不是要想的,随用随空,不是去分别和执着的。前面已经讲了,一念情生,即堕异趣。你还在这儿打妄想,知解此心。
心若有道理可讲,即非心也,便成心意识,便成定法,便成定论。刚有道理,就变成了二法了。心即是理,理就是心,不可于心上别求道理。离此心用,别找道理,了不可得。皆是知上立知,即无明本。禅宗没有道理可讲,实相无道理可讲,解脱无道理可讲。越讲道理,越是束缚,越不自在,越被心意识所缚。能讲出来的都是识心妄计,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所以现实生活中,你要看到两个人要辩论佛法,是永远辩论不出真理来。不如各自散去,老老实实休息。说话可以,如果抬杠,如果讲理,讲不出什么理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什么道理可讲,道理是给世间人讲,是哄小孩儿的。到了明白人那里,只是任运自在,随处解脱。
云:前言,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
学人言:刚才您说,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我没有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
师云:因为你一直在起心找一个道理,找一个同异,所以是不能默契。你正生起一念疑心的时候,就与道相隔离了。所以我们需要练习的是停止一念起疑问的心,把这念心转到其他事情上去。离开当下这念住着心,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也就是说,如果不觅不问,直下就是了,哪里还有个异?
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
学人问:既然不异,为什么还要说即心即佛?还要说个即呢?
师云:汝若不信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尔更拟向何处觅去?
师云:如果你自己不起凡心圣心,不妄想分别,直用此心,我怎么会说即心即佛呢?所以祖师也好,佛也好,讲出任何一个道理,都是破我们的执着,提醒我们从问题里出来,直用此心,并不是让我对这个道理再生执着,再去分别它。
所以说个即,也没有即,说此一心,心亦不可得。哪个心是佛不可执着,即也不可执着。妄自烦恼,说有菩提。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马祖讲即心是佛,大梅禅师听了以后就明白了,就住山去了。他明白什么了?不是明白此心是佛是什么的道理,而是知道怎么用这个心,怎么直接成佛。所以后来马祖想考验大梅禅师,又派人给大梅传话,说现在马祖不讲即心即佛,而讲非心非佛。大梅听了,不受他骗,说:这老汉惑人,任他非心非佛,我只是即心即佛。所以,真正明白这句话的人,就不会被一个道理和一个定法所束缚,而是使用自在,无拘无束。
人们都以为理解了道理才能去做,才能解脱,其实正好相反,去做了才会真正的理解,才能真正解脱。
你永远无法理解你没做过的事。听一千个人讲苹果的味道,不如自己亲自尝一口。听一万个人讲如何休息身心的道理,不如直接坐下来去休息。
你看如果你执着了一个即心即佛的道理,那非心非佛又是什么?又怎么理解呢?理解它有什么用?理解一个道理不如直接去做。直接去做,才能真正理解。即心即佛是讲给那些不知自心是佛,不会用此心,不会做佛的人。非心非佛是破执着有心有佛的观念,都是让我们解脱的,不是让我们分别和执着的。说即心即佛也好,说非心非佛也好,都是让你直接从思惟中出来的。
可中心即俱忘。当我说即心是佛的时候,不要起一个即想和心想。即与心都忘掉,才是真正的即心即佛。心即俱忘,悟亦不住,才是真悟。
不起心的时候,你上哪儿去找一个心,去觅一个佛?祖师讲这些道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我们直接解脱、言下大悟。这一句话你听明白了,完了,可以不再听任何法了。
真的听明白了,当下就做了。当下去做,又验证了所明白的理。这叫顿悟顿修,一悟即至佛地。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尔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
学人问:我知道妄能障碍自心,那怎么才能遣除妄想呢?
师云:以妄除妄,还是未离妄想。妄想无根,不住,不对治,妄想自己就灭了。如果起心对治妄想,对治之心,即是妄想。妄妄不断,无有了时。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妄想。妄想,就是虚妄的想法,没有实性,本来就不可停留。其本质是空,了达这一点,不需要对治,不管它,它就会消失。只是我们不了解它,被它所骗,总想除掉它。妄想本来是没有的,一想除掉它,这个欲除之心,又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妄想。先前的妄想已经消失了,已经空掉了,现在又多了一个想除掉空的妄想。想除掉妄想的这念心也是空的,但是你不了解它,就会住在这个除上。
尔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你只要能于凡圣两处心息,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不再起对治心,自然无妄。还要除它干什么。
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心中对任何东西都不得有一点点执着。
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这句话也是出自《法华经》。这句话有譬喻之意。是指舍掉一切二法,舍凡舍圣,舍世法舍佛法,舍空舍有,舍身舍心,舍内舍外,舍能舍所,一切二边皆舍,这就叫我舍两臂,必当得佛。
舍妄舍真,舍生死舍涅槃,舍烦恼舍菩提。舍分别,舍执着,是名我舍两臂,自当作佛。
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师云:以心传心。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学人云:既然您说要无依执,那向谁去学习佛法呢?修行需不需要师承?
