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上4--(9)当局者迷

滕文公上4--(9)当局者迷

00:00
11:06
《孟子》滕文公上④-9当局者迷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我们来回顾上一讲所讲的内容,孟子说陈相可以变善,但是陈相并不善变。也就是他没有往好的方向去变,并且孟子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夏变夷,但是不能变于夷,你可以用华夏更好的文明,更广博的文化,去改变夷狄文化,但是不要被夷狄文化所改变。另外又一个举了鸟的例子,即使是鸟,也懂得向好的方向去改变。会从黑暗的幽谷之中,飞到高大的树木之上,但是不能从高大的树木之上,飞入于黑暗的幽谷之中。
所以要向善的,向好的方向去改变。我们作为旁观者,听到这一段话很好理解,知道孟子在讲什么,也很容易听得进去。但是往往当局者迷,那么作为陈相来讲,他是入了许行所讲的文化,所讲的道之中。这个时候,他对许行的道是坚定不移没有动摇的。所以他还要再试图去讲,许行的道,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所以接下来陈相又去讲,如果用许行的道,会有什么好处。
我们再延伸到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坚定不移的时候。即使我们讲的道理很正确,即使旁观者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当局者依然是迷的状态。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朋友,他想要去做一个生意,我们跟他讲这个生意,是不可以做的,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详细的理由。即使旁听的其他人都明白了,这件事情是不可做的。但是,当他坚定的想去做这个生意,他依然会找到很多的理由,说这个生意万一可以做成呢,万一别人没有去做呢。所以他依然会找很多理由,想要去证明这个生意是好的。
再比如说一段感情当中,也是一样,当有一个人在感情当中,遇到了困惑,来找我们交流解惑。即使我们跟他讲得很清楚,并且拿了很多,生活当中的实证来举例子。说这个人是不可行的,你们的感情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接下来面对的,是 要分别的。可是当局者不这么想,即使他知道,开始似乎有些不可行,但是依然会从中找一些理由,或者他认为的实证,来告诉我们,证明这个感情还可以继续的。所以这个就叫当局者迷。
但是我们学习到现在,我们了解了孟子。孟子对于陈相这样的人,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整个与陈相的对话,用了一个很大的篇幅来讲这件事情。孟子对三种人是不会放弃的,第一种人是君主,所以孟子去到哪一个诸侯国,都会对君主去讲仁政。有些君主是主动的想要去问,如何治理国家。比如说滕文公;比如说梁惠王;比如说齐宣王;当有人问到,孟子是不会舍弃的。他要去推行仁政,他要去讲王道,即使有一些君主没有问到,孟子也会主动去讲他的仁政和王道。因为君主,他是可以救护一方百姓的人,它可以治理一个国家,让这个国家的百姓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所以第一种不舍弃的人,就是君主处上位的人。
第二种人,就是求圣贤文化之人,所以古之圣人大多皆如此,但凡有对文化很渴望的人,都会尽己所能的去教给对方,不舍弃任何一个。想要去学习的人,无论是从古还是至今,渴求学习文化的人,都是很难得的。所以不忍舍弃,那么陈相恰恰就是求文化的人,虽然他尽弃了过去的所学,但是孟子依然不厌其烦的,想要去给他纠正过来。
第三种不忍舍弃的人,在这件事情上,走了错误的路,或者说是走了更狭隘的路的人。比如说许行,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身边也有很多的弟子,那有这些弟子跟随,自然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接受他的文化,愿意去听他所讲的思想。那这样的人,孟子也是不忍舍弃的。因为这样的人有影响力,如果他一旦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它是可以影响更多人的,是可以带着更多人,去学习更宽广的道,学习更博大的文化。
所以这也就是孟子,把与陈相的这一大段对话放在这里,是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是学习圣贤文化的人,我们要不厌其烦的,对身边的人去讲解,对每一个处上位的人,因为它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举个例子一个企业的领导,如果他学习的圣贤文化,如果他懂得仁德之道,他是可以影响和帮助到更多人的。
比如说第二种人,对于文化感兴趣的人,想要去学习文化的人。我们要懂得去帮助这样的人,第三种人有自己的影响力,但是却走向了一条更窄的路的人,这样的人,我们要尽己所能的去帮助他。那不光是学文化如此,我们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这三种人,让他们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和我们共同去做这些事情。所以,即使陈相还在坚持他的想法,还在坚持说许行的道是有可取之处的,孟子依然不厌其烦的去讲,去告诉他,为什么许行的道是不可行的。接下来这段对话,也就到了,整个这一段的结尾的部分,我们看看陈相对孟子又讲了什么,孟子又是如何回答的。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这个时候陈相又继续讲到,如果从了许子之道,按照许子的道去行事,去治理国家,则市贾不贰,市场上的价格是没有差别的。国中无伪,这个时候一个国家之中,没有伪造的事情,没有欺诈,没有欺骗。我们再回顾一下,陈相所讲的,许子之道是什么,许子学习的是神农氏的文化,以农业耕种为主。所以许子提倡,每个人都要自己去种粮食,并且自己去煮饭吃,利用种粮食和煮饭的闲暇之余,自己去做一些手工制品,去兼做百工。
比如说自己做一些瓷器,自己穿一些麻布的衣服,自己戴一些素帽子等等。也就是提倡,不要剥夺他人的劳动力,而是要亲力亲为,靠自己去创造,上到一个国家的君主,下到黎民百姓皆如此。这就是许子的道,所以陈相说如果从许子之道,那么市贾不贰,国家之中没有人去欺诈。因为粮食都是自己种的,大多数的生活用品,都是自己的闲暇之余所去做的,自然是没有欺诈的,而且价格自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五尺之童指的是小孩子,适市指的是到市场上去。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如果从了许子之道,市场上物品的价格,都是相同的。没有人去做欺诈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小孩子来到市场,也不会被欺骗。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布帛指的是布匹和丝绸,布匹和丝绸只要长短相同,价格是差不多的。我们注意这句话在讲什么,也就是从了许子之道,普通的布匹和丝绸,只要同样是一尺,它们的价格是一样的,也就是去掉了物品的差别性。普通的布和丝绸,价格是一样的,我们继续再往下看,就看到了问题之所在。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就是麻线和丝棉,麻线和丝棉没有办法用长短来区分。所以用重量,只要麻线和丝棉的重量是相同的。则贾相若,它们的价格是一样的。我们再来注意这句话,也就是麻线和丝棉,同样是一斤重,它们的价格是没有区别的,这个时候同样和布匹和丝棉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分这个东西的好与差,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