师云:以心传心,以心印心。自心是真善知识,自心是唯一传承。离心之外,无别有能传之人,亦无可学之法。心是本有,故云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问:若言以心传心,心心相传。为何又说心亦无?
师云:所言传心,非是有心可传,亦非有法可传。无心可传,无法可得,名为传心。莫错解此义。若了此心是无心之心,此法是无法之法,无心亦无法,是名此门传心。
学人问:若无心无法,为何叫作传心?
师云:你只是听道传心,便作传心解,以为有心可传,有法可得。莫执着文字,不要错解传心。所以祖师说:认得自心本性时,就会感叹真是不可思议:原来本心没有少法可得。
此心清净本然,一法不立,一法不除,一切时中,自性自如。唯妄想分别,障碍此心,不得解脱。
所以得道之人,只是得个无得;悟道之人,只是悟得个无心。真得道者,不会说自己得道,因为实在没有能得,亦无所得。如果一直用意识知解心,而不去默契和验证此心,你永远无法悟得此心。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师云:甚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的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元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
学人问:就像我现在眼前看到的虚空,难道不是境吗?难道不能见境即见心?
现在也是这样,修行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即见相即能见性,见法即见心。其实这些都是不识本心,将意识知解出来的一个妄念,一个知见当成见到实相。见相即见心,不是于见相时生见性想,而是见无见想,见的刹那,离一切想,见亦不可得,假名见性。
除此之外,哪有什么见相即见心。达摩祖师云:若见相即见鬼。见时不生见想,才是实相。但有少分想,少分知解,都是妄想。见相后生了一个念:相就是性,见相即是见性,这是妄想,是知上立知,即无明本。
佛经里说的肉眼见佛性,见只是见,不作见想。不作见想,见就是性,性即是见。若作见性想,即非见性也。故《楞严经》说:见见之时,见不是见。见犹离见,见不可及。
见犹离见,见不可及。所以见性即见心的说法还在心意识的范围里,与真正的见性正好相反。
师说:甚么心教汝向境上见?是哪个心让你向境上去见实相?就算见得,见也只是个照境的妄心。
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元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就像人拿镜子照自己的脸一样,就算在镜子中见到眉目分明,也只是影像,何关真正的面目。
人见到相,生了相想,那就是相,不可认为是性。除非你打妄想,认为相就是性。说相即是性,那是说离性无相,相从性起,但不可作相即是性想。就像你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可以说镜子里的自己来自于镜外真实的自己,不可说镜子里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离于镜相。相与性亦复如是。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拨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尔莫开眼寐语去。
学人说:若不因照,何时得见?若不因镜因照,怎么看到自己呢?
师云:如果需要一个因才能得见,就须要一直假借他物,就不自在了。那样的话,总是要借助一个东西才能见到真实,所借助的东西如果没有了,又怎么办呢?那样有什么了时?
就像人照镜子一样,不必要借助于镜中的像才能认识自己,摸一下自己,低头看一下自己,转身走掉,做任何一个动作,都能看到自己,感知到自己,都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见性亦复如是,不是靠见外面的境来见心,而是息掉想见到心的那个妄想,妄想一歇,正好与自己默契。已经是自己,不需要再找自己。
众生总以为见性有个能见和所见,以为要借助于心识才能觉悟,需要时时起观照才能觉悟。不知这样恰恰障碍了本觉,恰恰是无明和妄想。而真正的见性是,心意识一转,一不住,就开悟了。很多人认为修行要时时反观,提起觉知,才能开悟。这不是开悟,而是相反,放下觉知,才是本觉。三祖曰: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师继续说:你没听过古人经常说:展开双手给你看,手里什么也没有。本性也是这样,什么都没有。说一千道一万,也是徒劳,什么都没说。
学人问:学人如果识得了本心,照也是空吗?就不用观照了吗?
师云:若是空,更何用照?你不要睁着眼睛说梦话。打住吧。
这段对话终于结束。大家不要认为这些对话与自己没关系。我们在求法的路上都会犯这个毛病,而且还会一直犯下去。只要你没有好好做息虑忘缘的功夫,都会不知不觉被自己无端起的一念所骗,知上立和,头上安头,一直提问,一直寻找,转寻转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